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乱》第2/142页


  “这么说,他是个佞臣了?”青年问。
  叹了口气,孙二这么回答他:“也不能算是佞臣,这么些年,也没听说他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只能说……楼相算是毁誉参半吧。”
  两人正谈得起劲,城门口不远处出现一辆飞奔的马车,孙二和小苏都抬起头,远远地望过去,一转眼,马车已经里城门只有百多米的距离,孙二从兵卫亭边站起来,摇晃着手中的葫芦,纳闷得看着那马车,这么大清早,城门也没开,怎么会有马车飞奔而来呢。
  马车比一般的要大一些,样式也倒普通,不见怎么豪华,可是孙二一看就知道马车不是一般人家的,大有来头。那马车一般,可是两匹拉车的马却是少见的,通体雪白,高大肥骏,更难得的是,两匹马竟是一模一样,两跑起来的步伐也一样快慢,马车平稳,在不甚平坦的路上如履平地,而且速度也比一般的马车快上很多。
  转眼间,马车已经来到两人眼前,赶马的是个中年壮汉,手中缰绳一拉,两匹马步伐一致,停了下来,训练有素,颇为好看,孙二更加确定心中想法,不敢怠慢,走上前去:“敢问赶车的大哥,现在城门还没开,这么早要进城吗。”
  头一抬,看到赶车人的脸,顿时一楞,两道刀疤从眼角划到嘴角,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倒有点像强盗。
  看到孙二错愕不已的表情,壮汉不以为意,反而展露出一个笑容,对着孙二柔声说道:“官爷,我们想提前进城,不知道能不能行个方便。”
  壮汉本来就有些可怕的面容一笑,更加显得狰狞,刻意压低的声音和他可怖的面容极不相称,孙二被一吓,好一会回过神:“这个...恐怕不行。没有上头的手令,我们不能提前私放人入城。”虽然是偏僻的小镇,但是处于国家边境,所以进城和出城多了一道检查的程序。
  壮汉显现出为难的表情,大手挠挠后脑勺:“官爷,我们没有手令,但是我们决不是什么宵小之徒,还是给我们行个方便吧。”
  听到他们的谈话,小苏走上前,对着壮汉说:“这位大哥,你就别为难孙二哥了,我们只是守门的,没有上头的命令随便放人,是要担上关系的。”
  听到小苏这样说,壮汉一楞,也不知道如何接话。
  正在僵持的时候,马车里传出一道好听的女声,低唤了一声壮汉:“楼盛。”
  听到这个声音,被唤做楼盛的壮汉立刻恭敬地下了车,半靠着车,一边伸手把马车的厚重帘子卷起来,动作轻柔,小心翼翼。
  看到与他外表极不符的动作,孙二和小苏情不自禁一齐向马车里看去。
  车子里很宽敞,竟放下了一个小小的靠椅,一个女子半倚着,黑色如同绸缎的长发大半用银色的丝带盘起,余下的青丝斜披在肩上,女子穿着白色的貂毛的裘衣。
  小苏没读过几年书,常听别人形容美女用“国色天香”,听隔壁王婆说李家二姑娘长得国色天香,他见过那姑娘,除了水灵也没其他什么想法,但是,现在看到马车里的女子,“国色天香”四个字就出现在他脑海里。
  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女子,三分雅致,三分清艳,三分高贵,最后还有一分摄人魂魄。
  车里的女子看到孙二和小苏有些呆傻的表情,淡然一笑:“二位官大哥,我们的确不是坏人,今天要进城,是为了追赶已经快要出关的亲人,还请给予方便。”说完,伸出一双玉手,手心里躺着一个五两重的金锭。
  看着美人一笑,真是犹如遇雪初融,春花乍放,小苏只觉得整个人没法思考,但是看到美人手中的金锭,脑子像被雷劈了一般,热气上涌,脸涨得通红:“我...我们不是要钱。如果你们真有急事,现在可以过了,我们不是想敲诈钱财...”
