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考科举》第226/229页


  “嗯?”赵言笑着看了她一眼,“我觉得也是。”
  鱼鱼和康康吃着姑姑做的美食长大,倒也能适应。
  鱼鱼笑着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康康,姑姑好像很开心。”
  “要叫我哥哥,”康康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纠正她。
  “我不嘛,”少女撒娇,眉眼弯弯。
  赵言要带他们二人回去祭祖也是真的,只是一路奔波如今才抵达,他先让他们歇息两三日。
  洪来县也就这么大,除了赵言,其余几人一早便忍不住出去逛了。
  几人身上的穿着虽低调,奈何身上的衣服一看便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倒像是哪个官员家的女眷。
  洪来县民众热情,尤其他们长相又出色,康康一路上发现不少人在看他。
  鱼鱼捂嘴笑,“哥哥,”
  康康合起扇子,轻敲了下她额头,“只会打趣你哥哥。”
  “呜,”她捂住额头,“我告诉小豆子哥哥,你欺负我。”
  他们哥哥小豆子,如今正在下派为官还未回京。
  “好好好,我的错。”一提起小豆子,他举手投降。
  张高腆着肚子背着手,护着他们两在个,“走,姑父带你们去买好吃的。”
  承欢郡主和赵梨花回头看了眼,随他们去。
  在城里逛了三日,最兴奋的要属他们兄妹俩,可以近距离接触他们爹爹长大的地方,康康接着还要科考,他直接把此次的经验当作游学。
  回乡的第五日,赵言备好祭品,带他们回柳阳村。
  鱼鱼和康康并未娇宠着长大,但却是第一回 看到如此场景:四处群山环绕,农舍东一家西一家,炊烟袅袅,还有几只悠哉悠哉闲逛的小鸡。
  一行人默然无声地上了山,山上的墓,当年赵言托桃婶子他们打理着。
  他们确实履行了约定,四处的杂草清理得十分干净。
  赵言对赵家父母记忆不多,拉着两个孩子过去,倒是他阿姐,蹲在那说了许多话,离去时眼睛都是红的。张高揽着她下山。
  这个点,村里家家户户已经用完了饭。
  “阿姐,我叫人把礼物送去桃婶子家,我们就不过去打扰了。”
  桃婶子以前一直善待他们姐弟俩,因而每到过年或什么节日,他都会托人送些礼物过来。
  虽说她早已不在了,赵言也坚持着让人送礼物过去。
  “嗯,”忆起桃婶子,赵梨花的面庞有些恍然。
  阿宁带着两个小厮忙往桃婶子家赶去。
  而赵言带着大队伍则先行离去。
  山脚下,有一家青砖小农院。他们一家人的日子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这便是桃婶子家。
  这还要多亏了赵大人,在十几年前介绍了他们家的二个儿子在镇上干活,且那主顾不知怎么的,又知道了赵言的手笔在,因着这关系在,桃婶子的大儿子已经是大户人家的小管事了,而二儿子手下也管了两三个小厮。底下的几个孩子,皆被家里送去读了几年书。
  最让人艳羡是,便是赵大人的礼物,一送便是多年。
  他们家的几个孩子,还未到成亲的年纪,大门的门槛已经要被踩平了。
  这日,一家人都在家中休息,几个年纪大的婆子婶子,又过来打探他们家几个姑娘的亲事。
  阿宁带着三个小厮站在门口,“可是李桃李老夫人家?”
  铁柱是家中长孙,他迎过来,狐疑道,“是,”
  “那便是了,”阿宁笑了,他视线扫过院落几个,方才还叽叽喳喳的妇人,一时闭上了嘴。
  “我们赵大人回乡祭祖,惦记着你们,便让小的拿了些礼物过来。”
  话毕,身后原本空着手的小厮,回到马车里,再次出来,手里拎满了东西。
  铁柱缓了两秒,直到他们把东西放下离开,他脑袋嗡的一声,腿差些软了,招手让儿子过来扶着他。
  “是赵大人?”
  “是那个当官的赵大人?”
  “诶呦,赵大人还惦记着你们呢。”
  “还是你们命好啊。”
  铁柱挥开儿子的手,哆嗦着腿走出大门,只见那小厮三人上了马车离开。他抬起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真的是石头啊。
  桃婶子家再次吸引了一批羡慕嫉妒的目光,旁人心中酸得直冒泡。
  阿宁放下礼物,一行人早早回去复命。
  赵言那日曾在洪来县的小房子里落过脚,一时引起动静,还有人狐疑地在他们家门口转了几日。
  这一切且不关赵言的事,他如今踏踏实实留下来休息,至于两个孩子及其它人,似乎很喜欢洪来县的风俗人情,每日都出去逛,总能找到些好吃好玩的。
  得知礼物已经送过去,他也不再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
  赵梨花和张高这两日,脸上的笑容多了,二人常带着孩子嘀嘀咕咕的,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他们还回了一趟张家老家。
  张山和王春香都老了,张老头也早就走了,张高和赵梨花站在张山夫妇面前,反而看起来比他们的儿子辈还要年轻。
  张山看着弟弟,直感叹他是个命好的。当然,他也从中受惠不少,至少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都在城里有活计干。
  张高一如以往傻呵呵的,不过偷偷塞了银两给他,兄弟俩下次再见面,那就不知是何时了。
  赵言则每日陪着自家夫人,喝着小茶,吃着小吃食。
  难得悠哉的日子啊,一晃两个月。
  离去前一日,赵言去拜访了陈夫子的儿子,他的行踪就这么暴露了。
  原本还难舍的心情,离开那日,见着这些人,赵言依流程,只让县老太爷好好为民办事。
  县老太爷忙应了,再次跪下。
  他们这才离去。
  两辆马车,同时掀开帘子,望着身后渐远的风景。
  不过,能回来住上两月时间,他们已经知足了。
  赵梨花和张高也觉着,他们也不会心心念念想回来了,往后就在京城养老了。


第159章 番外八
  南陵府,独具特色的,还要属‘二十三行’,商行掌权者有二十三个人,每人按着规矩办事,互相牵涉,任何涉及大的决策诸如调价之事,都要由全员通过,内部有严格的章程。
  在宣正二十五年时,二十三行里头有三个商人不守章程,沆瀣一气,私下收受他人钱财,赚不义之财。
  其余二十人,集中讨论了一上午,按照章程将他们踢了出去。
  三人叽哩哇啦一阵不服气,证据甩到眼前的时候,他还在挣扎。

当前:第226/2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