《《靖安侯》作者:漫客1》第126/1775页


  沈毅微微低头,脸上带着礼貌的笑意:“书院来京城考试的每年都有不少,要是都来麻烦师兄,师兄恐怕烦也烦死了。”
  “你跟他们如何能一样?”
  张简看着沈毅,轻声道:“陆师叔已经跟我说了,他已经收了你做学生,既然是陆师叔的学生,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与亲师兄弟没区别。”
  说到这里,张县尊顿了顿,然后微微摇头道:“不管是做官还是做学问,与宗室交往过密,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晋王府。”
  “你看我今天,与那位晋王世子很熟的模样,实际上平日里我们并没有什么交集。”
  宗室结交大臣是忌讳,尤其是晋王这种宗室,已经没有即位可能的宗室,最是没有结交价值的宗室。
  不仅没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如果交往过密,甚至还会被皇帝忌惮,影响仕途。
  虽然沈毅与这位甘泉书院的师兄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张简这番话是实打实的金玉良言,完全是出自一片好心。
  沈毅微微低眉,有些无奈的说道:“家父在晋王府做事,去年就说让我来晋王府看看,当时也没有考虑这么多,不过……”
  沈毅抬头看了一眼张简,开口道:“不过师兄,上一次宫里来人,特意要到晋王府里找我,非要在晋王府宣旨,背后应当是有深意的……”
  “如果陛下是想把晋王府拉到陛下那里,那么小弟在不在晋王府,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上一次高明,与沈毅说的更明白,无非就是要借着那首诗,把晋王府逼到与皇帝一个阵营,从而壮大那位年轻皇帝的力量,能够顺利在朝堂上推行自己的意志。
  要是按照这个逻辑的话,沈毅与晋王府有纠缠,非但不是什么坏事,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好事。
  听到了沈毅的话,张简低头想了想,然后若有所思:“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看向沈毅,突然笑了笑:“师弟一首诗,就名动京城,甚至惊动了陛下,如果再写一首类似的诗,再得一次陛下嘉奖,说不定乡试也稳当了。”
  如果写这种略带“愤青”的诗讨喜,其实沈毅也不是不能写。
  比如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建康作燕州?
  不过再写一首这种诗出来,就有逢迎的味道了。
  沈毅微微摇头:“科考乃是大事,要正大光明,不然以后给人捉到话柄,要被人说一辈子的。”
  “这是正理。”
  张简看向沈毅的目光,愈发欣赏。
  “沈师弟眼界见识,着实不差,竟有些像是建康城里那些将相子弟了。”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马车停了下来,张简掀开车帘看了看,然后跳下了马车。
  沈毅也跟着下了马车,一座二层小楼,出现在二人面前。
  这座小楼门口,还挂着一块牌匾。
  醴泉楼。
  沈毅抬头,看着这块牌匾,若有所思。
  一旁的张简,拍了拍他的肩膀,呵呵一笑:“醴泉者,甘泉也。”
  说完这句话,这位张县令背负双手,迈步走进了这座醴泉楼。
  沈毅听到这句话之后,恍然大悟。
  这座小楼,应当是甘泉书院的产业,或者是甘泉派聚会的地方。
  相当于后世的……清华俱乐部?
  不过这种俱乐部,应该是有门槛的。
  张简是进士,张简能出现在这里,那就说明这座醴泉楼里,应当是有不少甘泉书院进士的,虽然不太可能以进士做最低门槛,但是估计不中举人,很难踏进这座醴泉楼的门槛。
  而现在,有张简带着,沈毅也有资格踏进去了。
  想到这里,沈毅一边跟上张简的脚步,一边在心里有些震惊。
  甘泉书院出身的这些士人,已经不能简单用甘泉派这三个字来形容了,甚至已经形成了“甘泉党”了!
  从学派变成学党!
  这种“甘泉党”的出现,目前还只是一个雏形,并没有发展成另一个世界东林党那种模样,甚至到现在为止,甘泉书院出身的官员,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结党,只会觉得自己是“同学”之间,相帮相助。
  站在醴泉楼面前,沈毅犹豫了一下,还是迈步走了进去。
  这个世界,毕竟与大明还是不一样的。
  大明是完整的国家,而陈国只有半座天下。
  陈国的朝廷里,如果能出现一个整合文官的势力,未必会是什么坏事。
  况且现在的沈毅尚且弱小,能借势自然要借势。
  将来大家要是处不来了,一拍两散就是。
  想到这里,沈毅跟在张简身后,迈步走进了醴泉楼。
  反正已经抱上了陆夫子的大腿,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从甘泉书院脱身,既然摆脱不了,那就干脆先融入其中。
  醴泉楼门口,有两个小厮看门,见到了张简之后,两个人微微低头,毕恭毕敬:“张公子。”
  张简停下脚步,回头指了指沈毅,面色平静。
  “认清了,以后这就是你们家沈毅沈公子。”
  两个小厮抬头,看了沈毅一眼,然后又低着头,毕恭毕敬。
  “是,沈公子。”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别样的图书馆
  这座醴泉楼,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一楼摆了十几张桌子,有几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在桌子两边对坐饮茶,有时候还会拿出棋盘对弈两局。
  而二楼除了桌子之外,还摆了七八个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书。
  张简与一楼的几个中年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带着沈毅,一路上了二楼,在二楼一张桌子旁边坐下,这位江都县令看向沈毅。
  “以后这里你可以常来,这二楼的书很多都是珍贵的孤本,有些外面寻不到的书,也可以在这里找到。”
  沈毅看了一眼这些书架,七八个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有数百本书,也就是说这里少说有三千本书。
  三千本书,在后世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可能已经是一个世族藏书的极限了。
  就在沈毅观望的时候,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迈步走上二楼,这个中年人看了一眼张简,然后与张简打了声招呼,便迈步朝着书架走去。
  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放在了书架上,又在书架里翻找了一会儿,拿了一本书离开。
  见沈毅的目光看着书架,张简微笑道:“师弟应当知道,几十年前甘泉书院出身的士人,很多家境并不是很好,这些人中举人乃至于中进士之后,补不到缺,留在这建康城里,短时间也不会有什么钱,要赁屋而住,更没有闲钱去买书。”
  书籍在这个时代,意味着宝贵的知识资源。
  而在印刷术并不发达的现在,知识资源非常宝贵。
  用人话来说,就是书很贵。
  贵到一般人家,根本供养不起一个读书人,贵到穷苦人家的孩子,哪怕读书天分很高,也绝没有闲钱买书,有些寒门子弟为了看书,甚至会专门去书铺给书铺录书,一本书抄录下来,也就差不多全部记在心里了。
  张简顿了顿,开口道:“于是五十多年前,咱们书院的前辈文白先生,便在建康立了这座醴泉楼,并且把自己的千余本藏书放在了这里,供书院的后生借阅,文白先生当时立下了规矩,从醴泉楼带一本书走,就必要先带一本书进来。”

当前:第126/17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