  感觉被侮辱了,更何况对方是个像仙子一般的人儿,小苏只觉得羞愤不已。
  孙二想说什么,最后也没说出口。
  那女子露出丝诧异,随即把金子一收,笑道:“是我误会两位了,对不起。今天有所得罪还请海涵。”
  天刚亮,城门就开了,一辆马车飞驰得通过城门,一转眼已消失在街角。
  孙二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若有所思的样子,转头对着小苏说道:“也许我们城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小苏一脸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年轻人,阅历少啊...”拿起酒葫芦,又大口喝了口酒,孙二像是对小苏,又像自言自语,“那是极地雪貂毛做的衣服啊...全天下有几个人能穿在身上.....”
  没听清楚的小苏问孙二:“二哥,你说什么?”
  孙二转过头:“小苏,你说,这天是不是要变了?”
  马车飞奔在狭小的街道上,快但是很平稳,壮汉专心得驾着车,突然对着马车说道:“夫人,为什么刚才不拿出林将军给的手令呢?”
  隔了半饷,马车里才传来声音:“这里虽然是偏僻地方,到底也是朝廷的势力范围,万一显露身份,以他的权力,我们只怕难以出关了。”
  壮汉听出车内女子无奈的口气,马上转移话题:“说来也怪,这一路上,哪里不是伸手要钱,倒是刚才的两个小哥,分文不要,真是奇怪。”
  “不奇怪...越是这种远离繁华的地方,越是淳朴,真是讽刺啊,没有了奢华的虚伪,反而能拥有真实。”女子的声音显得有些虚无,话音里满是优柔。
  壮汉不说话了,只听到马车轮骨碌转动和马蹄的有力节奏。
  小镇的人们一定想不到,就是这阵马蹄声,把他们带到一场动乱时代的篇章中去。
  史家这样记载:“时年天载四年,当朝丞相楼澈之妻,初冬之即离京城,至边关,因此事引起后来的‘玉督之战’...”
  历史上常有人把这场变迁称为“红颜乱”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转载请保留!

风云缘起 帝王燕
[更新时间:2006-1-29 19:24:47 本章字数:3508]
   天载初年,在百姓中口碑极好的皇子郑锍登基为王,这一切似乎都是民心所向,在初春之际,百废具兴,颇有欣欣向荣之态。
  今天是鸿福寺最热闹的一天,香客云集,不仅是普通百姓来拜佛,就是京中的达官贵人也来了不少。更重要的,在京中最负盛名的两位美人今天要来进香。
  虽说和尚是四大皆空的,但是和尚庙待久了,还是会产生视觉疲劳,听说今天两位美人来访,大小和尚心里都有点小小的雀跃。
  两位美人分别是翰林院学士大臣的千金姚萤,另一个是京城提督司千金余归晚。曾有见过她们两人的学子这样评论:一个是娇花照月,如春花之可媚,一个是弱柳扶风,如秋月之可怜。一顶暗红色的四人轿在寺院最偏远的广力殿门口停了下来,轿一落地,一个丫鬟便走上前,伸手撩起幕帘,对着轿子里的人说:“小姐,我们到了。”
  轿子里缓缓走出一个人,虽然早已见惯了小姐的容貌,四个轿夫瞬间还是有种空气被抽走的感觉。
  归晚从轿子里走出来,抬头一望,是广力殿,没有什么意外,的确是清幽僻静,很合她的心意。余光一瞥,看到殿外还有两顶轿子,心下有点讶意,不知道什么人也挑了这条避过众人耳目的路。
  淡淡低笑了一下,回头吩咐轿夫去休息,转过头,带着丫鬟玲珑,向着鸿福寺里走去。
