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娇龙》第3/90页


“是玉帅带我来的,已将我拨入骑营,命我侍卫帅府。”
“你亲眼见过半天云?”
“我曾和他交过锋来。”
“他的武艺如何?”
“力大非常,勇猛万分。”
玉小姐停了下,又问:“那马贼是个什么模样?”
“长得十分雄壮,满腮胡须如虬,面孔看不真切。”
“啊!是个大胡子!”玉小姐失声说。
“是的,我遇到的是这般。也有人说他并无胡须,长得还很英俊。”玉小姐正和肖准问答间,忽听门外传来兵卫咳喝声和女子哭泣声。玉小姐问是何事?小校进来禀告说:“外面有一流人(内地人流放去的)卖女,兵卫驱喝不走。”
玉小姐步出府门一看,见石阶下旁地上,跪着一个小女子,看去虽很穷苦,穿得倒也干净,年纪大约十二、三岁,瘦小的身材,生得也还匀称,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对含泪的眼睛。那小女子见玉小姐出来,便止住了哭声,张大着眼,目不转睛地将玉小姐看着,眼光里露出羡慕和恳求的神情。那样儿也真叫人可怜。玉小姐走上前去,将那小女子上下打量了下,见她穿的是一件翠蓝色斜襟上衣,衣边滚着彩色绣线,缀点一些小小的花朵,绣得十分精巧。玉小姐将她扶了起来,用手摸摸那些绣朵,问道:“是你娘给你绣的?”
“我娘死了,是我自己绣的。”绣得真巧。“玉小姐称赞了句,又问,”你是哪里人?“站在她旁边的一个老头说:”她祖籍是河北保定人,她爹是流人,她娘也是流人之女。这小女子命真音,去年死了爹,今年又死了娘:落得无依无靠,全靠一些老哥儿们凑合抚养。看这小女子也是个好胚子,一天天总要长大的,我们这些流人,都是一些没叶子的树,是遮不了荫的呀!迟早一天会落到那些豺狼口里,不就把一朵花给摧了。“说完,长叹一声,也不禁流下几滴泪来。
玉小姐听了老头那些话,似懂非懂,正捉摸思索间,不知怎的,竟突然一下想起那天在草原上遇到的巴格来了。她再看看那小女子,不觉也为她打了个寒战。这时,那小女子在一旁直流泪,却没有哭出声。她那双不断滚出泪水的眼里,露出一种绝望与恐怖之色,玉小姐心里难过了,便对小女子说:“好,你就留下吧!”
话音刚落,那小女子便一下跪在地上,口里叫了声“小姐”,这才放声大哭起来。
玉小姐将她扶起,为她拭去脸上的泪水,抚慰间,却从她身上闻到一股草原的气息。
这气息,她几年来几乎每天都要去自由地呼吸一阵,并已经渗透到她生活里去了。她不禁感到一阵莫名的喜悦、和这小女子好象早就已经熟悉了似的。她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女子说:“爹娘叫我香姑,是小名。”
玉小姐说:“好,就叫香姑。”她回头又问那老头要多少身价。
老头说:“只要香姑有个遮荫处,她爹娘就瞑目,我也放心了。我哪能拿弟兄的女儿来卖钱啊!”说完,最后深情地抚抚香姑,含着眼泪离去了。
玉小姐将收留香姑的事禀告了母亲。玉夫人正想买个小丫环来给她作侍伴,也就高高兴兴地应允了。
香姑年纪虽比玉小姐小一岁多,可人却十分伶俐、懂事,很会贴体顺从玉小姐,因此,很快就成了玉小姐身边的贴心丫环。
玉小姐每天除了去花园习武外,平时和她总是形影不离。
大约又过了半月,一天,附近兵营飞马来。报,说在乌苏附近一带,发现了半天云的马贼出没。玉帅立即亲率两营精骑出城去了。玉娇龙觉得心里烦闷,又想到草原骑马玩耍。她刚命小校把马备好,正要跨上马鞍时,不料肖准却抢步上前,抓住马缰说:“大帅不在府,请小姐还是不出去的好。”
玉小姐恼了,说:“你敢阻拦我?!”
“大帅命我侍卫帅府,我要担待责任。”
“我偏要出去,你敢怎样!”
“我虽不敢阻拦小姐,但我却可以命令小校解下马鞍。”肖准说罢,便回头喝令小校把马牵走了。
玉小姐气得直跺脚。
肖准这才恭敬中带固执地解释说:“请小姐不要怪罪,半天云在西疆出没无常,最近据报就在附近一带流窜,大帅刚出兵合围去了,小姐出去万一碰上,非同儿戏,小人实实担待不起。”
玉小姐这才转怒为惊,又由惊转恼,最后,懒懒地步进后厅去了。
玉小姐回房趁香姑服侍她换衣服时,问香姑道:“你听说过半天云吗?”
