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第308/312页


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直
谓之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也’可也。”

十四
崇祯所以杀袁崇焕,并不只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那么
简单。如果是出于一时误信,可说他只是愚蠢。《三国演义》
写曹操误中周瑜反间计,听信蒋干的密报,立刻就杀了水军
都督蔡瑁、张允,等到两人的首级献到帐下,曹操登时就省
悟了,自言自语:“我中计了!”那只是片刻之间的事。然而
崇祯于十二月初一将袁崇焕下狱,到明年八月十六才处死,中
间有八个半月时间深思熟虑。他曾几次想放了袁崇焕,要他
再去守辽,因此有“守辽非蛮子不可”的话,从宫中传到外

朝来。既然有这样的话,当然已充分明白皇太极的反间计。
他称袁崇焕为“蛮子”,那是既讨厌他的倔强,却又不禁佩服
他的干劲和才能。
然而为甚么终于杀了他?显然,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
认当时误中反间计的愚蠢。杀袁崇焕,并不是心中真的怀疑
他叛逆,只不过要隐瞒自己的愚蠢。以永远的卑鄙来掩饰一
时的愚蠢!
为甚么隔了这么久才杀他?因为清兵一直占领着冀东永
平等要地,威胁北京,直到六月间才全部退出长城,在此以
前,崇祯不敢得罪关辽部队。要等到京师的安全绝对没有了
问题才动手。在此以前,他不是不忍杀,而是不敢杀。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或副
宰相),十四个兵部尚书(那是指正式的兵部尚书,像袁崇焕
这样加兵部尚书衔的不算)。他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

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
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
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
晋、熊明遇革职查办。可见处死大臣,在他原不当是一件大
事。这些兵部尚书中,有些昏愦胡涂,有些却也忠耿干练,例
如傅宗龙,只因为向崇祯奏禀天下民穷财尽的惨状,崇祯就
大为生气,责备他道:“你是兵部尚书,只须管军事好了,这
些陈腔滥调,说它干甚么?”后来便将他关入狱中,关了两年。
崇祯传下来的笔迹,我只见到一个用在敕书上的花押,以
及“九思”两个大字。“九思”出于《论语》。孔子说:君子
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
虑听清楚了没有;考虑自己的表情温和么?态度庄重么?说
话诚恳老实么?工作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难,考虑怎样去向
人家请教;要发怒了,考虑有没有后患;在可以得到利益的

时候,考虑是不是该得。这就是所谓“九思”。此人大书
“九思”,但自己显然一思也不思。倒是在死后,得了个“思
宗”的谥法,总算有了一思。
我九岁那一年的旧历五月二十,在故乡海宁看龙王戏。看
到一个戏子悲怆凄凉的演出,他披头散发的上吊而死,临死
时把靴子甩脱了,直甩到了戏台竹棚的顶上。我从木牌子上
写的戏名中,知道这出戏叫作《明末遗恨》。哥哥对我说,他
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当时我只觉得这皇帝有些可怜。
一九五○年秋天,我在北京住了一段时候,曾去了崇祯
吊死的煤山,望到皇宫金黄色的琉璃瓦,在北京秋日的艳阳
下映出璀璨光彩,想到崇祯在吊死之前的一刹那曾站在这个

地方,一定也向皇宫的屋顶凝视过了,尽管这人卑鄙狠毒,却
也不免对他有一些悲悯之情。
他孤独得很,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因为他任何人
都不相信。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在李自成猛攻下眼
见守不住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君臣相对而泣,束手无
策。他用手指在案上写了“文臣个个可杀”六个字,给身边
的近侍太监看了,当即抹去。他在自杀之前,用血写了一道
诏书,留在宫中,对李自成说,这一切都是群臣误我的,你

可以碎裂我的尸体,可以将我的文武百官尽数杀死。可见他
始终以为一切过失都是在文武百官,痛恨所有为他办事的人。
他哥哥天启从做木工中得到极大乐趣,依恋乳娘,相信
魏忠贤一切都是对的,精神上倒很平安。崇祯却只是烦躁、忧
虑、疑惑、徬徨,做十七年皇帝,过了十七年痛苦的日子。拚
命想办好国家大事,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是。

当前:第308/3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