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隋》第635/672页
“这一战,李世民必将无路可逃!”杨浩说着。
杨浩并不知道,此时的李世民,正站在长安以东的一处,来回走了几步,说道:“克明,以你之见,隋军会在此地驻扎?”
杜如晦瞧了一眼四方,点点头,说道:“此地依山,又近水源,正是用兵之地。”
李世民听了,说道:“孤也是如此认为,那么,半夜之时,就让士兵依计而行!此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让隋军密探给查了去!”
杜如晦点头,说道:“秦王殿下放心,此事微臣亲自督促,断不会有失!”
李世民走上两步,示意亲兵随后,朝前走去。杜如晦见了,紧紧跟上。
两人站在一条小河边,微风带着暖意,李世民沉默良久,说道:“想不到,窦轨居然不战而降!”
“赵郡王被困夔州,许绍此人,本是文帝同学,自然不会一心一意帮助赵郡王,投效隋军,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杜如晦说着。
“夔州一下,巴蜀精锐,或死或降,成都不过数千精兵,那里能抵抗?”李世民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在他的心中,还是希望窦轨能够为国捐躯,至不济,也要抵抗一阵子再投降啊!就可以为他在长安,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从容做出部署。
“殿下,可是忧虑巴蜀一定,汉中危矣?”杜如晦说着。
“汉中,接巴蜀,临关中,乃是重地!只是,这时,又哪有余力拨兵守汉中?”李世民说着。
“秦王,只希望长安这一战,能够击溃隋军主力,这样,才能挽回劣势啊!”杜如晦看着河面荡起的涟漪,缓缓的说道。
“这一战,孤必将竭尽全力!”李世民说道,目光冷冷。
就在这时,忽然后方,奔来一匹快马,到了李世民的跟前,说道:“殿下,再过一个时辰,陛下就要出发了!”
“孤已知晓,你回去告诉父皇,孤这就赶过去!”李世民说道。
“遵命!”那人策马而去。
“走吧!”李世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带着亲兵,朝着长安城进发。
半个时辰后,就接近了皇城,但他并没有进城,而是继续朝着开远门的方向奔去。那一串长长的、带着沮丧神色的百官,看着曾经是多么意气风发的秦王,在街边驰骋,依然没有信心。他们虽然不愿,不想去武威,但这个时候,李唐虽然受挫,但要杀他们,还是易如反掌。
“爹!”李世民远远的看见父亲的龙辇,在队伍的前端,高声喊着,跃下战马,有些气喘吁吁。
“世民,你来了?!”李渊的手臂,微微的颤抖,自从他接到华阴战事的消息,原本苍老的头颅,更是白发苍苍!
十指连心,这太子被俘,齐王战死,对他的打击,比起河东沦陷,平阳改换门庭,更让他悲痛欲绝。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郁闷,悲愤,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原本虚弱的身子,就更加虚弱了!
“爹!”李世民的声音之中,有着苦涩。虽然他对前途,还充满了信心,但父皇就要远走武威,他的心中,还是不舍。尤其是看到父皇在数日之间,似乎又老了二三十岁,如一个九旬老翁,怎能不叫他心痛?
“世民,你留守长安,一定要小心谨慎啊!若是不敌,就退出关中,去武威!”李渊说道,声音带着苍老。他入据关中之后,虽然纳了不少嫔妃,生了不少儿子,但论当打之年的儿子,却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其他的,都是几岁的孩童。在这个时候,太子被擒,齐王被俘,李渊的依靠,就只有秦王李世民了!
因此,就算以前对秦王有多少不满,在这个时候,都已经随着“冷”风飘逝了!
“爹,孩儿一定能守住长安,守住大唐的基业!”李世民说着,脸上满是坚毅的神色。他虽然不想死,但他知道,若是长安一战失败,就算他顺利的带兵撤回武威,也只能是等死而已!且不说武威有多荒凉,有多偏僻,只凭那一地的荒凉,抵抗中国之师,就不现实。
更何况,武威四处,多蛮夷,不说突厥、吐谷浑等大国虎视眈眈,恐怕就是稍大一些的部落,就能耀武武威城下,这种大辱是李世民不愿看到的!
“好,好!”李渊伸出如枯树皮一般的手掌,在李世民的肩头上拍了几下,缓缓的说道:“爹,等着你的好消息!”
“陛下,良时已到,可以出发了!”裴寂说道。
“出发吧!”李渊说着,转过头,一双浑浊的眼睛,看着李世民,说道:“世民,爹走了!”
“爹,一路小心!”李世民说着,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下邳郡。
杨善会将临时大营驻扎在地,就是为了防止辅公祏的进攻。盖因江淮以北,几乎是一马平川,只有山东的大岘山才有险可守,而在此之前,就只能固守下邳,方才防止辅公祏北上。杨善会之所以如此笃定,不仅是因为彭城等地有刘兰成、孟海公镇守,更是因为他认为,辅公祏要夺河南,必取山东,而守住下邳,就能遏制住辅公祏。
这个时候,已近午时,杨善会邀请了阚陵,在临时府邸中,喝着小酒。
“杨将军,陛下让你守山东,防备辅公祏狗贼,可是你却驻兵下邳,可是想要主动出击?”酒过三巡,阚陵带着醉意,说道。
“阚将军,依你之见,可否?”杨善会问道。本来,因为兵力不足的缘故,陛下是让他守山东,但自从他听说陛下允了李靖的折子,让阚陵前往山东之后,杨善会就将大营迁往了下邳,这个用意,就不难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