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考科举》第228/229页


  掌柜也不生气,“好好好,当官。”
  王谦算是知道了,他好友的舅舅,喜欢他的人从六十岁的老人到六岁的孩童都有。
  张齐宴心中记下一路所见所闻,回屋便拿出他那本珍藏多年的游记,往上添了许多笔,写完后,他又浏览了一遍,这才躺下休息,这一日所见所闻,也让他受益良多。
  查尔斯实在想念老友,翌日一早便过来找人了,约他们在酒楼中喝了酒。
  尔后,又带他们去四处逛了逛。
  在码头的对面的山头上,有一座亭子。
  查尔斯一进去,摆上吃的喝的,笑着为他们倒好茶,“这座亭子,可是以你舅舅命名的。”
  张齐宴手一抖,“嗯?”
  “我听说啊,当年你舅舅便经常来这里眺望远处,一待便是半个时辰一个时辰。哈哈哈,如今你看看,这四处的石板都被来往游客磨平了。”
  张齐宴站起身,朝远处望去,江面广阔,舳舻千里,或许以前,他舅舅也曾经在这里站着思考过。想到这事,他唇角微扬。
  查尔斯一时还有些伤感,抬眼往张齐宴身上看去,“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了,我有些东西想交给你舅舅,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好,我会帮你送到的。”张齐宴回头道。
  “谢谢了!”查尔斯眉头舒展开。
  他寄给赵言的,是书信和一些送给他和他夫人的礼物。
  张齐宴只在此处停留了五日便准备启程回去办公。
  消息也不知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得知他可以把礼物寄给赵大人,张齐宴才发现,马车前堆了一堆东西,还有许多封书信。
  他找不到来人,只好将东西运走。此次一行,真的是受益良多。
  ――――――――――――――――――
  时间在往前走,人也会老,消失在时间长河中,无痕无迹,而或许,某些人留下的影响,留下的印记,却会永远流传下去。
  朝代更替是常事。
  几百年后,南朝人因为北朝人的侵略,退至南方,倒真是符合了他们南朝这个国号。
  南陵府的名字一直未换,在改朝换代以后,其后两个王朝瞧不起南陵府,南朝人也受其影响,在退至此地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吃苦。
  却从未想到,他们大陆上,还存在一个如此富裕的地方。北朝人想看他们的笑话,更是不可能。
  此后,南朝人养精蓄锐,重新打回至北方,获得胜利。
  而他们也想在此处建国,只是考虑到诸多因素,又回了北方,而南陵府,日后也被掌权人看重。
  南陵府再次盛行一时。
  再几百年过去后,时代动乱,南陵府经过了战乱、侵略。而那些该留下的,却还一直留着。
  二十一世纪,南陵府因贸易和遗迹而出名,它是一个集合了古代和现代的城市,一边是现代都市,一边是古老遗迹。
  ‘二十三行’这个商行再次振兴,为世界所知。
  游人络绎不绝。
  古老的宅子还保留着原有样貌,二十三行前头,刻着一块石碑,上头写着创始人的名字。
  咔嚓一声,男游客对着光滑的青石碑拍了张照,这才走过去认真地看,待看到创始人中,他十分惊讶,内心却是好奇,自古以来官商地位不同,竟然还有官员与商人一道合作的?既然如此,那么博物馆中肯定是有证据了,他迫不及待想要进去。
  毕竟他对这位赵大人没有特意了解过。
  “来,各位跟我往前走,不要挤不要挤啊。”导游挥着小旗子,吹了两下口哨。
  男游客背着书包走在第三位,只听导游继续道,“你们运气好,今日是南陵府博物馆建成后第一次开门,让南陵府遗迹公之于众,大家可以拍照,但是……”
