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作者:罗小明》第1304/1306页


  宣政殿内,百官肃立,玉笏金绣,班行整齐。
  二十四尊铜炉对应二十四处行省,分列于宣政殿内两侧,缕缕白烟自铜炉之中流出。
  铜炉之中所流出的白烟只有少数是向上升腾,大部分的铜炉的烟尘是流往地面,竟然犹如流水一般,从众人的脚边流淌而过。
  步入宣政殿内,薄雾飘渺。
  犹如身处云端,置身神国。
  这些对于大明的一众文武百官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之事,但是对于一众使臣来说却是犹如天方夜谭一般。
  白雾沉地,在众人的脚边流动。
  那漂浮在天空之上的云雾怎么会沉在地上!
  左侧是一众身穿袍服,目光凛然的文官。
  右侧是一众身穿戎装,杀气凛冽的武将。
  许安头戴太清鱼尾冠,穿着一身赭黄色的道袍,正襟危坐于紫座之上。
  金光照耀入殿,云雾飘扬,在光柱之间飘渺,在许安的身旁因绕,烘托的许安犹如是天上的神明一般威严。
  一众使臣步入,本就是心中戚戚,此时心中惊惧更甚。
  有人心中惊惧万分,战栗失色,浑身忍不住的发抖,甚至连牙齿都在打颤
  “冬——”
  一声闷响显得尤为清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穿属国使臣满脸煞白,跪伏于地,浑身颤抖。
  没有人嘲笑他,没有人说些什么,所有的使臣都没有办法云澹风轻。
  那跪地的使者引发了连锁反应,使得一众使臣忘记了事先的演练。
  一众使臣不由自主,纷纷跪倒在地,将头深深的埋在低下,俯下了身躯,但是他们不敢忘记说出臣服的话语。
  宣政殿内,也响起了一众使臣的声音。
  “属国使臣,拜见上国天君————”
  丹陛之下,阎忠仿佛没有看到一众使臣的失态一般,缓缓展开了手中的诏书。
  诏曰:
  “奉天承运,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冰洋,西抵丛山、东临海疆,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四海昌平、天下一统……”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方。”
  “母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如律令!”


第九百二十七章 黄天之世(大结局)
  大明历六年(199年),九月,秋。
  苍穹之上,阴云万里。
  长安城的上空,天色昏暗的可怕,明明现在是午时,但是天色却暗澹的如同夜晚一般。
  阴云遮蔽在长安城的上空,苍穹之上没有丝毫光亮能够透漏而出。
  凛冽狂暴的寒风卷着尘土冲击着长安城内的坊市。
  天空之中,雷鸣四起,巨大的闪电席卷着周围,无数霹雳划过长空,不时将长安城的里坊市集照的通明,但是旋即便又消逝不见。
  苍穹之上,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阴云之中,似有无数狰狞龙头,穿梭其中,摇首摆尾,随着雷鸣发出高声嘶吼。
  原本行走在街道之上的行人全都已经返回了家中躲避。
  天象恐怖,非人力所能撼动。
  纵使是如今已经容纳了数十万人的长安城,在这天地的伟力之下也不过是犹如暴风雨下的一叶扁舟一般,颇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雷霆浮动,如有万千天兵在其中勐烈擂鼓,震耳欲聋。
  雷声轰鸣,好似万千蛟龙在其中剧烈翻腾,愤怒的发出着咆孝!
  下一瞬间,倾盆的大雨轰然从苍穹之上掉落于地。
  应天府内,所有的宿卫都站到了长廊和屋檐的底下。
  雨水不断的增多,犹如天上的银河泛滥了一般,从九霄之上狂泻而下,甚至形成厚重的雨幕。
  这样的大雨,再站在雨中,就是铁打的人也要病倒。
  应天府内各部各府的官吏文员也都慢了下来,这样的天气之下办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很多地方公文的传递都暂时中断,因为没有廊桥相接,若是要传递公文只能冒雨行进,这般大雨,公文必定会被淋得湿透。
  大雨仿佛无穷无尽一般,从天上倾泻而下,迅速的在低洼之处汇成积水,侵蚀着所能触及到了每一寸土地。
  应天府内顿时多出了数条溪流,若非是应天府的排水系统在数年前得到了完善,恐怕要不了多时水位便会上涨到小腿之处。
  雨幕厚重,难以穿行,但是就在众人皆是纷纷走避之时,一名身穿着白衣,头戴白巾的医者从应天府西面的太液池内走入了应天府内,一路直奔永宁阁。
  天空落下的雨点几乎连成了线条,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泄了下来。
  永宁阁内,许安观阅着手中的文书。
  内阁呈递上来都是好消息,但是他却是一直感觉着胸口压着一块大石,极为难受。
  年初之时,除夕刚过。
  张辽领下了安西军区兵备道的职务,远赴西域。
  张燕领下了南洋军区兵备道的职务,前往了南洋。
  三支远洋船队离开了港口。
  两支船队自扬州出发,他们带上了罗盘,一路向东,远渡重洋去找寻那地图上描绘的大陆。
  另外一支船队则是向着南方进发,前去找寻南方那一座巨大的岛屿。
  南洋舰队自交州番禺启航自扬州左侧的大岛夷洲(今台湾),一路向着东南群岛远行而去。
  他们受到的命令,是将大明的旌旗树立在整个东南群岛之上。
  整个东南群岛,只能存在一种旌旗,整个东南群岛也只能有一种颜色。

当前:第1304/130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