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晴朗》第2/49页


何朗到寝室将用蛇皮袋子装的被子和其他的东西放好了,一切草草搞定了就回到班里,准备下课上街买其它东西。走进班里,将来的同学都在认真的做自己的试卷,根本没有在意自己的到来。他走到最后的一张空座位上,坐了下来。自己仅仅带来了一支钢笔和一个硬面抄,什么都没有了。高三时期的书全扔了,根本没有打算复读的。因为这,伯父才骂了何朗几句,何朗一气之下就骑着自行车,在镇上转了一圈回家。何朗抬起头,好多熟悉的面孔。杨旋和陶铸也在。何朗很高兴,便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和何朗打招呼。

2005年的高考结束了,2006年的高考即将来临。2005的高考,多少人正在高高兴兴地准备梦的起飞,又有多少人躲在角落里伤心流泪;多少人轻松地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又有多少人正在含着泪收拾行囊,伤心地抛弃自己的梦无奈地摸进大城市;有多少父母在众人面前吹嘘炫耀,在家里大摆宴席,又有多少父母在家里无声的叹息,恨自己没有用自己家的子女没有用。在这个年代,会做题目就能攀登珠穆朗玛峰,不会应试或不屑于应试就注定你很难翻身。农民翻身的途径就是读书进社会当官或者赚钱。

“你怎么也来这里复读!”杨旋问何朗。

“分数低了,在县里要很多的钱,就没有去,还是来我们最熟悉的学校复读吧。”何朗是关心家里没有那么多的钱供自己在县城里的开支。其他同学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自从高考分离后,同学之间没有联系。现在见面了,问高考成绩是当然的了。何朗发现他们都是差不多的分数都是离二本不远,或者没有上本科。上了本科的根本读不起三本,三本实在是太贵了,农村难以支撑。因此,他们都选择了复读。他们都在赌,明年如果能上二本最好。何朗本想去读师专,可是……何朗只好去复读,他父母希望他能复读考个好学校,自己也再想找个好的起点。

当天晚上自习,何朗就觉得紧张和竞争。就是当初不知道才对高考很不在乎,以为高考有什么还不是和普通的考试一样,有什么区别。正是2005年的七月份,他们都经历过高考知道高考的残酷,那种高考气息无声无息地从地底渗上来。同学们正在认真的做题,仔细地思考,教室里十分安静。老师进了班级,巡视学生,学生根本没有觉察到老师刚从自己身边走过。

何朗看见各科老师都很陌生。问别人才知道,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从县里请里有资深的特级教师来教复读班。语文老师,何朗知道;几年前就希望这位老师教自己,现在有了机会,觉得自己的语文又有很大的提高。数学老师也是县里退休的特级教师,连何朗的爸爸那辈人都认识,都觉得那老师很会教,也很有方法和经验。物理化学老师也是一样的,有很高的水平,年龄也很老了,足可做学生的爷爷。外语老师也很厉害,是别县的,水平并不逊色于县一中的英语老师。

对于教学质量,何朗十分放心。几位教了很多届的资深老师难道会教不好几个复读生,那简直是大笑话。何朗很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实现那构建的梦想

为了再2006年能考出好成绩,上二本,何朗和其他同学一样,将身体和所有心思投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去。钻题海,斗通宵,紧闹钟,抽休息,弃娱乐,埋情感……何朗吃力地划着小舟航行在高考前的海洋中。为了那高考的彼岸,他拼命地划着划着。自古书生就逃不过考试这一关,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产物。其他应届生比他们轻松点,没有看到现实的残酷。

何朗快就适应了那种生活。在这期间,谁也不能肯定自己能在高考中拿到什么样的成绩,谁也不会冒那个险,只有一步一步的塌实的前进。

“阿夏,我很好,我在复读。我不会放弃的,大不了再奋斗一年。”何朗和陈夏通电话。他告诉好朋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帮助自己,只有自己拯救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观世音。陈夏也很高兴,想当初的一个闷葫芦竟是个比较高尚的人,她也很欣赏何朗。

