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星红梅》第3/123页


  当了五年和尚后,他心如枯井,身上乖戾之气已消。
  但是,他仍忘不了当年误杀误伤的罪过。
  他决心仿效前代高僧,以自己的鲜血抄写经书,以示自己虔诚悔过。
  五年来,他于夜间刺血当墨,挥笔疾书,终于完成了这件功德。
  十年的修行,他悟到武功自身并无过错。
  误了自己害了自己的不是武功,恰恰是他自己。
  老子曰:“果而无矜,果而勿伐,果而无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他偏偏与先贤所提倡的相反。
  有了成就功绩,不要自高自大。
  有了成就功绩,不要处处夸耀。
  有了成就功绩,不要停滞不前。
  有了成就功绩,不要逞强显能。
  先贤说得明明白白。
  而他,出道江湖获得侠名,便不知有他人,处处炫耀自己的武功。对做过的好事沾沾自喜、引以为荣,从此刚愎自用、两眼朝天。
  这是武功的错么?
  要是他一切重新开始,难道就不能走在康庄大道上么?
  纵观江湖种种人物,以武功杀人劫财、称王称霸的人还少吗?
  恩师传授自己一身绝世武功,若能走在正道上,扶危济弱、打抱不平,剪除江湖害人的妖邪之徒,岂不是为百姓造福么?
  他不能使师门绝技从此湮没。
  因此,他要把师门绝技留下。
  同时,他本着“予其惩而毖后患”,把自己的错误作为教训,使今后能得到他绝技的有缘者谨慎,不致再招祸患。
  为表止他恳切的希望以及悔过的诚意,他仍用自己的鲜血当墨,写下这本《罗汉混元功法》。
  知道他用血抄经的自然是白马寺的和尚们,但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位“去恶”和尚身具绝世武功,居然在抄完经后又写下了武功心得,以待有缘。
  今夜,他终于写完了最后一页。
  明日,他要把《大菩萨藏经》血经交给方大法缘大师。
  至于《罗汉混元功》,该藏在何处呢?
  他还没有想出个妥善的地方。
  ---------------------------
  
 


 
第 一 章 卖镜子的姑娘
 
  洛阳北市。
  北市是洛阳最大的市场,其中开店摆摊,不下于百多种行业,周边足有八里。是以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就在这鳞次栉比的店铺林里,有一间不大的铺面,专营各种铜镜以及各种镜台。
  这里的镜子可说是门类齐全。
  小的只有二寸,大的将近两尺。
  小镜子中间较凸,将人貌缩小,也就可以全现人面。大镜子比人脸大得多,镜面也就做成平的。
  这些镜子以铜锡铝渗融制出,呈白色,表面均匀光亮背面则铸有花纹,还有一个纽孔,系以丝带,以便提携。
  镜子是人人都要照的,不管自己生得美或是丑,瞧瞧自己什么模样是人人乐意的事,那生得俊些的,更是乐此不疲,自我欣赏。
  但男女比较起来,女的更离不开镜子,除了晨状,一天也不知要照几回的。
  于是,男子便将镜子当做礼物奉送,以讨佳人欢心,更有的当作定情物或是夹在聘礼中相赠。
  由此可见,这镜子铺的生意自是不会清淡的。
  镜子铺里坐着一位年方二九的妙龄姑娘。
  这姑娘瓜子脸儿,画的柳叶眉,梳的惊鸿髻,系一条绿绸裙,着鸡心领衫,俏生生端又在柜台后,两眼却不朝街上溜、只是朝地下盯着。
  阳春三月,似暖乍寒,太阳光融融泄泄铺在熙来攘往的街道上,一些闲杂人等便蹲在阶沿上,角落里、店铺前晒太阳,免不了说上一阵子闲话。
  这间镜子铺前,就蹲着五个无赖泼皮,嘻皮笑脸地对着姑娘评头评足。
  难怪姑娘只好把头低着,一脸嗔色。
  这时,又走来一条魁梧汉子。
  五个泼皮一见此人,忙站起来打招呼:
  “三爷早啊!”
  “三爷来了!”
  “唔,你们说的,就是这个女子么?”三爷朝镜铺里打量那位姑娘。
  “是、是,就是这娘们,三爷以为如何?”
  这三爷身穿蓝绸儒袍,手捏一把折扇,生得恶眉凶眼,年纪大约二十五岁,看上去就不是个善类。
  他大摇大摆走到镜铺柜台前,神气十足地对那姑娘道:“喂,你这铺子是五日前开张的么?怎么也不来招呼一声?”
  姑娘终于抬起头来,寒着粉脸,细声道:“你是官府中人么?还不到交税时刻呀!
  三爷两只贼眼睁得溜圆,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倒也不多见。
  “官府?你家三爷不是官场上的,也不来向你讨税。”
  “那又为了什么?”
  “你知道三爷是干什么的?”
  “不知道。”
  三爷一听,火了:“什么,开铺子的不知三爷干什么,真是岂有此理!”
  他向五个泼皮中的一个道:“王麻子,你向这只雏儿说说,三爷是干什么吃的!”
  王麻子喏喏连声道:“是、是,三爷。”
  他走到柜台前,直着眼睛盯住姑娘,象要把她吞下肚去似的,然后夸耀道:“听着,小妞儿,在偌大个北市,上千个铺子,没有一人不知道三爷的。哪个见了三爷都是十个指头搔痒――加倍奉承,遇见王母娘娘叫大姑―一想高攀。三爷高姓黄,大名一个鼎字,江湖上人称玉面狼。这北市地面能够太平做生意,黑道朋友不敢来光顾,就为的是冲着黄三爷的面子。所以,小姑娘,你该明白了吧,每月缴上个五十两银子,求个财路畅通,合算得很呀!”
  姑娘大吃一惊:“五十两银子!这般讹人也太过份了吧!”

当前:第3/1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