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第12/12页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二十五)


  二十五、我是怎样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我曾经与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美国女士交谈,她说她的中国的翁姑,对孙儿最常讲的词是“不要”―――“不要爬高”,“不要点火”,“不要玩儿水”,“不要动这动那”,“下来,太危险”。而美国家长对孩子最喜欢讲的话是:“tryit!”“doit!”(“去试试!”“去干干!”)他们要求孩子的是勇于尝试勇于动手。这是值得深思的。
  我常常回忆起我刚刚过完了19岁生日,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即《青春万岁》)的情景。当时我觉得它像一个总攻击的决定,是一个战略决策,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决定今后一生方向的壮举,当然也是一个冒险,是一个狂妄之举。因为所有的忠告都是说初学写作应该从百字小文千字小文做起。
  我高兴我的这个决定,我满意我的这个决定。我从小就敢于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14岁还差5天我就唱着冼星海的歌儿参加了地下共产党:
  路是我们开哟,树是我们栽哟,摩天楼是我们亲手造起来哟,造起来哟!
  好汉子当大无畏,运着铁腕去,创造新世界哟,创造新世界哟!
  而在1963年秋,我与妻子用了不到5分钟时间就商量好了,举家西迁去新疆。
  然而年轻人的热情又太洋溢了。我决定了要写作以后,那最初一年写出草稿的过程简直就和得了热病一样。志向一经确定就不再是幻想梦境,而是巨大的实践,是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与应答,是沉重如山的劳务。这样,才知道自己离志向有多么远,即自己实行志向的准备是多么可怜。文学如海,志向如山,我知道我自己的那点敏感和才华积累,不过是大地上的一粒芥子,海浪中的一个泡沫,山脚下的一粒沙子。一部长篇小说,足以把一个19岁的青年吞噬。结构、语言、章节、段落、人物塑造、抒情独白,这些东西我一想起来就恨不得号啕大哭,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原来写一部书要想那么多事情,要做那么多决定,要让那么多人活让他们出台,让另一些人走开甚至让另一些人死掉。而每一个字写到纸上以后,就有了灵气,就带上了悲欢,就叫做栩栩如生啦。栩栩如生是什么?就是文字成了精,头脑成了神,结构成了交响乐,感情获得了永生,你的声音将传到一间又一间房屋一个又一个心灵。而小说成了一个你创造的崭新的世界,你的写作过程只能与上帝的创世过程相比!
  学而后知不足,立志而后知不足,投入而后知不足。如果当初就知道文学有这么大的胃口,文学需要这么多的投入,文学要用去我的这么多生命;如果知道文学需要我冒这么多风险,需要我放弃青云直上、颐指气使、驾轻就熟、八面威风的可能,我当初还敢作出那样的决定吗?然而这里并没有疑问,我只能也一定会那样决定:我以我血荐文学。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有许多的话要倾诉、要抒发、要记录、要表达,我压根就期待着翻山越海,乘风破浪,全力搏击,一显身手。向自己挑战,向自己提出大大超标的要求的正是我自己!这就是我的人生,这就是我的价值,这就是我的选择,这就是我的快乐,这也就是我的痛苦。活一辈子,连正经的痛苦都没经历过岂不是白活一回?岂不是枉走人间?我什么时候都没有忘情过文学,文学也就没有忘记过我。我不会忘记1953年11月的那个初冬季节,它改变了决定了我的一生。
  “冷”与“热”的平衡
  然而青年人的热情又实在是太热烈太洋溢,并从而变得太可怜了。青年时期的热情就像大火,像涨潮,像霹雳,像一种病。这种病像是疟疾,使你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觉得自己即将成功,身材也突然猛长,一会儿觉得自己纯粹白费力气,灰溜溜地抬不起头来。因为与热情同在的是极端幼稚的急于求成,那样的热情,那样的燃烧是难于持久的。你总是希望第二天最多是下一个星期就见成效,就见成功,就一鸣惊人,就呼风唤雨起来。急于求成的另一面必定是灰心丧气,一次急于求成不成,两次急于求成不成,三次四次五次……十次八次不成,你能不灰心丧气吗?任何事情,急于求成都是幼稚的幻想,急于求成的结果一定是不成,对此不应该有任何怀疑。而灰心丧气同样也是幼稚的表现,是不堪一击脆弱单薄的表现。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道路时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就是革命人民的逻辑。”我从第一次接触这个命题的时候就疑惑、就琢磨:为什么毛泽东不说是斗争,胜利,再斗争,再胜利……呢?我们更爱说的套话不是什么“从胜利走向胜利”吗?一直失败,最后能胜利吗?然而,毛泽东的总结是深刻的与实在的,在最后胜利到来之前,与其说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不如说胜利就是来自一系列失败更实际也更有教益。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在最后的胜利到来之前,也许是几十次几百次的实验的失败。急于求成,侥幸取胜的企图,只能造成灰心丧气,小战即溃的结局。
  与投入的决心,与重大的试验,与奋力的一击共生的是无法扑灭的热情,这样的热情应该说是利害参半。没有足够的热情也许难以作出重大的决定,该出手的时候出不了手,而过度的热情却只能帮倒忙。待到你开始了重大的但毕竟还是极为初步的行动、试验、搏击以后,热情的过度已经是害多益少的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冷下来,是多想一想事情的不利的方面,知道自己离成功离顶点还有十万八千里,远远没有到激动的时刻。而且,想一想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即使你开始做了一点事,离真正的成就还远着哩。
  冷与热,这也需要一种平衡。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因为人的心气总是高于实际,越是年轻的时候越是高涨。眼高心高志高情热,投入到一个事业里就是难解难分如醉如痴。我年轻时写完一篇东西,几个月过去了,全文还能背诵下来。现在呢,看到旧作,有时候甚至于自己怀疑:“这是我写的吗?”