“听说过。他还派人给我家送过银两……”香姑刚说到这里,见玉小姐脸上露出一种吃惊的神色,便突然把话停住,将头埋得低低的,似乎后悔自己不慎失了言。
玉小姐没有赶着追问她。宜等她继续服侍自己把衣服换好后,才用手抚着她的肩膀,柔声地又问道:“别瞒我,说下去,他怎会派人给你家送银两去的?”
“我妈病了,没钱吃药、念经,家里粮也完了。一天,爹生前常到我家来的任大爷带了个小哥到家里来。小哥送来了几两银,说是罗大哥叫他送来的。”
“罗大哥是谁?”
“就是半夭云,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玉小姐真没有想到,半天云姓什么连父亲都还未探得,自己却忽地一下就知道了。
她忙又问:“你可知道他名叫什么?”
“不知道。的确不知道……他们没有说。”
“那小哥呢,他名叫什么?”
“任大爷叫他哈里木,是回部人。听说也是没爹没娘,只有一匹很高很大的火红马。”
王小姐眼睛忽地亮了,说:“啊,火红马!那个哈里木是不是个子很粗壮呀?”
“不太粗壮,还有些娃娃气哩!”
玉小姐默然了一会,才又说:“香姑,那半天云,要是你能知道他的名字和说出他的模样来就好了。”
香姑大睁着眼看着小姐,脸刷地一下发白了。
三天后,玉帅回来了。玉小姐正在房里凝坐出神,听说父亲回府,忙叫香姑取镜来,准备理理云鬓,好去参见父亲。不料香姑捧过来的翻是一方砚台。玉小姐并未嗔怪,只看了看香姑,却见她脸色惨白,神情也显得有些慌乱。玉小姐只用手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便各自走到镜台面前去了。
玉小姐带着香姑来到后厅时,她父亲已和高先生同坐在厅上叙谈一会了。她从父亲口里听知:这次亲率精骑去合围马贼,不想奔驰二百余里,马贼踪影全无,劳师空回。
令人忧闷,高先生说:“‘擒贼先擒王’,只要能将半天云捉住,西疆就太平无事了。”
玉帅说:“要擒获半天云,确非易事。官军至今却连他姓名都尚未探得。”
玉娇龙这时虽来回头去看香姑,但她心里已经断定,香姑的脸色变得更白了。
高先生又说:“大帅何不悬出重赏,招报半天云的真实名姓。”
玉帅叹了口气,说:“这只不过是枉费心机,反而叫各部笑官兵无能!”
玉帅和高先生都不再答话了,厅内静得出奇。玉娇龙微微埋着头,用手弄着裙带。
又沉默了许久,她父亲才起身向厅后内房走了。这时,她才回过头来对香姑会心地笑了笑。她那充满宽慰的笑意里,还含有一种诡秘的意味呢。香姑看着她,眼里留着困惑不解的神情,更多的却是深深感激之意,她那惨白的脸上,又慢慢地泛上红晕,有了笑容。
第三回 有感雁行扬鞭归里 弄巧闺房暗盗
玉娇龙学习武艺已快一年。一来高先生传授得仔细认真,二来玉娇龙学得用心刻苦,因此技艺进步十分迅速。高先生颇感欣慰,王娇龙暗暗欢欣。
一天早晨,高先生按照书中录绘,正在传投玉娇龙一套早已失传的剑法,剑法共三十六路,分雄、奇、幽、险四法。每法又分刺、击、劈、砍、虚、实、张、弛各招,真是招招环扣,变化莫测。舞动起来,须得身、步、手、跟都要互相契合,分毫不爽。这套剑法,练熟已经不易,如要达到精湛,更是无止境的了,就要看学剑的人,本身所具有的气质,敏悟的天资,以及基本功而定。高先生虽在年少时学过击剑,但毕竟功底不深,加上现在年岁已大,等于半路出家,已难达到升堂入室的境界。玉娇龙在学练这套剑法时,初时也相当吃力,练了整整一个早晨,才不过记下三四路,而且还不断错乱手法。不料她却是那样发狠,咬紧牙关,一个劲地苦磨苦炼,一直练到腰酸腿麻、两眼发黑,都还不肯住手。眼看时已不早,经高先生再三劝止,方始罢休。她就这样毫不松懈地练了一月,终于将全套练熟。据高先生看来,她的一击一刺,精准有力,功夫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了。可玉娇龙却毫不满足,仍一个劲地苦练下去,直到她自己也感到身心已与剑路合一,直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时,才又央求高先生传授新的剑法。
高先生对玉娇龙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当然满心高兴,但有时他在一旁看到她的剑法竟至达到那般出神入化的境地时,心里也不禁隐隐感到有些忧畏。心想:这样一个如花似玉、养尊处优的侯门千金小姐,完全可以仗恃父亲的权势荫福,受不尽的荣华,享不完的富贵,现在却让她学得如此一身武艺,这对她究竟是福是祸,就难以逆料了!随着“”的进展,玉娇龙学的技艺也越来越更精深,高先生的隐优,也越来越加深了。
