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钗》第106/231页


怎敌他,晚来风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声轻叹,闻之令人心酸,两排长长的睫毛一阵眨动,两颗泪珠儿,随着夜风飘逝……

敢情,她是一个对月抒怀的断肠人儿。

吟的,是李易安的“声声慢”。

她清音微顿,正待二次张口。

突然间,一缕萧声呜咽而起,直透长空。

这萧声,来自她脚下峰崖间百丈处一片树海中,莫辨确实所在。

但有一点却是母庸置疑的,那就是萧声中蕴含着大多的东西,悲伤、忧郁、凄凉、失意……

(此处缺一页)

显然这吹箫的人儿,也正藉着一管洞萧,吐露着伤心的往事。

黑衣人儿神情微震,连忙将那已到唇边的词句咽了回去,美目投注脚下箫声飘起处,微显苍白的脸上浮现一丝讶异.紧接着又转变为一片黯然,身形一阵轻颤,睫毛翕处,泪珠儿又扑簌簌洒落满襟。

她讶异的是,吹箫人似乎身怀武学,而且功力绝高;黯然的是,此时此地居然还有比她更伤心失意的人,她出身皇族,当然可以在这禁区之内对月抒怀,那么这吹箫人莫非也……

美目突睁,竟然寒芒暴射,娇靥上神色刹那间变得更冷,举袖一拭泪渍,飞身下掠,姿式轻盈灵妙,闪动般向半山腰那片树海扑去。

她想会一会那位比她更失意的吹箫人儿,是男人,她要探个究竟;如果和她一般地是个女儿家,倒可以月下对坐,互诉衷肠。

下掠不远,她找到了箫声的来源。

远远地,只见五、六十丈外一处危崖上,盘膝独坐着一个白衣人儿,正自对月弄萧。

她目力本就不差,何况还有那不太暗的月光,她已可以看得很靖楚,那是一个文士装束的男人。

那白衣文士面对山下,正好背向着她,所以她无法看到他的面目,不过根据身形。应该有张俊俏的脸儿。

穷搜记忆,她想不出当朝皇族中有这么的一个人,她对这文上完全陌生,那么这文士不是皇族的人,胆子倒大得可以。

她黛眉双挑,如飞般扑了过去,转眼便至近前。

按说,对方白衣文士既然身怀武学,而且功力极高,似她这般毫无忌惮地飞身逼近,万无不被惊动之理。

可是,事情大谬不然,竟是大大出乎她意料之外,白衣文士对她的扑近竟是浑无所觉,依然对月弄箫如故。

已经近得不能再近了,相隔两丈她只有住足,而就在她黛眉一扬,方待张口发话的刹那,箫声陡地一泻干丈,戛然止此,那白衣文士一声轻笑,已自先发话道:“姑娘无端扰人清兴,难道不觉得唐突么?”

他就像背后长了眼睛,不仅早巳发现了她,且一言便道破她是个女儿身,黑衣人儿不禁暗吃一惊,呆了一呆,旋即冷冷答道:“该觉唐突的恐怕不是我,我正想责问你哩!”

白衣文士大笑站起,愤然回身,竟然是面色焦黄,一脸病容,哪里是什么俊俏面孔。双目冷芒如电,微注黑衣人儿:“是么?我以已度人,斗胆妄测,姑娘想必也是个伤心断肠人吧?”

黑衣人儿入目对方那冷电般的两道目光,禁不住心神一懔,强持镇定,美目深注,冷然说道:“何以见得?”

“很筒单,姑娘何必故作矜持。”白衣文士微微一笑,笑得很潇洒:“玉泉空寂,夜静更探,我这箫声何以没有惊动别人,单单惊动了姑娘?这说明在这夜深露寒,冷寂凄清的玉泉山上,除了我这伤心断肠人外还有姑娘,如此,便足证姑娘心中也有伤心断肠之事,否则断不会于此月色昏暗之夜,留连在这不足留连的玉泉山顶,迟迟不归。”

这解释很俏皮,也很不俗,黑衣人儿深深惊服于白衣文士的口齿,可是一向任性倔强的她,却不愿近乎示弱地流露出来,娇靥上的神色,仍是那么冷冰冰地,好像笼罩了一层寒霜:

当前:第106/23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