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逆臣当情郎》作者:鹿见宁》第33/75页


  也不知怎地,庄檀静忽而来了兴致,想要替黎青黛沐发。然他的沐发的功夫极差,不是不小心用力过度,扯到她的头皮了,就是险些把水弄进她的耳朵。
  “不然,让梅心过来替洗发吧?”黎青黛弱弱地建议。
  “你在嫌弃我?”庄檀静抿着薄唇,语气却是肯定的。
  黎青黛竟然听出了委屈。
  “自然不是,”她急急否认,想了个委婉点的说辞,“只是你的手上的伤还未痊愈,这些粗活还是交给梅心她们做便是。”
  庄檀静并不信她的解释,一言不发地继续帮她沐发,虽然手法仍是生疏,但好歹是能勉强接受。
  沐完发,庄檀静又替她擦干,起初他擦发的力道控制不好,她的头发又遭了罪。好在他学什么都学得快,后来她也算享受。
  黎青黛坐在院中的秋千上晒日光,庄檀静则席地而坐,颇有闲情雅致,对着院子里的寒兰温酒抚琴。
  歇了两天,明日就得回太医署,黎青黛发愁着,她还没机会给萧君尧送信,说不定萧君尧会知道她的师父在哪儿。
  黎青黛趁着庄檀静心情不错,说动了他,准许她出门。但为了她的周全,她身后紧跟着梅心,以及两个会武的婢女。
  黎青黛便大大方方地到酒肆坐下,指使其中一个婢女去买香品楼买点心,另一个婢女去买胭脂。至于梅心,黎青黛随手指着酒肆门口那处小摊,叫她去挑个新款式。
  “可是,郎君吩咐了,不能离开您半步。”梅心犹豫了一下,“奴婢若是离开了,您身边就没有人服侍了。”
  黎青黛道:“我就坐在此,并不会跑,况且离得也不远,你也能看着我。”
  梅心觉得颇有道理,便去了。
  她说了不跑,但并不意味她不能做别的。
  黎青黛招来店伙计,悄悄塞给他一张纸信以及块碎金,店伙计一头雾水地看向她。
  “请代我将此信交给长青巷的萧君尧。信到了他手里,他亦会给你赏钱。”黎青黛压低声道。
  店伙计瞬间了然,抬头环顾周围,快速将这两样东西一并揣入怀中。
  等酒肆打了烊,店伙计便一路打听,去长青巷中把黎青黛交代事儿办了。
  开门后,萧君尧狐疑地看着面生店伙计给他呈上一张书信。
  “这是一位漂亮的小娘子嘱托我交给你的。”
  萧君尧正要接过,店伙计把信收回去不给他,“说好的赏钱呢?”
  无法,萧君尧给了他钱,才将信弄到手。心道,这事儿也就黎青黛干得出来。
  *
  端仪公主近来很是烦忧,她的驸马都尉岑敏修并不亲近她也就罢了,有几回,他从外头回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脂粉味。虽说时下不少名士都爱出入秦楼楚馆,可她偏不信岑敏修也是这样的人,偏生她不敢当面向他问。
  “上林苑时围猎我从马背摔下,后背留了疤,你是不是厌弃我了?”端仪公主性子耿直,向来有话直话,她忍不住当面质问岑敏修。
  “子虚乌有的事,公主莫要胡思乱想。”岑敏修温和道,“迩来要修撰史书,不得空闲,冷落了公主,我先赔个不是,改日再带公主去游园,如何?”
  又是这套说辞,她又能怎样。难不成真如是人所说的,强扭的瓜不甜?他们真的是最不像夫妻的夫妻。
  先帝曾言,吾儿端仪最类我。
  端仪公主千娇万宠长大,从不知道碰壁二字怎么写。可直到遇见了岑敏修,她尝到了酸楚,很不甘心。
  她沉了脸,在他走后,叫人暗中去查岑敏修去了何处。
  作者有话说:
  过所,前面提过,是经过水陆交通要道,关口和渡口的凭证。
  不要觉得“请假”两个字违和,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害肚感风》:“按令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