  投入的热烈程度与获得的果实恰恰不一定成正比。你疯着哭着闹着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不吃不喝搞出来的东西,写出来的文字,作出的决策,提出的方案就一定好吗?恰恰相反,多半还是心平气和地、冷静地、审慎地与按部就班地工作,成果更靠得住些。契诃夫有一句名言,叫做:“热得发冷了再动笔写。”这话真好,不仅文学创作如此,世间许多事都是要热得发冷了再做才能做好。
  一个人的志向、热情、期待、经验、能力、信心、意志、精神的承受力有时是不均衡的。年轻的时候,热情高,志向大,期待殷切,然而经验不足,本事不足,信心不足,相对有些脆弱,就是说精神的承受力也不足。一年一年过去了,对自己已经干出点门道的事情比较胸有成竹了,有点把握了,也不怕某些挫折了,然而也就司空见惯了,没有多少激动,甚至也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了,再让自己燃烧起来又谈何容易?
  总的来说,年轻人苦一些,因为客观条件年轻人也不如上了点年纪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在某个领域里总会得到更多的承认,更多的信赖,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敬老传统的国家,老了好办事一点。这样年轻人更容易愤愤不平,骂骂咧咧,口出狂言而实际又做不出什么太大的花样。如果我向年轻人进言,就劝他们更老到一点,更耐心一点,他们能不能接受呢?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二十六)

“不可”―――在这里留下你的“记录”

外国人其实也是讲做人的,虽然他们用另外的词语概念。英语国家就很重视“record”(记录)一词。就是说你做什么不做什么,不仅有就事论事的责任和后果,而且会留下记录,长存人间。而考查一个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他的记录。而我们讲的立德立功立言,归根结蒂,就是留下记录。
我在前面讲了很多等待、自然、耐心??但我完全不是不分条件和场合提倡一种枯井无波的死寂,不食烟火的清凉,虽然在某些场合某些事务上我也很羡慕枯井无波与不食烟火的境界。但,毕竟还有另一种情势,另一种考验,另一种严峻与试炼,那时候你不能仅仅凭智慧凭机智凭信心凭从容来解决问题,那时候那场合你毕竟有一种良心的震荡,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激烈,你必须倾听自己的良心的绝对命令。而那个时候,当你挺身而出的时候,叫做成败利钝,所不计,叫做怀着必败的决心去做一件必须做的事。因为这里除了具体事务上的成败利钝毕竟还有一个记录存在。你的记录是一个佐证,是一个纪念碑,是一个永远燃烧的火炬,它必须永远面对昭昭天日。
这里的必败,这里的知其不可是一种冷峻、冷静、凛然正气,这里的留下记录,这里的而为之则是一个热烈的献身,是一次勇敢的燃烧,是冷燃烧,是冷峻后面的热度。而失败通向的是最终的胜利,“不可”通向的是无限的可能性。我绝非勇者,那些自身并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更毫无壮烈记录可言的站着说大话不腰疼却拼命要求别人冲啊杀啊的人为我所不屑一顾。但是我仍然不惧代价地做了一些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例如在一个斗争气氛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面提倡理性、宽容、费厄泼赖,就远不如号召滚地雷更叫好。在一些读过几本书的人,一个个惺惺惜惺惺地哭丧着脸互慰互捧互相抚摩乃至集体撒娇的时候,你发出不同的、企图从另一个角度探讨问题的声音,也是触犯了大忌。把人们背后议论不已,当面却是好好好地夸赞个不停的对于某人某事某书的看法讲出来,摆在台面上,这样的傻事也不是那么多见的了。
我反感的只是滥用悲壮,活得已经很滋润很全面很细腻入微了,偏要轻率地做出“临行喝妈一碗酒”的样子,视周围的人都是鸠山的样子,就不必了吧。知其不可而为之,身教胜于言教,这并不是日常的常见的全天候方式,更不要变成口头禅。你总不要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姿态与心情吃饭、穿衣、买股票、领奖、出席宴会和做爱。爱叫唤的猫不捉老鼠,大勇无功,大德无名,不到那种时刻先闹腾一个够,这就和一面抢着麦克风一面高声提倡孤独一样,或者可以免了吧。
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的交响乐才刚刚开始演奏,不论资质和处境有什么样的差别,无疑你可能做出在你的具体条件下能够做出的最佳成果,留下你的最佳记录。只要正视历史,我们就有理由为今天的年轻人感到庆幸。你们面临的较少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宿命,而大多是知其必可,知其必胜,知其大可,奈何踌躇不为?不为则莫知其可!另一方面,有许多确实不可为的诱惑在干扰着我们,诸如蝇营狗苟、同流合污、法乱纪、伤天害理??你能不能有所作为,能不能获得智慧和光明,进行你的一次有声有色的明朗航行呢?你能不能至少是避免邪恶、狭隘、野蛮、愚蠢和犯罪呢?一定能的!
