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神医之农门闺娇》第64/182页


  总共只有两张纸,入眼的字虽算不得多好,却也工整规正。
  董静姝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正是她家哥哥的字迹!
  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董静姝几乎是一目十行的快速看了一遍,没发现什么令人担心的字眼,她这才稍稍安了点心,从头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在知道他要上战场后,她就将一片墨莲花瓣给了他,不求他立什么大功,她只希望,那一甲子的内力能让他多几分保障,在将来的某一天,他能够完好无损的回家。
  董致远虽然读书不行,但习武却很是厉害,不说什么绝世天才,但天赋却也足够让无数武林中人羡慕嫉妒恨了,真要放在江湖中某个大门派里,那也绝对是受掌门器重的首席弟子。
  跟着祁子衍习武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天赋好悟性佳又努力,进度很是可观,加之祁子衍并未藏私,虽然是个惜字如金的冰山,但该指点的却一点不少,又加上那一甲子的功力,即使武功仍未融会贯通摸出精髓,那身手却也着实非常不错了。
  董致远就仿佛是天生为战场而生的人,即使第一次看到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被吓得浑身发抖呕吐不止,连续好几天没吃得下饭,但他却还是很快就适应过来了,在战场上就跟敢死队似的,见到敌人就拼命冲,那股子狠劲儿连很多打仗多年的老兵也比不上。
  一般的士兵只是些普通人,顶多只会些简单的拳脚功夫,跟董致远所学的正统武学完全没有可比性,即使匈奴人天生彪悍擅长战斗,但对上他却也只有挨打的份儿,每回开战他都能收获一大堆人头,战绩甚是惊人。
  很快他就在新兵中名声大噪,接着一传十十传百,完全就成了个大名人。
  董致远在信里对这些只简单的提了几句,说的都是他自己怎么怎么厉害,匈奴人多么多么弱鸡,他过得有多好,仿佛上战场就跟过家家一样,典型的报喜不报忧。
  董静姝忍不住暗骂一句,当她傻呢?
  战场是个什么地方?还真当自己是在旅游度假啊?若真像他说的那样,“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是哪儿来的?
  她知道以他现在的本事已经完全凌驾于普通的士兵之上了,若单打独斗她才不担心,一对十她也能安稳坐着看戏,可战场上那可是千军万马!刀剑无眼,谁知道什么时候头上就飞来一支箭,后面就刺来一根矛?
  董静姝很想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受伤,很想知道如今的战况究竟如何,是不是很紧张,可是这些他都不写!
  董静姝真是恨不得想把那家伙拖活来好好揍一顿!
  其实她也知道,有些东西就算写了,也不一定能传得出来,即使有些东西根本没有涉及到所谓的军事机密,但军营里对这种情况向来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战场之上哪怕出现一点点变故都可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所以她也只能自己暗自骂两句,却也别无他法。
  让她比较重视的是,董致远在信里提到,他被凌将军看重了,并且被调到了凌将军的身边!
  凌将军是谁?大晋朝还有几个凌将军?除了那位素有战神之名的凌长风没别人了!
  董致远说,凌将军对他很好很看重,不仅会带着他旁观战事布局,有时间还会亲自教他一些兵法以及打仗经验。
  董静姝看到这儿忍不住挑起了眉,暗自嘀咕着,莫非真是缘分?
  千千万万的士兵中,怎么就偏偏看中她哥哥了?
  虽说她哥哥在战场上可能表现很好能力不错,或许凌将军惜才,但能被战神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是多大的好运?
  毫不夸张的说,且不提被凌长风亲自传授教导后董致远会受益多少,将来会得到多大的好处,单只说最肤浅的,前程问题。
  众所周知武将的升迁之路向来比文官要快速很多,因为文官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资历。
  能力再强,没有熬到足够的资历也很难升一级,运气再背一些,能力资历都有了,却有人占着那个坑,那你也只能继续熬着,而且因为坑有定数,竞争自然也极大,有时候空出来一个坑或许旁边早就有好几个萝卜盯着了,这个时候就要看背景关系了。
  所以说文官想要升个官没有点背景那真真是千难万难,除非那真的是个妖孽级别的人才。
  而武将则不同,只要有仗打,只要有军功,升官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并不是说只要你有能力就真的能顺顺利利升官发财了。
  至少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得不考虑,黑幕。
  万一遇到一个人品不佳的上峰,军功被抢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个时候你一个小兵哭都没地儿哭去,只能认栽。
  再有,军营中当然也不缺“关系户”,有人就是纯粹来镀金捞军功的。
  有时候你拼死拼活丢掉了半条命才得到那点军功,却熬到死也只是个*品的千总、把总,都说“七品芝麻官”,八品九品那真是比芝麻还小完全不值一提了。
  可有的人却能凭着一点点军功扶摇直上,为啥?背后有关系,上面有人呗。
  这就是有人提携和没人提携的差别了,很现实的问题,却可以说完全是天差地别。
  而凌长风是正一品大将,头上还有爵位,又是深受百姓爱戴和帝王器重的“战神”,但凡能被他提点一下,平步青云根本不是个事儿,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的要求抱大腿呢。
  偏偏,向来作风正直严谨从不搞“关系户”的凌长风这回看上了一个新兵。
  要说凌长风真是被董致远的王八之气给折服了,董静姝第一个就不信。
  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她家哥哥虽不如她长得更像娘,但眉眼却几乎跟娘长得一模一样。
  不过这个时候并未来得及多想什么,因为她的思绪又被另一件更重要的事给占据了。

