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作者:罗小明》第1278/1306页


  甬道之中不见阳光,虽然点有壁灯,但还是颇为昏暗,视野受阻,只能看到洞口处的情况。
  许安看到不远处的亮光处人影绰绰,似乎有很多人在前方奔走,耳畔是嗡嗡的呼喊声,但是却是听不出在喊些什么,现在他的耳边充斥着的,都是马蹄的声音。
  火龙驹驮伏着许安缓缓向前,耳畔的声响和眼前的景象正不断的变得清楚起来。
  甬道的出口越来越近,许安终于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如同昔日开国之时,街道的两侧站满了迎接着他们的民众,那嗡嗡声在这一刻变得清晰无比。
  “万胜!”
  所有人都是高举着拳头,振臂高呼,人群之中甚至有喜极而泣者。
  从中平元年到大明历五年,十四年的时间,纷乱没有一刻停止。
  战乱持续了太久,夺走了太多人的挚爱……
  街道两侧身穿着蓝衣的地方警察,组成着人墙,维持着围观的群众。
  此时的长安城早已经是万人空巷,几乎所有的人都来街道的两侧前来迎接着大军的回归。
  街道周围的坊市皆是门户大开,站满了等待着大军入城的民众。
  一众警察和兵马司的军卒紧张万分,警惕的观察着四周,竭力维持着秩序。
  长安城中如今虽然没有百万之众,但是现在常驻人口也有四十多万人,这已经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各地的工坊、商坊、学坊都相继修建了起来,也自然而然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人、商人,还有各行各业的能人。
  粮食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担心,不说经过了政治,沃野千里的关中,就是从汉中、并州运来的粮食都足够关中的百姓食用。
  洛阳曾经被董卓所焚毁,一把大火烧尽了这座百年的古都,也烧尽了周边的良田,千里的赤地,满目的疮痍。
  不过如今的洛阳经过了数年的改造之后,已经是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明军在洛阳的废墟之上重新修建了一座新城,那些鲜卑还有辽东四国的俘虏成为了清理废墟的最好劳工,同时不少的人被迁往了洛阳重新开垦洛阳的土地。
  如今的洛阳虽然没有恢复此前被焚毁前的规模,但是也基本从破坏的状态之中走了出来,洛阳地区所产的粮食也可以输送到了关中地区。
  如今天下安定,商路畅通之后,洛阳地区的恢复速度只会更快。
  许安环顾四周,看着街道两侧的一众民众。
  如今的长安城,已有了几分盛唐的气象。
  人群之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打扮,西域的服饰,北地的裘皮、南疆的挂饰、辽东的配饰,各种打扮的人混迹在人群之中,足以见风气之开放。
  按照如今这样的情况,距离“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也并非遥远。
  许安并没有顺着长安大街一路进入长安门,进入应天府中,而是先去了在应天府的西面,在原本建章宫的遗址之上修建而成的太平观。
  长安太平观内,不奉神,不奉天,供奉的是为黄天之世奋战至死者的英灵。
  长安城内的太平观内,放置着许多石碑,那些石碑之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
  皆是战死军卒的名字,而最大的石碑是一块无字碑,纪念的是那些无法找寻到名字的无名英雄。
  许安之所以先前往太平观,就是要将在东征战事之中牺牲军卒的名牌,全部放入太平观内。
  太平观内,诵经声响彻。
  看着石碑之上一个又一个名字,许安的神色虽然未变,但是心中却是并不平静。
  那石碑之上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代表着一个家庭。
  天下虽定,但是在之后,他还要不断的将一个又一个人送上战场。
  如今国家靠着商贸,源源不断掠夺周边国家的财富。
  这样的阶段绝对不会持续太久,终有一天将有一战。
  西域的变局将会比其余各地都要更早,贵霜帝国已经日暮西山了。
  安息帝国已经在战场之上取得了优势,在大宛之战元气大伤的贵霜根本无法抵挡住安息帝国军队的进攻。
  恐怕要不了多久,贵霜就将灭亡,而安息帝国将会和西域行省接壤。
  到时候明国需要面对的,就是正处于气势顶峰之时的波斯,而并非是暮气沉沉的贵霜。
  如果不出意外,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和安息在西域必有一战,而这一战将会决定整个西域的格局。
  不过许安并不想要等下去,既然必有一战,不如直接趁着如今安息和贵霜正在混战之中,在其心口之上狠狠的插上一刀。


第九百一十三章 禁城春色晓苍苍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转流莺绕建章。
  春风和煦,暖阳沁心。
  夏日炎热暂时消散了些许,天气正开始转阴。
  许安仍旧穿着仪仗甲没有除下,这作为仪仗专用的甲胃,这身甲胃极为轻便,实际上并不影响行动,只是穿戴和脱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所以许安索性也就穿着甲胃进入了应天府中。
  行走在应天府去往太液池的长廊之上,许安不由的生出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三年以来辗转多地,他几乎没有在一个地方停留很久,一直都是马不停蹄的奔波,来往于各地的城池之中,不是巡视的途中就是领兵前进的道路之上。
  如今的长安城日新月异,间隔了三年回归,犹如是来到了一座新城一般。
  若非是长安大道和长安广场,还有巍峨的应天府城始终如一,许安都以为自己所处的地方并非是长安。
  如今的长安城,外城的城墙并没有完全修完,竣工的城墙暂时只有二分之一。
  西城和南城的城墙都是已经竣工的段落,而北城和东城两段城墙还在修建之中,只是打好了基础。
  华阴之战,关中纳入太平道的版图是在初平三年(192年),到如今已经是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
  长安城的营造也进行了整整六年,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时候,只是在改建长安城的宫殿将其变为府衙等办公场所。
  彻底改建长安城的计划是在初平五年(194)开始,那个时候许安带领军队收复了益州,回师长安,开始筹备建国事宜。
  旧的长安城便开始有些不合时宜,毕竟旧长安城只是王公贵族的居所,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城内。
  如今的长安城便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修建,距离今日也是有了四年的时间。
  四年的时间,原本只生活着数万人的长安城,如今总在册人口共计有四十一万人。
  原定的一百零八座民坊有八十余座已经营造完毕,东西两市呈长方形分布,镶嵌于东西两城。
  除去这两座大市之外,在一些的地方还划归了商业店铺,售卖生活日用品,方便民生。
  若只是购买生活必需用品,最远也只需要走过两座里坊便可以买到,不必要专程前往东西两处市集。
  东西两市主要承担的责任,是大宗的商品交易,北地的裘皮、蜀地的丝绸、南疆的香料、西域的海珠、珍宝。
  除去市集和民坊之外,长安城有别于其他城邑的便是在城中拥有工坊与商坊。
  长安城共有四座商坊,分别位于东西两市,里面有客栈、酒楼经营、还有马厩、仓库等等,这些仓库和马厩是专门供给商人所使用的。
  当然这一切并非是无偿,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交钱,租借仓库囤积货物、囤积马匹等等,同时还提供着配套的服务。
  除去四座商坊之外,在长安城内还有八座工坊。

当前:第1278/130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