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作者:罗小明》第1288/1306页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许安目视着远方高大的应天府,想起了那首在后世流传的诗。
  现在国家需要一个监督机构来管理和整顿,权力必须要有限制的手段,否则权力就将会成为一头不受控制的野兽。


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制
  应天府、宣政殿。
  金色晨曦穿透了天边的云层,洒在了应天府殿宇屋嵴之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颇为耀眼的外壳。
  辉光交映,阳光被砖瓦所折射,向着四方发散而去
  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凋栋。
  殿宇巍巍,阁楼高耸,一名又一名全副武装,罩袍束带,身形的挺拔雄壮的太平卫军将执戟而立。
  廊檐之下,以纹理雅致的杏木作梁柱之旁,一名又一名身穿着经袍的黄天使者捉刀侍立。
  他们目不斜视,看着前方,一动不动,犹如山中的松柏一般,森然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应天府内,大明钟悠扬而又威严的声响,正伴随着四方门楼黄天战鼓那浑厚的鼓声缓缓响起,在应天府内重重的宫门和城垣墙壁之中跌宕回响。
  空旷而又宽敞的宣政殿内,数以千计的官员分立于宣政殿的殿内。
  宣政殿是当初萧何督造长安城之时所修建的最大的宫殿,也是未央宫的正殿,朝会之殿。
  上千人进入殿内,黑压压的变成了一片,但是仍然没有让人感觉拥挤。
  凡在京六品以上官员,称为朝官,都有持牙牌入殿大朝会资格。
  朝会的制度许安并没有废除。
  想要掌控国家,管理国家,发展国家,离不开各府各部之间的协同,离不开一个正确的纲领引导。
  而要制定良策,推行政令,明白国家之中发生了什么,各地的情况如何,单单是靠着特务机构是远远不行的。
  朝会制度现阶段必须要继续实行,后世虽然没有朝会制度,但是却仍然有各种各样的会议。
  仅长安一城便有民众逾四十万,驻兵六万人,十座工坊,三府六部之下还有各种下辖的机构。
  此时宣政殿中,明庭长安城中的文武官员,黑压压的站成了一片,队伍甚至一直快延伸到了殿外。
  阎忠满头白发,头戴玉清芙蓉冠,身穿紫袍,站在文官之首。
  龚都一身戎装,外罩紫袍,立于一众武将之前。
  三府六部制,是如今明庭中央所实行的政治制度。
  中书府主政、统管民生政事。
  中军府主军、统管军事征伐。
  中道府主道、统管道内诸事。
  三府主官同级,皆为正二品,无上下之分。
  六部有法部、吏部、工部、户部、礼部、枢密院。
  六部之间的职权和归属有了些许的变化。
  法部、吏部原本是独立于三府,不受其管辖节制,而是归于内阁管理。
  而当时的内阁,作为参谋机构,许安也只是提出了一个框架,暂时实行,将其先行提了出来,内阁并没有多少的权力。
  法部和吏部的主官、魏律、杨尉两人都是黄天使者出身,实际上法部和吏部的权力一直是被许安牢牢的攥在手中。
  司法权、人事权、军权,这三份权力许安一直牢牢的抓住手中,没有放给任何一人。
  不过这一次许安准备做出改变,将法部、吏部归于中道府下。
  枢密院仍归于中军府节制,工部、户部、礼部仍归中书府管理。
  现在暂行的朝会制度,是三日一常朝,一月一大朝。
  除此之外,大朝会还会在诸司朝觐、藩属等来朝上贡之日召开,在特殊的时期、日子,比如逢年过节一些重要的节日前也会召开一次。
  常朝的规模较小,品级达到四品以上的军将官员需要参加。
  四品的军将都是重号将军,而四品之上的文官都是司长一级。
  大朝会的规模比起常朝的规模要远远大的多,如今是正六品以上的官员将校都有资格参加。
  常朝属于日常公务性质,而大朝会属于礼节庆贺性质。
  大朝会的目的只是在于彰显国威,大朝会的上表陈书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并不会出现争议。
  大朝会之上宣读的事情都是已经拟定好的事情,宣读的命令,诏令,而非是商议。
  宣政殿上,日月星辰九旗立于其上,日旗在中,其余八面旌旗则是分立于左右。
  丹陛之上,许安头戴太清鱼尾冠,穿着一身赭黄色的道袍,正襟危坐于紫座之上。
  许安目光微微向下,扫向下方一众军将官员的身上。
  宣政殿内,一众武将皆是身穿戎装,头戴铁冠。
  三府六部二十四司的理政官员皆是身穿深衣,按照品级的不同衣服的颜色也是各有不同,头上所佩戴的冠帽也有着一点细微的区别,如今的明国国内实行的是九品分级制,官员共分九品十八级。
  官员军将上任之后,都会分发两套礼服
  一品至二品,穿紫服。
  三品至四品,着绯服。
  五品至六品,穿蓝服。
  七品至九品,皆穿青服。
  武将是原来的戎装改造而成,称为“武服”。
  文官的衣袍还是保持着前汉时的旧貌,只是改变了颜色,许安并没有做出太多的改变。
  许攸身穿着紫袍,站立于丹陛之下,他的目光看着手中的诏书,面对着众人而站,口中宣读着诏书的内容。
  许攸的声音中气十足,宣政殿的巧妙的设计,使得许攸的声音能够清晰的传入殿内众人的耳中。
  现在许攸所宣读的正是军队调防,还有防区的变更。
  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汉庭已经被灭亡,那么原来的军区设定自然是需要改变。
  比如说巴东军区曾经是为了制约荆州而设立,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于白帝城、江关一带。
  现在荆州已经投降,各城也相继变为军管,荆州的水师战船,不是被被凿沉,就是被改造成普通的民用运输船。
  作为屏障的行省自然是不能懈怠,仍然要保持着充足的武备以应对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但是国内承平,一些地方也很有必要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当前:第1288/130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