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作者:漫客1》第156/1775页


  像是赵家将门的那位赵公子,甚至能公然与张简这个相门子叫板,足见赵家在朝堂上的地位。
  淮河水师,已经有了一些尾大不掉的嫌疑,因此在朝廷里颇有些敏感,赵侍郎这些朝廷大佬,等闲是不会提起淮河水师的。
  沈毅低头道:“师伯教诲,小侄记下了。”
  赵侍郎点头:“你这个稿子,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你自己再改改,就可以送到宫里去了,不过记住一点。”
  赵侍郎缓缓说道:“如果宫里有人问起,问你有没有拿来给我看,切记不要否认,不过说话要圆滑一些,你要说我帮你查过错漏,而不能跟宫里说我帮你审过内容,明白么?”
  查错与审核,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是涉及皇帝,就很不一样了。
  查错,只是帮着沈毅看了看有没有错漏,而如果是提前审核内容……
  这是皇帝交办的差事,皇帝本人都还没有审,你一个户部侍郎,就替皇帝先审了?
  沈毅心思通透,自然能够理会其中的不同,他连忙点头,开口道:“师伯的话,小侄谨记于心。”
  “嗯。”
  赵侍郎挥了挥手:“且去罢。”
  “你师昨天又来了一封信,让我转告你,替陛下办差固然要尽心竭力,但是办好这件差事之后,还是要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中举中试,来日金榜题名,才是你的正途。”
  “少年人最易被眼前的功利迷住眼睛,你千万莫要舍本逐末。”
  沈毅再一次拱手:“多谢老师,师伯教诲。”
  沈毅低头致谢之后,带着自己的稿子离开了赵侍郎府上,因为这会儿天色已经不早了,沈毅便没有急着给宫里交稿,而是先回到家里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沈某人带着稿子,准备找个内卫驻扎的地方,把手里的稿子交上去,他走出胡同之后,先是在路边找了个早点摊坐下,要了一碗面片汤,准备吃个早点。
  他刚在早点摊位坐下来,就听到旁边两个建康本地人闲聊。
  “昨日下午,北边的胡人又来了一个使团,听说没有进城,还驻扎在城外,规模比上一次大得多了,福春胡同那个在城外当差的钱老四说,最起码得有两三百人。”
  另外一个人正在吃米饼,闻言啃了一口饼,开口道:“胡人去年不是才来过么,听说送了个公主过来就走了,怎么今年又来了?”
  “不知道。”
  先前那人笑着说道:“肯定是那个胡公主在京城里被晾了半年没有动静,胡人皇帝急了,派人过来问一问,也可能是……”
  这人压低了声音,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听说啊,前段时间在东市街,有人在东市街茶楼上轻薄了那位胡人公主,那胡人公主走下茶楼的时候,不少人亲眼看到,她被一群胡人护在中间,头发全湿了,低着头不说,身上还披着一件外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个模样,分明是给人占了便宜。”
  这人明显就是个好事之人,说到这里有些兴奋的说道:“要真是咱们大陈有人欺负了这位胡人公主,也算是给国家出了一口恶气。”
  另外一个人要正派一些,皱眉道:“不能这么说,无论如何,轻薄弱女子,总不是君子所为。”
  “话是这么说,我也没说那人是什么君子,本来十来天时间过去了,并没有听说建康府抓了谁问罪,这轻薄的事情就不太像是真的……”
  他低头秃噜了几口饼汤,含糊不清的说道:“可现在齐人又来了,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件事来的……”
  沈毅坐在旁边,听到这里之后,他心里也有些担心,是不是那位北齐公主从老家摇人过来找自己麻烦了……
  念及此处,沈毅连忙起身付了早饭钱,带着自己的稿子,一路小跑,去找内卫交稿去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请拿狂徒沈毅!