衷心祝愿着你们!我的“黄昏哲学”。
一位朋友对我说,人老了之后,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我认为她讲得很对。我愈来愈感觉到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成熟、沧桑、见识、自由(至少表现在时间支配上)、超脱。可以更客观地审视一切特别是自己,已经有权利谈论人生谈论青年人中年人和自己这一代人了。可以插上回忆与遐想的翅膀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了。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不少事,也可以少做一点,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回味,多一点分析,多一点真理的寻觅了。也多了一点享受、休息、静观、养生、回溯、读书、个人爱好,无论是音乐书画,是棋牌扑克,是饮酒赋诗,是登山海??
而老了以后,毕竟相对少了一点争拗,少了一点竞争,少了一点紧张和压力。人生最缺少的是什么?是时间,是经验,是学问,更是一种比较纯净的心情。老了以后,这方面的“本钱”便多起来了。人生最多余的是什么?是恶性竞争,是私利计较,是鼠目寸光,是浪费宝贵光阴,是强人所难,是蛮不讲理。老了,惹不起也躲得起了。
老年是享受的季节,享受生活也享受思想,享受经验也享受观察,享受温暖爱恋也享受清冷直至适度的孤独,享受回忆也享受希望,享受友谊趣味也享受自在自由,更重要的是享受哲学。人老了,应该成为一个哲学家,不习惯哲学的思辨,也还可以具备一个哲学的情怀,哲学的意趣,哲学光辉笼罩下的微笑、皱眉、眼泪,至少有可能获得一种哲学的沉静。老年又是和解的年纪,不是与邪恶的和解,而是与命运,与生命、死亡的大限,与历史的规律,与天道、宇宙、自然、人类文明的和解。达不到和解也还有所知会,达不到知会也还有所感悟,达不到感悟也还有所释然,无端的非经过选择的然而又是由衷的释然。
和解并不排除批评、抗议、责难,直到愤怒与悲哀。但老年人的种种不平毕竟与例如“愤青儿”们的不同,它不再仅仅是情绪化的咒骂,它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即无法不然,知如若不然也仍然会有另一种遗憾,另一种不平,另一种缺陷。它不幻想一步进入天堂,也就不动辄以为自己确已坠入地狱。它的遗憾与愤懑应该是清醒的而不是盲目的,是公平的有据的从而是有限制有条件的,而不是狂怒抽搐一笔抹杀。它可能仍然无法理解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历史局限强梁不义命运打击冤屈痛惜阴差阳错??

然而它毕竟多了一些自省一些悔悟一些自责。懂得了除了怨天尤人也还可以嗟叹自身,懂得了除了历史的无情急流以外毕竟还有自身的选择,懂得了自己有可能不幸成为靶子成为铁钻,也未必没有可能成为刀剑成为铁锤,懂得了有人负我处也有我负人处,懂得了自己有伟大也有渺小有善良也有恶劣有正确也有失误有辉煌也有狗屎,懂得了美丽的幻想由于其不切实际是必然碰壁的,懂得了青春的激情虽然宝贵却不足为恃??懂得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舞台,有自己的机遇,有自己的限制,有自己的悲哀,有自己的激烈。你火过我也火过,你尴尬过我也未必没有尴尬过。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老人变得更可爱更清纯更智慧更光明更哲学一些。
当然也有老年人做不到,老而弥偏,老而弥痴,老而仇恨一切,不能接受一切与时俱进的发展的人也是有的,愿各方面对他们更关怀更宽容一点,愿他们终于能回到常识、常规、常情上来。而如果他们有特殊的境遇有特殊的选择,只要不强迫他人臣服听他的,也祝愿他们最终自得其晚年的平安。
我们常常讲不服老,该不服的就不服,例如人老了一样能够或更有条件学习,不能因一个自命的“老”字就满足于不学无术。该服的就一定服,我年轻时扛过二百多斤的麻袋,现在扛不动了,我没有什么不安,这是上苍给了我这样的豁免,我可以不扛二百斤以上的麻袋了,我感谢上苍,我无需硬较劲。我年轻时能够一顿酒喝半斤,现在根本不想喝了,那就不喝,这也是上苍给我的恩惠,我可以也乐于过更不夸张也更健康的生活。(完)
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www.gouyg.com 欢迎常去光顾哦!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狗狗书籍网(gouyg.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当前:第12/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