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作者:罗小明》第27/1306页


  队列中突然有一人歪倒在地,身躯摔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站在一旁的与之眉目略有相似的一人见状也立马脱离了队列,蹲在一旁一脸焦急的看着倒地的汉子。
  “都站好。”
  许安快步走了上前,四周还站着的黄巾军虽然没有离开自己站立的位置,但是也忍不住偏头去看,毕竟也是同寨的好友。
  许安手中刀鞘指向那倒地汉子一旁的人的说道:“拉开他。”
  身后的黄巾甲士直接走上前去将那人一左一右架起。
  那人脸上略带惊恐,身躯都有些颤抖,但是还是低声的解释道:“将军,我弟弟体弱,平日做不了重活,我愿已替我弟弟受罚军棍。”
  “你叫什么名字。”
  许安没有急着下命令。
  “小人姓赵名绩,这是小人的弟弟赵絮,小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虽然抢回一条命来,只是身子也饿坏了,从小便体弱多病,还请将军可怜。”
  “先将赵絮带下去休息。”
  身旁的黄巾甲士闻言将赵绩拖到一旁的阴凉处,黄天使者中也还有几名粗通医术的黄巾术士,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
  许安环视四周众人,周围的人还站在原地苦苦坚持着,哪怕额上布满了细汗,双腿发抖也不敢离开原地。
  肉食对他们的诱惑,还有对军棍的恐惧,都使得他们不敢挪动步子。
  “赵绩擅离队伍,即刻罚军棍十棍,今日饭食减半,赵絮未站满时刻,由其兄长绩替受军棍十棍,今日饭食减半。”
  两名黄天使者直接驾着赵绩走出了队列,将赵绩丢在队列的最前方,拿起棍子便打,听着棍子着肉的啪啪声,众人都尽可能的站直了身躯,生怕军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战场之上,没有人会可怜你们,汉军不会,贼寇也不会,没有人会在意你们的苦难,乱世之中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比那群贼寇更狠!”
  “战场和校场之上,我只认军令军纪,你们之中不管任何原因违反军令军纪都会受到惩罚,不管是你们是新兵还是黄天使者,任何在战场和校场上退缩,违反军令军纪都会被严厉的处罚。”
  “校场之上或许只是军棍,但上了战场后,违反军纪军令,立斩无赦!”
  “当训练结束,你们就可以拿上刀枪披上甲胄,跟着你身边的袍泽来为你和你的妻儿老小夺回你们曾经的田地,甚至更多的粮食财物。”
  “还有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你们就可以休息,在晚上好好享受你们的粟米粥,你们的肉脯,坚持住!”
  时间慢慢过去,队列中又有一人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还有七八名偷偷擦汗偷懒的人被揪了出去。
  无一例外都被黄巾的甲士拖出了队列,当着众人的面打了十军棍,然后丢给校场一旁的黄巾术士。
  不过时间再长,还是有结束的时候,当许安下达解散的命尽令时,几乎所有人都瘫坐了地上,包括充任什长的黄天使者。


第三十六章 阎忠
  “这样练兵有效吗?”许安练兵的方法倒是给龚都看的颇为疑惑,趁着解散的空挡他凑上前来问道:“不教他们武艺,不教战阵,这就光站着日后能打仗吗?”
  许安看了龚都一眼说道:“还记得下曲阳汉军锐士吗?”
  龚都一愣,双眼中流露出浓烈的杀机,话音低沉的回应道:“自然记得。”
  “多少黄巾前赴后继冲锋在前?数个时辰都没有冲破汉军锐士的军阵,为什么?”许安摸着身上的甲叶反问道。
  “汉军的锐士,他们甲坚利刃,军阵严整,塔盾在他们手中被他们变成了长城,就如同抵抗塞外蛮夷的长城一样,把我们获胜的希望都挡在外面!”
  他思绪好像飞到下曲阳。
  “龚都,你是沙场宿将,你应该知道两军对阵中,若是军阵被冲开结果会如何吧?”
  “你看他们现在连站都站不住,谈什么军阵?难不成以后又和下曲阳一样,我们军阵被汉军一冲便冲开,而我们却死活冲不破汉军的军阵?”
  许安的话也让龚都想起了下曲阳和汉军的大战,十六万黄巾一朝丧尽,眼眶不由红了起来。
  “下曲阳十多万人都败了……”
  许安将手在龚都的肩膀上重重的拍了一拍,看着龚都语气坚定的说道:“我们不会一直输下去的。”
  ……
  汉军的大旗重新竖立在了井陉关的城墙之上。
  阎忠的脸色阴沉的可怕,他带着军队被悬羊击鼓的把戏还有城墙上的草人,唬住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直到第二天攻城器械被运到关下。
  攻城的部队推着攻城器械到了城墙底下,连一丝抵抗都没出现,这才发现关内已经是空无一人了。
  而当汉军进入了井陉关后,关门内堆叠的“京观”更是让这些汉军火冒三丈,也让阎忠的脸色越发的阴沉。
  与“京观”相比,井陉关几乎空了一半多的武库便不值一提了。
  汉军的军营中出奇的安静,只剩下篝火中木材噼啪作响的声音。
  中军大帐中突然传来的阎忠的咆哮声。
  “出去!”
  阎忠怒气冲冲的将中的竹简扔出,砸向了帐中一名汉军军候,这已经是麾下的将校第三次请战了。
  “我最后再说一遍,军令只是说‘收复井陉关’!”
  那汉军军候不闪不避任凭竹简砸在了身上,低垂着头保持着军礼的姿势不变。
  “诺。”
  阎忠毕竟是上官,那汉军军候虽然意气难平,但还是应了一诺走出了帐中。
  之前阎忠以为是太行山脉内的贼寇攻占的井陉关,但是关内所留的痕迹证据所显示的却完全不是这样。
  西边的关墙内外没有一点鲜血和搏杀的痕迹,只有关门处有大量的出关的脚印和车辙,而相反东边的关墙上和城门上倒是有不少打斗和鲜血的痕迹。
  这就证明了攻陷井陉关的贼寇不是太行山内的,而是从东边而来的。
  关墙上的血迹非常之少,明显不是主要的交战地点,搏斗的痕迹和血液集中在了汉军的驻地。
  所以敌军应该用某种手段先控制城门,然后袭击了汉军的驻地。
  莫非是真定附近的贼寇“飞燕”?
  但是当地的郡兵情报,贼寇褚飞燕已经聚集了近五千余人,井陉关内的贼寇就留下的痕迹看来,却是只有数百人。
  阎忠晃了晃头,将脑海中杂乱的思绪驱散掉,帐外的天已经暗了下来,他的心也跟着一起沉了下去。
  看着帐内摇曳的烛火,阎忠摊开了案桌上的信纸。
  夜幕缓缓的落在了太行山中,井陉关外一片漆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奇异的兽吼鸟鸣,更为黑暗的背景添上了几分恐怖的气氛。
  数十团黑影从灯火通明的关内卷出,随后淹没在无垠的黑暗之中。
  井陉关内的汉军中军大帐中,已是空无一人,只留下了案桌上一封书信和放的端端正正的官印。


第三十七章 军规
  鹿台山上,寨门后方的广场空地成了黄巾军的校场。
  黄巾的军士们正坐在地上休息着,赵绩口中喃喃自语不停的再重复着什么,脸上的汗珠滴落下来,也没有擦拭的想法。
  “三弟,第七条军规说的是啥啊,我又给忘了。”
  “行军途中喧哗说话者,捆打军棍四十。”赵絮无奈的看了一眼赵绩回道:“大哥,你还没记住吗?昨天都背了一天了。”

当前:第27/130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