  从宪宗皇帝打赢了几场仗之后,北齐从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南下牧马的机会,在那之后,齐人便开始从其他方面对南陈下手,比如说收买陈国官员,拉拢陈国人才,并且通过一系列手段,尽可能削弱或者摧毁陈国对北边的敌意。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宪宗皇帝暴毙,有人就怀疑是北齐的死士刺杀。
  而这几年掌控朝局,对北边一味求和求好的宰相杨敬宗,暗地里也有人说他是北齐安插在朝廷里的奸细。
  到今天为止,两国之间虽然大环境还是互相对立的,但是互相之间互派使臣,使者,乃至于通婚已经很常见了。
  早年陈国孱弱的时候,便没有少派公主和亲,至今北边的燕都城里,还有好几个李家的公主。
  因此,北齐派遣使者过来,是很常规的事件。
  不过这一次,北齐的使团人数规模很大,足有近二百人,使团的主官,乃是北齐的礼部侍郎,姓祝,名叫祝淮。
  礼部侍郎,是正儿八经的准相了。
  因为不管是陈国还是北齐,礼部尚书一般都不会拜相,即便拜相,也是先拜相之后再兼任礼部尚书,而不是以礼部尚书的身份拜相。
  因此,礼部侍郎拜相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比如说大陈现任的礼部侍郎裴元,只要他在现在的职位上干得好,快则一两年,慢则五六年,大概率是会进入中书省拜相的。
  北齐的准相来出访大陈,规格十分之高,即便是陈国的皇帝陛下,也不太好意思不见,因此这位祝侍郎到达建康之后的第二天,就成功进入到了皇城之中,接受了小皇帝的召见。
  小皇帝也留了个心眼,特意吩咐只召见祝淮一个人,因此这位祝侍郎也只能孤身前往皇城面圣。
  进入皇城之前,祝侍郎还特意去了一趟礼部会馆,见了自家的公主一面,然后才从礼部会馆出发,来到了陈国的皇城之中,最终在皇宫的德庆殿里,见到了大陈的皇帝陛下。
  因为并非是朝会,因此德庆殿里并没有很多大臣,只有宰相张敬,礼部侍郎裴元在场,陪同皇帝一起接见这位北齐的礼部侍郎。
  祝淮进了德庆殿之后,先是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然后对着小皇帝跪了下来,开口道:“外臣祝淮,拜见南朝皇帝陛下。”
  听见“南朝”这两个字,小皇帝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然后他瞥了祝淮一眼,懒洋洋的说道:“祝侍郎不必多礼,起来罢。”
  祝淮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虽然胡子有些茂盛,但是打理的很干净,身材高大,但是看起来却有些斯文,他起身之后,垂手而立,微微躬身道:“多谢陛下。”
  见到他这副恭敬守礼的模样,在场的几个大臣,包括小皇帝在内,心里都忍不住皱眉。
  不是因为祝淮失礼,而是因为祝淮太守礼了。
  如果说上一次北齐派来出使的那位礼部郎中,行为野蛮,还有些像是化外蛮夷,而眼前这位北齐的礼部侍郎,一言一行无一不守礼节,不仅不像是蛮夷,简直像是那些崇古的大儒一般!
  汉家礼节,被他学去了十成十!
  更要紧的是,这位祝淮,并不是汉人。
  或者说,他的祖上并不是汉人,他是正经的胡人出身,原本姓“卓陀”,后来胡人占据了燕都,建立北齐,开始汉化,他这一支才改了汉姓,改卓陀为祝。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齐人人人如此,再过几十年,到底谁才是汉家正统,那还真就说不太清楚了。
  小皇帝不动声色,瞥了这位北齐侍郎一眼,缓缓说道:“祝侍郎这一次到建康来见朕,不知所为何事?”
  “为了我大齐公主之事。”
  祝侍郎抬头看了一眼小皇帝,然后低头道:“陛下,去岁吾皇将出云公主送来,意在与贵国结秦晋之好,与陛下成姻亲之美,以此两国成兄弟之邦,从此兄友弟恭,世代和谐……”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按照道理说,如果陛下认同这桩婚事,此事即便不举行大婚,也应该开始筹备,或者通知吾皇成婚的日子,若陛下不认同这桩婚事,也应该去书燕都,详细说明此事,吾皇也好接回出云公主。”
  “而陛下,对出云公主不闻不问,亦无有国书北去,吾皇大惑不解,特遣外臣来问陛下。”
  祝侍郎声音掷地有声:“南朝号称斯文之地,礼仪之邦,敢问陛下此举,南朝礼仪何在?”
  小皇帝被问的一愣,然后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这件事,的确是他理亏。
  他不想与北齐公主成婚,更不想立那位北齐公主为后,但是当时主政的宰相杨敬宗,也不愿意得罪齐人,就想着先把这件事拖一拖,拖个一年半载,事情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拖到了现在,按道理来说,陈国当然有些“失礼”。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瞥眼看了看自家的礼部侍郎裴元,他咳嗽了一声,开口道:“此事是裴卿处理的,裴卿与祝侍郎详细说一说罢。”
  裴元站了出来,也有些为难,他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祝淮,然后躬身道:“陛下,这件事说来话长了,要在这德庆殿里说,不知道说到什么时候,请容臣稍候,在礼部与祝侍郎详细说明此事。”

当前:第156/17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