高先生原向书上学到的,已都授给王娇龙了,这才不过全书中的三分之一。现在要继续传授下去,自己就得先一步照书上新练新学。因此,在这段时期以来,高先生都是在头天晚上偷偷将书中录绘记下,第二天早上又去传授玉娇龙。终因年岁已大,记忆力差,教着教着,突然忘了一式,只好托词罢教。有时教错了几招,第二天又改正过来。
玉娇龙初时并不在意,不想次数一多,心里也产生了疑窦。渐渐地,她已悟出来了:高先生背后肯定还有一个“先生”,而这个背后的“先生”是谁呢?所有这些,玉娇龙只是看在眼里,疑在心上,表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一任高先生教去。
过了八月,已进入深秋,乌苏却是天高气爽、草茂马肥的时节。一天,旗牌报说从蒙古赶来的马到了,请玉帅出城试马。玉帅兴致勃勃地约请高先生一道出城观看,借此散一散心。高先生欣然同往。来到郊外草原,见有军校多人,已牵马列队恭候那里。玉帅用马鞭指着那些马对高先生说:“这些都是从蒙古挑选来的良马,专拨给军营用的。
看去倒也高大,只是不知脚力如何?“说罢,便令军校试骑较赛。约有三十余骑,闻令一齐上马,只听一声炮响,三十余骑同时纵蹄飞奔,真不愧是良马,一匹匹奋蹄扬鬃,有如风驰电掣,马头衔着马尾,在草原上飞追竞逐。玉帅看了,不往频频点头赞赏,意甚自得。当较赛刚一完毕,军校们正牵马游放时,忽见远远西南方向,一骑如箭,穿刺般飞来。来得渐渐近了,方见是匹白马,一人端坐马上,身着淡红色衣裙,白马红裳,映在绿色的草原上,显得特别耀眼。马跑得快如闪电,人骑在马上稳如一体,轻盈矫健,宛似游龙,把一个个军校都看得呆了。高先生也不住称赞,玉帅更是暗暗称奇。直到马来至百步内时,玉帅才不禁说了声:”啊!原来是娇龙这丫头。“高先生这时也看清了,马上那人恰是玉娇龙。他心里不禁暗暗吃惊,心想:原来只知她会骑马,不想竟骑得这般娴熟。我又传她武艺,这就更是如虎添翼了。他正遐想间,玉娇龙已马到眼前,只见她翻身下马,上前给父亲请安后,又来给高先生见礼。高先生见玉帅面露喜色,便笑着向他祝贺道:”大帅有女如此,真可算当今的花木兰了。“玉帅听了,将眉略略一皱,说:”她岂能比得木兰!木兰有一身好武艺,她算得什么!“
玉娇龙略带娇意,仰面望着父亲说:“武艺难道就不可以练吗?”
高先生心里微微一震,玉帅却转为教训的口气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女子之有文才者,多半薄命;有武艺者,多半不成正果。尔应好好跟高先生读点诗书,但求能晓明礼义就造化不浅了。”
玉娇龙低下头,不再说什么了。
玉帅将娇龙付托高先生,带着从人到兵营去了。
高先生见左右无人,这才对娇龙说:“大帅的话也不无道理。”
玉娇龙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守礼就是让人欺,我才不哩。要有一天我如碰上了……”她差点脱口说出“巴格”,但突然想起这事从无人知,便忙改口,“我如碰上半天云,非和他较量一下不可。”
高先生笑了笑说:“半天云是一马贼,你乃千金之体,怎会碰上他呢!”他见王娇龙努着嘴,显得还在负气的样子,又说,“听说半天云勇猛非凡,又是惯习的马上功夫,这与马下功夫不同。马上功夫主要靠臂力,猛勇;马下功夫才是讲的剑术神奇,马上进退不能自如,这两者是不同的啊!你要切切记住:如遇马贼,剑法不能墨守成招,要和马上相适应才是。”高先生本来是在暗暗提醒她,警告她,不要自恃武艺,轻率出手,不料说着说着,却又认真给她讲解起马上、马下功夫的不同来了。
在回城的路上,天色已渐黄昏,草原上万里无人,忽吹来一阵凉风,使人更感到一种秋意。这时,落日的斜晖洒满草原,长空中正有一行大雁,背着斜晖,向东南方向飞去,高先生在马上仰望着雁行,一直目送它们飞到影儿都已隐没在天际时,才埋下头来,满怀凄楚地吟诵了句:“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接着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玉娇龙侧眼看去,只见高先生眼里噙满了泪水,她心里说:“高先生动了思乡之念了。”
第二天清早,玉娇龙来到花园,见高先生面带愁容,眼含倦意,他对娇龙说:“草木尚知荣衰,人非草木,当更有情。我离家远游,已一年余,时时梦绕神驰,昨见雁行,倍增愁绪。我想禀明大帅,回家看看。我走后,你只将我传你剑法,熟记熟练,精益求精。我多则一年,少则十来月,还要回来的。那时再继续传授于你。”

当前:第3/9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