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床弄青梅》第23/78页
等一大群人走进,却见最前面的宇文新左臂上棒着麻布。尤离慌忙跑过去,连声问道:“新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受伤?“
“姑姑。“宇文新安慰道,”只是小伤,您别担心。“
李墨辰向古乘风看去一眼,古乘风明白,上前答道:“有人要抢我们的救灾物资,但没有得手。后来便想放火,世子是在夺火把的时候被砍伤的。”
一行人回到营地,西王已经得信赶回。古乘风一见西王,便屈膝跪地:“属下保护世子不力,请王爷降罪。”
“父王。”宇文新看了古乘风一眼,抢着说道,“不怪古侍卫,若不是他,孩儿的这只臂膀就没了。”
古乘风跟随西王多年,西王自然知道他会尽心尽力,上前扶起他,道:“快起来,可清楚抢物资的都是什么人?”
古乘风摇头,“他们都是黑布蒙面,武功不弱。说的是滇南话,随行的译者听见他们说‘回去向王爷报告’。”
大概以为是他们都不懂滇南话,所以才说得这么明目张胆,没料到队伍中有滇南话的译者。西王怕语言不通会引发误会,所以在来之前就特地找了很多懂滇南话的译者,每支队伍里都安插了几个。
屋子里没有外人,西王向古乘风示意,古乘风明白,出门在外面守着。李墨辰已经给宇文新上好药,尤离在帮忙包扎。
李墨辰问道:“这滇南的王爷,除了你还有谁?”他话里的意思很明显,那帮人定是平南王派来的。
西王慢慢地来回踱步,“他倒真是胆大。”
宇文新抬起头,插话道:“父王,我们得尽快找到解决旱情的办法,不然那平南王可要得意上天了。”
西王点头,他何尝不想。可天不遂人愿。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是寸草不生,老天爷也不下雨。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四处考察,始终没能找到解决干旱的办法。
“我看。”李墨辰开口道,“不如往西北方向去找。以前我在蜀地的时候听人说过,滇南西北方有几条大江大流。”
几人正说着,忽听见外面古乘风的声音:“宁君郡主,西王殿下有要事商议,请您改日再来。”
“我是来找宇文新的,又不是找西王,快让开。”
听见外面的吵闹声,尤离笑道:“早就听说平南王有一双儿女,女儿尤其古灵精怪,今日托新儿的福,我也能看上两眼。”
自入平南王府那一日起,张宁君就一直缠着宇文新,让他头痛不已。此时听尤离这般打趣,苦恼道:“姑姑,你就别再拿我说笑了。”
“乘风。”西王向外喊了一声,古乘风推门而入,”让宁君郡主进来。”
从门外跑进一个衣着鲜亮的少女,头上戴着闪闪的银饰帽子,顶上镶着扇柄形状的白玉,中间是用银饰雕缀成的各种花叶,下面缀了一圈柳叶形的银片。脖子上戴着一个大大的银项圈,身上穿着的衣服,绣式繁复,文笔线条如行云流水,图案更是栩栩如生,真真是巧夺天工的绣品。
尤离咂咂嘴,偷偷地跟李墨辰说:“我也想要一套那样的衣服。”
张宁君进屋,也没跟西王行礼,直接跑到宇文新身边,咋咋呼呼道:“宇文新,我听说你受伤了,没事吧?”
宇文新皱着眉头远离了她两步,“多谢郡主关心,只是小伤,没什么大碍。”
张宁君丝毫没注意到宇文新刻意的疏离,又往他靠了两步,伸长脖子道:“伤口在哪?给我瞧瞧。”
宁君郡主自小在这滇南地区长大,倒没有中原姑娘那么扭捏。
“郡主。”宇文新拦开她的手,“不劳你挂心。”
张宁君一愣,冷哼一声,掉头就跑了出去。
尤离往门外探了探,又立马缩回来,“新儿,我看这宁君郡主长得也挺漂亮的,你不如把她拐去长安做世子妃,顺便气气那个平南王。”
屋子里的几个人都笑了,宇文新满脸发窘:“姑爹,您也不管管姑姑。”
李墨辰吩咐官兵看管好救灾物资,不能再有差错。西王带着宇文新前往西北方位寻找水源。本来尤离是不愿让宇文新去的,可宇文新心急执意要跟着,尤离也没有办法,只得叮嘱西王身边的侍卫好生照看着。
救灾物资只能救得一时之急,最根本还是找到解决旱情的办法。尤离叹了口气,和李墨辰一起查看物资数量。
“咦。”尤离提起一包东西,很是吃惊,“怎么还有衣服?朝廷里不是只下发银两和药材的吗?”又弯下腰翻看,陆陆续续找到好几包衣服,“太好了,有好多人的衣服都破烂不堪了,正好拿给他们。”
尤离正高兴,有士兵跑进来,递给李墨辰一封信:“王大人,这是长安那边送过来的信。”
长安送过来的信?尤离也凑过去,待看完之后便恍然大悟。李墨辰笑道:“咱们的儿子女儿可都有出息了。”
信是尤泽宇写来的。信上说,李初项兄妹鼓动私塾的学生回家把家人不穿的旧衣服都捐出来寄给灾民,还在长安城各处宣传,集得不少旧衣服和银两,最后委托格灵出面放进朝廷的物资里一起运过来。
尤离心满意足地折好信,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才道:“你瞧,两个孩子根本不用我们担心。他们,真让我这个当娘的骄傲。”
李墨辰微微一笑,揽紧了怀里的女子。
五天后,西王一行人回到营地,尤离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事情肯定有眉目了。古乘风关好门,西王在桌子上铺开地形图,指着西北方的一角道:“这里有一条金江,水量充沛,我们可以把那儿的水引过来。”
尤离趴在桌子上看了一会儿,丈量了一下两地的距离,感叹道:“这可是个大工程。”
“嗯。”西王点头,“所以,现在首要的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力。建造这么大的工程,需要不少的人手。”
“这个不用担心。”尤离笑道,“除了朝廷的官兵外,大哥可以发动周边地区的灾民。他们有很多只是身体比较虚弱,修养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发动他们去兴修水利,不但可以解决工人问题,而且可以让他们挣些工钱,那样干旱解决后他们也有银子开始新的生活。”
“好办法。”李墨辰赞许,西王也表示赞同:“第二个问题就是银两问题,我明日便会拟一道折子快马送去长安,请求户部拨款,但是……”
“你怕朝堂上会有人阻拦?”
