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第23/210页



  说话间,强大的德军第一战略梯队已经发动了进攻。 在某个高地的突破地段,整个装甲集群的数百近千辆坦克和数以十万人的摩托化部队铺天盖地般猛扑过来。而采取线式防御,部队分散展开在上千公里战线上的苏军只能用几个甚至一个步兵师来抵挡。

  丝毫没有防备的苏军被德军打得从各个边境线上往后撤退了几百公里,伤亡惨重。沃尔特坐在虎式坦克中,从了望镜中观察阵地,从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也不禁被这样大的场面所震撼!
  地势平坦的苏联边境上,到处尸横遍野,德军和苏军战士的断肢残臂到处都是;地面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炮弹坑,有些还燃烧着熊熊火焰,由于苏军对这次的战争没有防备,所以他们缺少大规模的武器与德军猛烈的炮火对抗,几乎都是徒手与现代化武器作战的步兵,因此伤亡最多的就是这些士兵。

  正如德国收到的情报预料的一样,在边境抵抗德军强大装甲攻势的只有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各边防总队和少量野战军。苏军士兵不可否认都是极为顽强的战士,凭借坚固的工事,他们往往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完最后一粒子弹。有时他们还会和德军同归于尽,拼着命的抵抗着德军的进攻。 但这些兵力薄弱的部队并不能挡住德军的去路。德军将他们交给后续的步兵部队去解决,装甲坦克纵队则绕开其坚守的哨所和工事,向苏联领土纵深快速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苏军士兵们已被不断呼啸而至的德国飞机,和不知来自何方的猛烈炮火(德军侦察机不断矫正着炮兵的射击)打得精神沮丧,当他们在行进间突然遇上由大量摩托车,越野卡车,半履带装甲车伴随的德军坦克契形纵队时,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有些部队甚至因此而溃散。

  沃尔特看着道路两边死去的,昨天还活生生的士兵,不论是德军还是敌军,都感到一种生命的脆弱,他在战斗笔记中写下了对这次战斗的看法:“敌人(苏军)被我军的进攻打的措手不及,他们的部队没有做出防御战斗部署,边境地区的部队在各自的防区分得很散,国境线本身绝大部分地段的警戒是薄弱的。但是他们的抵抗也是异常英勇和顽强的。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每个人都堪称英雄!” 写完后刚放下笔,身边的士兵向他请示道:“少校,前方的511师的坦克已经将敌人赶至伏尔加河附近,我们是否也要紧跟于后?”

  沃尔特思忖了一会,考虑到毕竟对苏联的地势情况不是很了解,深入敌后还是很有危险的,于是决定先在附近停驻,等他向营长吕贝克中校报告后再做决定。跟在坦克后的步兵仍然继续紧跟前方的坦克向前做包围状,这场战斗打了整整一个上午,以德军压倒性的胜利告终。

  中午时分,冯?施特隆德少校和吕贝克中校对今天战事的具体情况商量讨论后决定将他们的意见上报给霍纳普上将,他们认为太过急促的进入敌军后方,容易暴露我方的具体实力,可以留守一些坦克以做掩护,防止敌军从背后包抄。霍纳普上将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下令502重坦克歼击营和第64步兵师原地待命,暂不跟随集团军群的坦克群深入前方。

  德军的胜利带给全体士兵以极大的鼓舞,尤其是从后方被调入前线的士兵们纷纷写信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的亲人,因为在他们看来,似乎这场仗没有多久就要结束了。而军官们都聚集在会议室中对今天的战斗进行总结,毕竟是需要那么多部队的配合,各方的协作性是相当重要的。

  霍纳普上将对今天坦克师与步兵师的合作表示满意,而且对502营提出的意见大加赞赏,柯克步兵上将也对这个想法很是赞同,并建议所有的指挥官都要对有利于德军攻势的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利于上级指挥官更好的调整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当散会后,大家从会议室中纷纷起身离开的时候,霍纳普上将叫住了沃尔特:“冯?施特隆德少校,请留一下。”这时,莫德尔中校有些妒忌的看了他一眼,面色不郁的走出了会议室。
  “可恶,怎么他到哪里都要出头呢?居然和吕贝克一搭一唱起来,哼,咱们走着瞧。这里可是真枪实弹的战场,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我要让你们看看,到底谁有真本事!”他回头看了一眼会议室中正在谈话的沃尔特,一咬牙忿忿地离开了。

  “坐,沃尔特,我们坐下说。” 霍纳普上将和颜悦色的招呼着他,沃尔特向上将敬了个礼之后,笔直的坐了下来。

  “我一直都没有机会和你好好谈谈,这次调你过来,其实也是我想好好的培养你。”上将喝了一口咖啡,又道:“我和你的爷爷,哦,是冯?施特隆德将军是多年的好友,其他事情是你们的家事,我不多说什么。但是你的才华我在柏林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尤其是你曾经写给元首的那封建议军队加强军纪管理和消除军队中长久以来留存的弊端的信,我看了之后觉得你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所以我把你从机械师师长莱纳将军那里抢了过来,希望由我亲自带你。机械师那群家伙脑子和行动都太死板,你去那里可以说是被埋没了。再说他们那里没有我们坦克师那么讲究方式方法,所以坦克师更适合你。你的上司吕贝克中校是个不错的家伙,为人挺和气的,而且他在军事学院里学过专业知识,应该能教你更多的东西,比起莫德尔将军的儿子,那是好上太多了!”