  来此处游玩的,有的是纯粹拍风景照,有的则是对南陵府的历史感兴趣,过来探索历史的。
  立在大门口的是蓝色警示牌子,等导游话一说完,他们随之刷票进门。
  男游客这批队伍里面,都是礼貌守秩序的。
  一进门,里头凉爽的空气袭来。
  博物馆里亮着淡淡的暗黄色灯光,大堂中,正面和左右侧面三侧,都是南陵府的风景照。
  左侧是古老的遗迹照,右侧则是现代都市,而中间,将两者合为一体。
  男游客站在墙前,抬眼望着这一副副照片,轻摁下了相机,他仿佛透过照片,看到了历史长河,看到了南陵府的历史变幻。
  导游仔细给他们讲述着,南陵府什么时候兴起,什么时候经历了磨难,点出了每一张照片下,其建筑建立的时间。
  看完此处的照片,后头又有游客进来了,他们第一批进来的人,导游带着他们从侧边的楼梯下去。
  楼梯十分平缓,只绕过一个弯,而楼梯墙面上,同样挂着照片。
  而一楼,摆设的是陶瓷、书画、钱币、玉器、官玺印、织绣、民间工艺品等。
  为了防止游客损害文物,来往游客只能隔着一道玻璃往里头看,玻璃里面点着一盏盏暗黄色的小灯。
  男游客拍照技术好,又喜欢古董一物,他已经拍了几十张照片。
  再往里走,又是一间收藏屋。
  男游客心脏跳动得比较快,总觉得会看到什么惊喜。
  他放慢了脚步,同时将相机挂在脖子上,慢慢走到玻璃窗前。
  入目是一张以赵言名义起草的协议,男游客瞳孔放大,赵言?这不就是他在门口石碑上看见的名字吗?
  男游客十分好奇,几乎贴近玻璃,第一眼便看到落款是宣正十二年,赵言。
  协议纸张泛着黄,却不妨碍他看到内容,大概意思是:南陵府知府赵言与孔山等二十三人,依照本朝规定,建立二十三行。
  男游客想起接下来还有,他又往下个玻璃窗走了两步,这是一道官则,需要由官差服从的守则。
  再往下走,有知府赵言用过的印章,赵言批过的折子、税策改革文书。折子是展开来的,上面的字体遒劲虚和,每个点都备注出来,可见其知府大人赵言态度认真。男游客想象着赵言执笔写字的画面。
  他再次低下头拍照,咔嚓声接连不断,他单单在这个房间拍的照,比前面的还要多。
  男游客逛了一圈之后,又看了其生平,心中忽然涌起崇拜的情绪。
  导游准备带大家去另一个地方,男游客问,“其它地方还没有这个大人留下来的东西?”
  导游想了一下,道,“没有了,赵大人的物品都在这个收藏屋。”
  “那我留在这里看,不用你介绍了。”
  导游犹豫了一下,见他换着各种姿势在拍照,蹲下、趴着、歪着,他只好带其余有客去其它地方观赏。
  男游客莫名对这位赵大人有了探究的兴趣,一个人在这边拍照边梳理。
  保安从监控室看见有人几乎趴在玻璃上,盯了他半日。
  男游客是最早进来的,却是最后离开的。他抱着他的宝贝相机,走到博物馆外头的停车场,开车回家。
  一回到家,男游客随意煮了面条吃了几口,将其拍到的照片全部导入电脑,再按照其时间顺序,一张张排好序。
  他弄到凌晨三点才睡,翌日一早八点,他起来背起书包,拿起借书卡去了市中心的一座图书楼。
  《赵大人传》、《南陵府――古今外贸之城》、《洪来县人物传》、《古代科举研究》……等
  男游客两眼摸瞎,借了许多本书,专心研究此人,一点点把有关他的事抠出来拼凑在一齐。
  半月后的一日,众人发现,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发博了。他的粉丝都知道男游客喜欢探究历史,他们淡定地点进去想看这月的内容。而对历史没研究的粉丝,看到标题时心里还在想着赵大人是谁。

当前:第228/2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