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作者:冬三十娘》第2/213页


  完成了这些日常梳理和记录,朱厚?懈橄铝吮剩?满意地点了点头。
  天分不够,努力来凑。
  远期的事他不确定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但被选为皇帝之后为了掌握住权力而进行的大礼议,朱厚?邢刖×客瓿傻美?落点。就算照着攻略抄,要点是哪一些呢?
  他记不清了。
  这一刻,朱厚?惺?分想念老秦!
  ……
  两千余里之外的紫禁城里,一个须发皆白、身着绯红坐蟒官服的老人被太监领着,已经接近乾清宫。
  蟒袍加身,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何况还是坐蟒?
  这个老人正是此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
  他拢了拢藏在袍服里的手轻声问:“梁学士、蒋学士、毛学士,何时能到?”
  小太监闻声立刻低头回答,脚步不停:“回禀阁老,应当都快到了……”
  这个小太监的语气惶惶不安,是那种异常敬重甚至有些惧怕的心虚。
  他没办法不敬惧。
  病重已半年的大明天子朱厚照熬过了寒冬,终于还是在今夜驾崩了。
  皇帝无子,新君登基之前,杨廷和算得上大明实际的统治者。
  杨廷和点了点头,走得更加沉稳了,一路锁着眉头沉思。
  让他头疼了十六年的学生不在豹房、不在宣府,回到了紫禁城,但再也不会睁开眼睛,张口说出新的想法和心思。
  君臣之间、师生之情、当年如今……过去天子病重的数月里,一幕幕在他脑海中其实早已浮现过千百遍。
  这一天还是来了,他沉痛中带着些解脱,对未来又有些异样的期待,还要压抑着心底深处那丝阴暗的权欲。
  宦官不能再那么容易为祸了,内阁与六部最好只有一个实质核心。
  最重要的是,新的皇帝不能再和正德皇帝一样胡闹任性了。
  谁来继位这个问题,杨廷和已经思虑了很久,其实早有定见。
  和这个问题一起需要被考虑的,是这些年的弊政,要怎么扭转过来。
  乾清宫近了,清冷的月光照在宫中正陆续挂起的铭旌上。
  杨廷和抬头望着屋脊上的飞檐走兽,它们静静衔着那轮满月。
  目光之中,那轮月亮似乎隐隐透出了血色。
  杨廷和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已经起了杀意:不管如何,至少可以利用新君登基前的这段时间,铲除一些奸佞!


第2章 新君未定,旧臣先死
  “陛下遗谕: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乾清宫中,四位内阁大臣已经悉数到场。
  大行皇帝还没入殓,大殿正中停灵处旁边,杨廷和与梁储、蒋冕、毛纪一同跪在地上。
  一旁,还有内官中眼下能赶到的大太监们,人多势众。
  皇帝驾崩时在身边的两个太监宣读完朱厚照遗谕,大家起身之后,大太监们互相之间看了看使了使神色,才有一人陪着点忐忑上前了一步。
  这个人是现在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之一魏彬。
  “诸位阁老,太后正在偏厅之中。陛下遗命天下大事由太后与阁臣一同审议处置,还请阁老们移步偏厅。”
  脸色苍白守在正德皇帝灵旁的夏皇后楚楚可怜,也只能咬着唇看他们往旁边走去。
  要商议的事就包括有关她命运的新君人选,但这就没她参与的份了。
  偏厅之中,有一道帘子隔开了内外,后面隐隐坐着的人正是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
  “杨阁老,你们来了,先坐下吧。”
  “太后节哀。”杨廷和他们行过礼之后,起身坐了下来,目光先看向了对面站着的一排太监,尤其是为首的三人。
  这三人,都是名列正德初年“八虎”的大太监。
  如今,谷大用担任着正德皇帝特别设立的“掌事太监”一职。
  至于张永,当时参与扳倒刘瑾后当过司礼监掌印,还兼着诸多差使。后来在多番内外相争中成为了御用监掌印太监,但眼下重要的差事则是提督团营:掌管正德皇帝授意下选边军精锐到京师组成的团练营。
  魏彬只专注于内宫,但人在司礼监,和阁臣们打交道最多,所以之前由他出面请阁臣们过来。
  杨廷和他们看着的,正是正德皇帝重用太监与文臣们对抗的“遗物”:一个畸形的太监团体。
  帘后传来声音:“杨阁老,以卿之见,眼下当如何行事?”
  杨廷和沉吟了一下。
  没有留下遗诏,只留下了遗言。
  没有提及宦官参与接下来的大事,没有提及让太后垂帘听政。
  皇帝还自己定了调,之前的政事,他自认有误。
  杨廷和朗声开口:“回太后,臣等悉数漏夜入宫,京城人心定已浮荡。前亲军都指挥使钱宁通逆入狱,亲卫军上下犹自混乱;江彬提督威武团练营,曾留陛下于通州四十余日,谋逆之心不可不防。”
  一言既出,殿中鸦雀无声,泼天动荡似乎已在眼前。
  亲军都指挥使司下辖卫戍皇城的二十六卫,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只是其一。这亲军都指挥使司历来不由五军都督府管辖,而是由皇帝亲自指挥。
  威武团练营是京城武装力量亲卫军、三大营之外的一支新军,还都是选调入京的边军精锐。
  钱宁已经下狱那就不用说了,但江彬和魏彬是姻亲,和张永、谷大用也都很熟,都是以前围绕在正德皇帝身边的人,太监和义子们。
  正德皇帝收了百余“义子”,有的甚至赐姓朱、封爵。
  现在一场宁王叛乱,这些义子中威势最大的两个,被杨廷和一口气都提了出来。
  但没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毕竟一个之前替正德皇帝掌管亲军二十六卫,一个掌握着新练的京营。
  眼下朱厚照驾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阁老所言极是!”魏彬立刻开口附和,既是撇清关系,又带着另外的目的向帘后带着恭敬说道,“请太后降下圣旨,阁老速做安排。”
  这话一出口,杨廷和等人顿时眼神骤变,盯住了魏彬之后,又望向了帘后的那道人影。
  下圣旨是什么意思?
  张太后在帘后沉默着。
  偏厅中的气压骤然变低,那些侍奉外面但隐隐听到了只言片语的太监和宫女浑身都冒着冷汗。
  无形的压力令人窒息。
  常在宫中办事的他们哪不知道这些话背后可能代表的腥风血雨?
  向来称圣旨的可只有皇帝,现在皇帝躺在那呢!
  “太后明鉴!”杨廷和必须开口了,甚至站了起来,说话的对象却是魏彬,“魏公公,依祖训、大明律,太后懿旨若欲改称圣旨,恐怕极为不妥!”

当前:第2/21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