  ☆、第089章 董氏的秘密

  董致远走的时候时间很紧,但是董静姝还是尽可能亲自为他准备了不少药物,治风寒的、退烧的、止血的、消炎的,这些都是最最重要的。
  战场上向来是粮食和药物最重要,董静姝当然要尽量给自家哥哥多添几分保障,之所以没有直接花钱去买现成的,想买多少买多少,自然是因为她的方子跟外面常见的是不同的,效果要比那些好了数倍。
  董致远所说的重要的事,就是这些效果异常的药引起的了。
  起因就是董致远交了一个兄弟,因为那人是大湾村邻村的,脾气又相投,俩人的关系自然好得很,有一回那人在战场上受了很严重的伤,当晚就发起了高烧,伤口发炎了。
  在这个时代,打仗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死亡率极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即使侥幸没有被伤到要害,然而一旦伤口发炎、止不住血,那也一样难逃一死。
  原本按照正常情况,那个人必定是逃不过的,连军医也下了定论,可董致远哪儿能这么轻易放弃自己的兄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他就将董静姝给他的那些药给那人用上了。
  结果奇迹出现了,一直流血止都止不住的伤口立刻不再出血了,第二天早上那人就退了烧,没几天伤口就结痂了,人甚至都能下地了。
  这样的情况自然引得了大家的惊疑,立即就有人上报给了凌长风,凌长风一听哪里还坐得住,当时就将董致远叫到跟前打听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董致远才从千千万万个小兵里头快速进入了凌长风的视线,接着才发现了他的本事,才有了之后那些事。
  明明是一样的东西,董致远的那些却远比外面卖的都要好很多,明眼人都知道,一定是有秘方的。
  而自古以来,无论是哪行哪业,人们对于自己的祖传秘方、师门秘方那都是极其看重的,甚至有的将其视若性命,即使死也不肯透露半分。
  这些凌长风自然知道,他向来瞧不起那些见利起意,觊觎旁人的秘方的那种无耻之徒,可是凌长风这回却还是做了次“无耻之徒”,他希望董致远能替他说服董静姝,将秘方贡献出来。
  有了这些药,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将士们战死的几率,无数将士就能更多几分活命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大晋朝的兵力必然会变得更加强大,国家也会更加强盛。
  作为一个将军,他非常爱护自己手底下的士兵。
  而作为一个臣子,他更无比热爱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所以即使不齿,他还是决定要想办法说服董静姝拿到秘方。
  董致远虽然也觉得要是有了这些药那一定是件大好事,可是他又担心,尤其想到当初董静姝还说过,武功是她的师门秘籍,只传嫡系弟子,别的哪怕是一个门派的都是绝对不能传的。
  那么这些药呢?若也是师门秘方,那怎么办?
  董致远很纠结,又有点心虚,觉得自己给妹妹惹麻烦了,于是信里的内容别提多别扭了,单看着那些字就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挣扎纠结的情绪。
  董静姝微叹了口气,收起信回了家。
  董氏正在家忙着做饭,一听儿子的家书来了,立马锅里正烧着的菜都不管了,擦了把手就迫不及待的从董静姝手里将信拿了过去。
  信不长,董氏很快就看完了,只是这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娘,你不高兴吗?”董静姝轻声问道:“是因为凌将军吧?”
  董氏脸色一慌,“你在说什么,什么凌将军,我又不认识他!”
  董静姝轻叹一声,“娘,你不用再骗我了,我都知道了,外祖父就是镇南候吧?凌将军曾经是你的未婚夫。”
  这下子董氏的脸彻底变了,眼眶都红了,眼里不可抑止的流露出了痛苦悲伤的情绪。
  董静姝见她这模样心里也不好受,知道这件事这么长时间没有问什么,她就是在犹豫,她不想去撕开娘亲的伤疤,但她更看得出来,她娘的心里一直有个心结。
  这个心结埋藏得很深,对她的影响也非常大。

当前:第64/1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