  沃尔特静静地听着,不发一言,上将也知道他的个性和为人,并不计较,只是叹了口气道:“你爷爷……哦,不,冯?施特隆德将军最近一直奉命驻守在波兰,监督建造一些军事建筑,过不了多久,那些设施都要起用了,就等元首的命令了。到时候可能没有时间见到你,如果这场仗能顺利结束的话,你还是抽空去看看他,他也是快70的人了啊!我离开德国前曾去见过他一面,他可真的是比以前老多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如果不违反军纪的话,我一定帮你!好了,你回去吧,第二场战斗就快来了。”

  沃尔特起身立正,敬礼,干净利落的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谢谢。”他低声说了一句,转身离开了会议室。霍纳普上将看着他,摇了摇头,道:“太象了,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可惜了啊!”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502营、523营和几个步兵师都留在了后方原地待命,也为前线部队守卫着后防线,他们驻扎的地方居住着不少的俄罗斯贫苦百姓。虽然德军和苏联为敌,但是他们对这些穷苦的贫民却严守军纪,从不肆意骚扰。

  那些老百姓虽然没有文化,不识字,但是心地却十分善良。有些德国士兵天天早上出去巡逻,那些老百姓看见他们都会很虔诚地为他们祈祷,当士兵们巡逻回来,老百姓也会很高兴的欢迎他们。所以德国士兵们有时也会帮着老百姓干些农活,很多时候,德军和苏联的老百姓相处的就象一家人一样。

  也许世界上再也不会与这样怪异却又和谐的想象发生了吧?沃尔特看着这些情景,不禁常常反思,这些憨厚老实的人真的是象元首所说的那样是低等的人类吗?那么善良的老百姓,善良到连他们是敌军、是来侵略他们国家的人都不知道,那我们为什么入侵他们的国家到底为了得到什么呢?

  但作为第三帝国的军人,反思这些并不能对任何作战计划起到阻碍的作用,一切都在按照元首和他的高级将领们作出的作战计划进行着。他并不常常驻扎在原地,有时常和吕贝克中校、霍纳普上将一起深入战线前方,他常亲自上阵,投入到战斗中去,指挥坦克队阵与苏军作战,以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

  逐渐地,随着德军战线的深入,他的临战经验也越来越充足,和吕贝克中校的配合也越发的默契,他们俩人的合作指挥已经成功的击退了敌军多次反扑的进攻。对此成绩,霍纳普上将感觉十分满意。

  当终于被其他指挥官换防,回到后方的驻地后,沃尔特遇到几个从波兰边境归来的军官和士兵,他们一脸的轻松和惬意,有说有笑的。士兵和低衔的军官向他敬了个军礼后,一个少校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终于从前面下来了啊,都好几个月了吧,有没有憋坏啊,到后面去放松放松吧!对身体有好处!”说完,几个士兵也都偷偷地窃笑着。

  “什么?放松什么?”沃尔特对他们说的事情感到一头雾水。

  “你还不知道吧,咱们的随军女士们来啦,听说这些天,上面的士兵轮流休假到她们那里去,天天都排满了,还要预约呢!不过,级别高的军官可以优先哦!”那个少校笑着说。
  哦,原来是那些靠出卖身体赚钱的烟花女子,他皱了皱眉头,严肃的说,“我没兴趣!”说完,撇下那些军官和士兵兀自朝自己的营房走去。“嘿,奇怪的家伙,走吧……”那位少校摇了摇头,招呼着手下的士兵也回了营房。

  连续高度集中精神在战场上作战了几个月,现在终于回到后方,沃尔特突然感觉到无比的疲惫。躺在床上,从窗口处看到陆续有士兵和各级军官不断的来往于波兰和苏联的边境上,看来那些女人的生意真的是不错啊!

  不过这也是德军作战部队的一贯作风,可以说只要有德军的地方,不远处就会有那些女人。那是为了保证士兵们长期作战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并且杜绝士兵随便找女人而染上性病,保护士兵的健康而由德军最高指挥部作出的决定。

  虽然他本人对这些事情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确是安抚了士兵们,也是对占领地的女性也是一种保护措施。因为有了随军女士,军队也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一旦发现士兵随便强行和当地女子发生关系,立刻就地枪毙。因此,德军士兵们凡是有需要要解决的话,都会通过那些烟花女子解决。

  战争是男人之间的事情,又何必为难女人,她们是弱者,是需要男人们保护的,这才是男人的职责……想到这些,他又一次想到了苏云。在战场上的时候,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将战斗的伤亡降到最低,如何以最少的兵力赢得最大的胜利,根本没有时间想她。但是只要自己一停止思考战斗的问题,她的一切都会出现在脑海中,不得不承认,越是在这样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越是思念她。
  现在的她在做什么呢?


bess 2008-07-13 00:18
24 重逢

  得知我认识和关心的人都上了前线后,接下来的日子开始过得不如以往那么平静了,有时家里传来的门铃声都能让我心惊胆战。虽然我也知道赫曼和冯?施特隆德少校都不是我的亲人,那些阵亡通知书我也不可能收到,但是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是觉得有些害怕。

  我离开父母独自在欧洲求学的时候,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那些生生死死的事情总觉得离我比较远,毕竟家中没有任何人参军,我的同学和朋友当时也都没有参军的,况且奥地利一直都没有真正的介入前线战场,因此对战争的可怕面目当时看来也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除了担心远在中国的父母是否平安外,生活一直是比较平静的。

  但是自从在格拉茨经历了轰炸,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战争离每个人都很近,死亡常常就在我们身边徘徊,也许哪天上帝打了个盹,那么失去他庇护的人们就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没等我逐渐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紧接着赫曼和冯?施特隆德少校就先后上了苏联的东线战场,这怎么不让我为他们的安危担心呢?

当前:第23/2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