第29章 捉弄
  黎青黛回到太医署当值, 果不其然被叶医师和胡医师给训了一顿,大意是恨铁不成钢,让她勿要浪费自身的才华, 在人世虚度, 黎青黛心知两位医师也是好心,便乖乖听训。
  不过,在黎青黛不在的这段时日, 宫内发生了一件大事。桓太后出宫礼佛后, 身上忽感不适,精神萎靡, 头晕头痛,呼吸不畅,纳谷不香,她的肌肤上还冒出了疹子,召来医师一看,原来是生了水花。
  水花,别名水痘,严重者会引发心悸,甚至高烧不退被烧死的。况且这疾症还会传染给他人, 一时间宫内人心惶然,梁帝下令封锁太后的长信殿,立刻派最好的医师的去诊治。
  这位桓太后可不是不是一般人, 即便是先帝在时,宠冠后宫的丽贵嫔亦不能撼动她的后位, 桓太后能够坐稳太后之位, 桓丞相功不可没。郑司空对桓丞相颇为忌惮, 桓丞相背靠根深蒂固的桓家, 多方掣肘郑司空,扶持梁帝,如今虽垂垂老矣,但势力仍不可小觑。
  如今,桓太后病重,除却主治的医师,还得从太医署抽出两个医女去侍疾。得了水花不一定会死,但可能会在身上留疤,世人都爱惜皮相,是以医女们人人自危,都不大愿意当这个倒霉蛋。
  本来太医署的医师们爱惜黎青黛这个人才,加上上头似乎有人在关照她,并不打算叫她去。但出人意料的是,黎青黛却主动提出要去侍疾,众医女以为她想出风头想疯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黎青黛在台城中战战兢兢,有时还要防备着出其不意的欺辱和谋害,若是能得到太后的庇佑,在台城中也能好过一些,郑皇后等贵人想要处置她的时候,也需要再掂量一二。
  更何况,黎青黛年幼时就得过水花,再得水花的可能较小,听闻太后出手阔绰,假使她想离开建康找师父,身无财物寸步难行,光靠她那点俸禄是远远不够的。
  长信殿一片死气沉沉,充斥着浓厚的草药味,偶尔传来咳嗽声。本该颐养天年的桓太后却得了这糟心的病 ,心烦意乱,脸色都萎黄无光。皇太后瞥见来侍奉她的医女黎青黛,竟还长得像已故的丽贵嫔,眼中闪过厌恶,愈发心烦。
  因长水花会瘙痒,桓太后忍不住去挠,后背够不到的地方,就让宫女去抓痒。
  “太后,不能再挠了。”黎青黛作为医者,婉言劝道,“再挠下去,可能会留下疤痕。”
  避免挠抓这件事医师早就叮嘱过,桓太后并不领她的情,反倒呵斥她:“多话,下去!”
  黎青黛能感受到桓太后对自己的不喜,她不由愕然,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何时惹了她厌烦,只好退出殿外,等候召唤。
  来诊治的医师开的药膏并不管用,桓太后仍是觉得浑身瘙痒难耐,许是病急乱投医,她忽地想起了那名被她呵斥出去的医女,便遣人叫黎青黛进来。
  “你可有什么止痒的法子?”桓太后又咳了两声,她早就忍受不了。
  “奴婢姑且一试。”黎青黛道。
  只见桓太后面色偏红,眼底赤红,舌边尖赤红,舌苔黄腻,疱疹颜色紫暗,,分布较密,且疱浆浑浊。把其脉,脉洪数。应当是毒热炽盛,而引动肝风。要治疗桓太后的水花,则要解毒凉血,平肝息风。主治的太医丞开的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方,是对应这个症状的,然而因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汤药见效有快有慢。*
  黎青黛想起师父曾经诊过一位相似的病人,她便在师父原来的方子上加入具有透邪外出之功的金银花,以及清热解毒的马齿苋,与蝉蜕、黄白、地肤子等药材煎煮过滤后装入陶罐,取冰室的藏冰用以降温。*
  待药汁晾凉后,黎青黛用细葛巾浸满药汁,拧干,外敷于桓太后水痘皮疹较密、瘙痒明显处,静待两刻钟,然后替换,反复多次。
  如此一来,桓太后果然有所舒缓,她看黎青黛也顺眼许多。
  而后,黎青黛又将进言,“为让太后您的病好得快些,居于室内要注意通风,但不可直接吹风,避免受凉,洗浴时不可过度揉搓。”
  桓太后身边的宫娥都一一记下。
  有了黎青黛帮忙外敷,两三天后,桓太后的痘疹干缩结痂,逐渐好转,黎青黛功不可没,成为太后身边的红人。
  桓太后出身名门,虽不喜黎青黛的长相,但也绝不是那等昏聩爱迁怒的人,于情于理,她还是能够分辨是非的。
  经过这段时日相处,黎青黛性子好,说话温声细语,讨人喜欢,桓太后愈发觉得黎青黛是个好孩子,无事便寻她闲聊,更让梁帝破格提拔黎青黛为从九品中的太医助教,又赏赐了她不少金银珠宝。要知,太医署的医师和针师地位比医女稍高,却也是流外三品而已。
  而今就算是郑皇后想刁难黎青黛,也得看太后的颜面。
  梁帝对黎青黛的目光耐人寻味中带着一丝赞赏,为此,郑皇后只是嗤笑。
  黎青黛过了太后的眼,梁帝重脸面,碍于名声,更不会再纳跟他曾经养母相似的女子为妃。梁帝看的见吃不着,犯了难,郑皇后却很欢喜。
  纵然不能明面上为难黎青黛,不意味着不能私下来,宫里从不缺阴私。
  经此一事,黎青黛算是出了名,加之她温和有礼,宫女们想找她看病,基本来者不拒。天气渐冷,卢美人的侍女采薇手生了冻疮,亦从黎青黛手中得到了药膏,见效极快,冻疮没几日就好了七七八八。
  采薇向卢美人提议道:“这陈苓助教是个有真才学的,美人何不如去寻她看看,治一治这怪病?”
  卢美人从前是没有狐臭的,近几年,出汗后气味便难闻不已,夏季尤甚,她因此遭了梁帝厌弃。
  宫中众人向来见风使舵,常以此取笑她。只要她一靠近,众妃嫔便捂鼻躲得远远的,直言怕被她熏着。卢美人羞于让医师看病,不是没寻过偏方,但全然无用。渐渐地,卢美人也不大爱出门了。

当前:第33/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