西王看了李墨辰一眼,道:“平南王既然想助长这次灾情,就必然会在朝廷设立内应,不然他也不会知道救灾物资的运送路线。此次拨款数额巨大,皇上肯定会有迟疑,他也一定会让人趁机阻拦。”
“其实,并不一定完全需要国库的银子。”李墨辰道,“大殷朝的商人很多,不如让他们出些力,朝廷再根据他们所出银子的多少相应地减少他们以后需缴纳的商税,或者可以给些其他的优惠政策。”
“好办法。”尤离学着刚才李墨辰的样子赞叹一句,惹得李墨辰哭笑不得。
西王赞赏地点头,“今晚,我便依此拟出相应条例,既能减轻国库负担,这也是一项惠及百姓的工程,皇上应该会批。”
在等朝廷消息的那几天,西王找了很多有治水经验的老人,对当地的地形和水情做了认真地勘察分析,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图,李墨辰和尤离也参与其中。
要把金江的水引过来,须得通过一座山,李墨辰指着那座山的方位,提醒道:“用火药可以炸开,但一定要掌握好分量,不然可能会引起山体崩塌。”
“可是,”尤离指着西北边的地形,道,“这段地,西北地势偏低,就算我们炸开一道山口,能引过来的水也不多。”
宇文新道:“我们可以在前方修建一道分水鱼嘴,自动把水分开,强迫它们向南流,这样水就可以通过开山口流到我们这里了。”
西王看了宇文新一眼,暗自点头。这个方法有效,可因为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好明着说什么。倒是尤离,毫不避讳:“新儿,你说的这个法子真妙。”
宇文新在书院里学过古代治水的史例,此时正好学以致用,“不仅如此,金江的水引过来水量可能是忽大忽小,我们可以在鱼嘴分水堤之后修建分洪平水槽和溢洪道,保证不会因为水量大而引发洪水灾害。”
“如此说来,”尤离被宇文新的情绪感染了,兴致勃勃道,“我们可以雕刻一座石像,放在水中,以足和肩作为枯水和洪水水位的预警。”
“对,姑姑。”宇文新拍手道,“你这叫锦上添花。”
尤离嘻嘻一笑,向李墨辰看去,见他也向自己点头,越发高兴。
“其实,”李墨辰指着离营地不远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坝,水汛时蓄水,待水枯时再放出来。”
“这样就更完备了。”西王沉稳道,询问身边几个老人的意见,见他们也很赞同,便让他们画出详细的工程图纸。
拿到工程图是在三天以后,尤离只看了一眼便瞪大眼睛:“这,这实在是太宏伟壮观了。”
西王笑道:“就是因为太宏伟壮观,所以要分期完成。当务之急是解决干旱问题,所以先开山口,修建分水鱼嘴,之后再修建分洪道和溢洪道,蓄水大坝留在最后,整个工程完成下来应该要五年的时间。”
李墨辰向西王看去,“时间越长越容易出事。”
李墨辰自然指的是平南王,西王道:“你放心,开山口和分水鱼嘴,我会亲自监督。之后会派心腹官员担任滇南地方官,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
元帝已经批准西王的奏请,拨下银两和人手。流散各地的灾民听说家乡来了个“青天好王爷”,都相继赶回来;各地商人的捐银也源源不断地送来,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
因为有很多朝廷官兵,李墨辰不方便露面,便做着后勤工作,照顾伤员,制定工人的排班表、士兵的巡逻班次等等。尤离则是掌管伙食,那些大婶们的手艺好得没话说,她也趁机学了几手厨艺。
平南王倒是经常来查看,每次都是赞不绝口,还把很多王府的护卫兵调给西王用。西王已把工人的事情交给宇文新掌管,宇文新自恃年龄小也不顾忌,把那些人统统都安排到做不了手脚的事情上去,比如说帮伙房砍柴。
“哈哈……”尤离在吃饭的时候讲给李墨辰听,忍不住大笑,“我听大婶们说,平南王府的那些护卫兵以前总是欺压百姓,新儿把他们派到伙房来,大婶们就使劲折腾他们,说柴太细,一烧就没有,又说柴没劈好,火灶里都塞不进去。你没看到他们那灰头土脸的样子,真是笑死我了,哈哈……”
李墨辰怕尤离呛到,一边把水放到旁边,一边给她拍背:“你也别大意,平南王狡猾得很,若是让他的人得空在饭菜里下了东西,事情可就大了。”
“你放心。”尤离喝了一口水,“那些灾民啊,现在把大哥看得就跟再世父母似的,我跟她们说如果这工程做不好,皇帝就会惩罚西王,她们可小心了。那些护卫兵根本就近不得饭锅。倒是古乘风那边,你得跟他说,夜间巡逻一定马虎不得。”
“我会的。”李墨辰点头,给尤离舀了一勺汤,“快吃,不然馒头都冷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的水利工程大部分是借鉴了都江堰,纯属娱乐,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