  广力殿早有人等侯在侧,看到余归晚和丫鬟两人徐徐走来,忙迎上去,在看清归晚的面容时,怔了一怔,没想到天下有这样的美人。现在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达摩堂的师傅要派年轻一辈中定力最好的他来侯门了。
  定了一下神,他对着归晚行了个礼:“余施主,师傅正等候着呢,请跟我来吧。”
  丫鬟玲珑对这和尚多看了两眼,眼中颇有赞赏之意。
  归晚点了点头:“谢师傅带路。”
  三人往大殿中心走去,一路上没有人说话,越加把这深幽的寺庙衬得庄重无比。
  刚来到这专门空出来的大殿,归晚意外得看到除了达摩堂的弘远大师外,还有一男一女,虽然只是背影,也显出气质不凡,从华贵的衣料来看,只怕也是非富即贵。
  弘远大师有点凝重的表情,和他们在说些什么,女子手中拿着一支签,看样子是正在解签,男子秀逸挺拔,站在一边。归晚,玲珑和小和尚三人静静站着,正谈话的三人甚至没有注意到她们的到来。
  拿签的女子忽然轻轻一拍,把签放在了桌上,站了起来,转过身,和归晚的眼神碰个正着。归晚一楞,那女子也是一楞,旁边的人更是呆住了。
  日和月同时照耀了大殿的感觉,一时间只觉得大殿忽然光亮了起来,在场的人也许永远都忘不了这一幕,两个都秀美绝伦的女子站在殿堂上,一个倾国倾城,一个绝代风华。
  一声温润的笑声打破这个僵局,陪在解签女子身边的男子笑出声来,归晚闻声看去,想不到这大殿上还站着一个出彩之极的人物。一个秀逸挺拔的美男子,眼神轻润,面如冠玉。
  男子带着笑意对着身边女子说:“你看,我说的不错吧。”
  前几天,他对她说,你自负天下,可知道世界上有个跟你不相伯仲的人存在着。
  那女子笑了,春花灿烂,却是对着归晚:“你是余小姐吧。”
  归晚也带着笑,如秋月之韵:“你是姚小姐吧。”
  两人都没有回答,也都知道对方的身份。姚萤向来自负,今天见了归晚也颇为吃惊,正想说什么的时候,眼神瞥到弘远大师沉重的表情,脸色一黯,露出点忧伤的感觉。
  归晚看到,微微诧异,看到姚萤带有歉意的点点头,情不自禁轻回了礼,姚萤再也没说任何话,向着殿外走去。与归晚檫身而过的一瞬,归晚似乎看到她眼角隐隐带着泪珠。她身边的那位俊秀男子依然带着笑,温文尔雅,只眉宇间隐不可见一丝无奈。
  弘远大师抬起头,对着归晚露出慈悲和蔼的笑容,双手合什,平静地说道:“余施主,今天是讲禅还是礼佛?”
  归晚心里还萦绕着刚才那一对壁人的影子,忽然突发奇想,回答道:“我今天还是求签吧。”
  弘远大师有点吃惊,看了归晚一眼,一种肃穆的感觉弥漫开来。略低下头,刚才那一幕又浮现眼前。
  刚才进来的那个绝美女子叫姚萤,人如其名,美得如梦如幻,似乎有什么忧郁笼罩着她,美丽的容颜上总是带着点楚楚的幽愁,她求了一支签,一支上上签,不但是好签,而且是签中之签,从他出家鸿福寺以来,近四十年,只有一个人拿到过此签,拿到签的那个人是前太后,荣华富贵,不可一世。可惜后来因为太子案,牵涉其中,一杯毒酒葬送了一生。
  今天再次看到这支名为“帝王燕”的签,弘远百感交集,传说拿到这签的女子会成为影响朝堂的因素,会导致江山变迁。拿过这支签的前太后就曾专权朝政,胁持皇上。难道这个拿签的女子又要与王权牵扯上关系?
  这样美丽的女子又要走上那虚华的权势之路吗?
  “大师…”归晚轻声唤了一声,今天的弘远真是有点古怪,神情中带着不合佛祖的深沉,仿佛明镜也染上了红尘的悲哀。

当前:第2/1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