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工匠大师》第760/855页


  海南人以蛇骨研未,和入绿香中焚之,则香灰不落。
  且屈曲蟠绕,若蛇形。】
  意思就是宋人在钧窑烧制中,曾加入了一种类似“蛇骨”的物质,使泪痕变得比较粘稠(也更莹润)。
  烧制出的瓷器,这种蛇骨物质在流下的过程中,多有倾斜,多路汇合,最终才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纹路。
  只是因为并无工匠手札参考,加上史书上也没有详细记载,所有一直以来,这种纹路的创作过程仅限于人们的想象。
  也正因此,他们才无法在第一时间将眼前的纹路,与蚯蚓走泥纹联想起来。
  陆子安沉吟片刻,点点头:“只是值得一说的是,蚯蚓走泥纹,其实并不是钧窑独有的,汝窑也有。”
  “呃……”
  众人面面相觑,倒是颇为统一:“没听说过啊。”
  陆子安接过毛巾,一边擦手一边道:“《??雅》曾记载:【汝窑小杯。垩泽虽不甚莹润。而下有瓷座。纹如蚯蚓走泥。亦堪宝重。】这件瓷器虽然没有留下真品,但光凭想象也知道难得……”
  这说法倒是挺稀罕,他们凝神思索。
  没等他们想出个结果,陆子安又道:“此外还有【釉质甚平。而内现??【cū】纹。屈曲蟠折。若蚯蚓之走沙泥中。均窑汝窑皆有之。】这便是坐实了汝窑也有蚯蚓走泥纹的事实,只是汝窑器本就罕见,有蚯蚓走泥纹者更稀罕,至今不曾有真品现世。”
  其实很多收藏家都对蚯蚓走泥纹有误解,最大的误会就是这种纹路仅限于钧瓷。
  虽然他也没有见过成品,但是既然曾有记载,那么他就不能给人这种纹路属钧瓷独有的错误概念。
  “我倒是见过一件钧瓷珍品,当时拍出了天价,上边就有蚯蚓走泥纹……”一位老师傅沉思着:“但是那是红与青色相接处才显现的,我真没见过这种白……”
  莫非,陆大师这是在研究钧瓷的过程中发现的新型工艺?
  白得如此纯粹,在光下又有着淡淡月白的莹润光泽……
  如果不是亲眼得见,他们真的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精妙工艺。


第631章 静卧冰河玉凝透,嫣莹浅底网无鱼
  也有不曾见过蚯蚓走泥纹的,当场就想拿出手机来拍照,却被阻止了。
  之前一直打酱油,偶尔充当一下观众角色的领导终于拿出了一分气势,请陆子安稍作歇息,他则召集所有人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大家静一静,啊,静一静。”他拍拍手,站在略高一级的地方俯视着众人:“关于钧瓷工艺,我想大家近来都有所熟悉,这一次呢,上头派我下来,也是专程为了钧瓷而来,关于这个保密……”
  陆子安听了个开头,就知道最后又是奔着保密协议去的。
  他坐下来喝了口茶水,歇了口气就起身,准备把后边的一气看完。
  早点看完,也就能早点回去休息,连着熬了几晚,他也困得不行了。
  于是,工作间里的声音分外和谐。
  领导非常严肃:“关于工艺,我有几点要说……”
  “哐!当!”瓷片碎裂。
  “另外,还有……”
  “哗!啦!”再碎。
  “……”
  接连数次,领导终于结束了这枯燥无味的讲话,最后还重复了一遍让众人务必保密的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是啊,都是行内人,谁会拿出去说!”
  “我们都知道的,知道的,纯粹只是拍下来想自己研究研究……”
  只是可惜的是,最终这照片还是没能拍得成。
  等他们说完,陆子安这边也到了收尾阶段。
  看完了所有的匣钵,陆子安疲惫地撑着腰慢慢站直了身体:“没了。”
  一整窑,那么多件泥胚,只出了三件钧瓷。
  这成功率真是低得令人发指,偏偏在现有的阶段,这还算是已经很不错了的结果。
  说出来也真是令人感到心酸。
  领导喝了口水,竟然一点也不觉得累,意气风发地道:“那,陆大师,这几件钧瓷,我可能得带走……您给取个名?”
  一般来说,像钧瓷的话,都是习惯性的以它的釉变彩或器型为名。
  比如北宋钧瓷《紫斑盏》,就是以它色浓釉亮的紫色釉变彩斑为名。
  也有一些索性以器物的型体为名,更直观,也更容易被人记住。
  这三件钧瓷,各有各的优势。
  第一件细口瓷瓶是湛蓝乳光釉为底,紫红渐变的釉变彩作为点缀,各有各的长处,倒是以紫以蓝都可以。
  “细口瓶?”
  “紫云瓶吧?”
  “紫釉彩!”
  说了好些个,都不怎么满意,领导皱着眉头不说话。
  众人期待地看向陆子安:不知道陆大师会给它取什么名字呢?
  陆子安目光在这瓷瓶上顿了顿,眉眼温柔:“就叫它……钧梦吧。”
  “嗯?”
  这个名字,和颜色、和器型可都不相关啊。
  陆子安手指轻轻抚过釉面,声音轻悠而温存:“古拙大器若云海,蓝入钧梦一抹红。可算相当?”
  蓝色的釉面,晕染成紫色的大片釉彩,恍惚如仙子降临的云海一般。
  而这釉变彩的形状,又让人忍不住想起陆子安曾经的《轮回》作品。
  虚实相间,这釉变彩的出现,果然美得不似真实,倒如梦境一般。
  众人连连称赞果然名符其实,甚至再想起先前自己说的那些名称,只觉粗俗不堪,难以入耳了。
  “好啊,真是妙!”
  “果然有才华!”
  “那这个碗呢?这个碗可是有开片的啊!”
  指向这已经有很多瓷花,并仍未停止,不急不缓地时刻发出裂声的瓷碗,所有人看它的目光都仿佛是看亲生闺女一般温柔。
  开片为钧瓷之奇:这是真正的玉振金声,迸片行纹。
  对于钧瓷,包括其他艺术陶瓷,“开片”其实最初是一个工艺缺陷。
  但是当人们懂得欣赏以后,这种缺陷却又成为了一种新的美感。
  钧瓷的开片,仿若断臂维纳斯,因极富美学情调,能给人以美感,最终成为了审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件钧瓷,开片的生命是六十年。

当前:第760/85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