何朗认为真正的勇士不是只在危险面前能铤身而出,还要在被困难打败后能迅速的站起来。
2.-望海潮•力取上甘岭
湖北省是个高考大省,这时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在教室里迎接2006年的高考。高考像革命红旗一样插遍了中国的所有山头和水面,高考大军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规模空前绝后。单何朗那个县的复读生就有六千多,应届生就不必说了。面对如此大的阵容,谁都感觉到压力。源远流长的长江流经湖北的一个个古老城镇,流经宜昌,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穿过荆州大地,环绕武汉三镇,他看到了荫护黄州的大别山。

大别山里的人们依然过着祖辈们的生活,靠山为自己带来点生存的空间。水域可以流来新文明换走旧文明,高山只能阻隔文明的互融与发展,依然阻止不了高考制度与教育观念的发展。

太阳从山那边升起来,这里的人们开始着生存的步骤。

一些散漫的青烟从一平房的青色瓦缝里溢出,一位中年妇女在门口洗衣服。走在门前的小路,就可以闻到喷香的米饭和口馋的菜肴。

“阿蕴都已经高三了,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一妇女路过陆家门口羡慕的对洗衣服的妇女说。

“希望她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别跟我们一样。一世辛苦,却供不起孩子完成学业,苦了后人。”

“会的。瞧你女儿多么的聪明,一定会考上的。到时候你们俩就可以享享轻福了,我们还要继续做几年,还不知道能不能有这个福气。”

这是陆家村的挨近村口的一户人家,他家仅有几亩山地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和几个孩子的学费。老大是没有读了,老二是女儿,老幺在读初中。高中初中的学费很高,生活费也很高,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这对老夫妻依旧在山地里摸来摸去。爱的双手摸来了孩子的学费,又要为生活费发愁,摸来摸去,摸皱他们的皮肤,摸白了他们的头发。老大就放弃了读书,去深圳打工,将自己分给自己照顾,有能力就照顾弟弟妹妹。

“哥哥,起来吃饭了。”厨房里的声音传到一年轻人的房间,这是一家很和睦的家庭。从厨房里走出一个女孩子,走向门口洗衣服的妈妈。

她帮妈妈洗衣服,边等哥哥和爸爸起来吃饭。

“妈妈,听哥哥说他找了个女朋友。好看不?”

“不知道,你哥哥说好看就好看,我们说好看不好看,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要找个好人家,不然就更加让你受苦了。”她洗完就让妈妈去吃饭,自己端着脸盆去晾衣服。

她叫陆蕴,是个19岁的姑娘,现在在读高三。补了几个星期的课,今天是假期回家。现在她不愁高三的生活与前景,相信自己上二本还是没有问题的。将来一定考个好学校,去做个教师,留在家乡,照顾爸爸妈妈。

“陆蕴,高三的学费要多少啊”,大哥边刷牙边问妹妹,“听村里的小伙说要很多,学费贵,光是资料就要收三次钱,还有这个那个的,那老爸要累死的。我过几天还是去深圳,不是爸爸病了,我才不回来。”陆蕴没有告诉妈妈学校通知高三学费的事,而是去屋后的地里,叫爸爸吃饭。爸爸清早就起来,去屋后的地里锄草。

“你怎么不告诉我们呢,无论怎样,我们会凑齐学费的。”

陆蕴不忍心说出那个吓人的数字,来给爸爸妈妈打预防针。

在一起的每一天,一家子幸福的吃完每一顿饭,也许是他们觉得这样的日子不是很长久。中午吃完饭,陆蕴就去学校了。

红安中学,一个不错的高中。高一高二年级的学妹学弟沉浸在花样的高中生活里,尽情的欢乐游戏。体育场上男儿们在无忧无虑的进行自己的体育爱好,伴随着进球的呐喊与失球的唏嘘,高三同学奔向教室与高考。毕业班里也有很多同学去打球或者娱乐,学习不一定要总是做的,应该活跃脑袋,才能达到更好的运转速度。

在班级里,陆蕴是个很好的学生,成绩好,性格也很活泼。在男生眼中,她就是个疯丫头,看起来却是个男孩子。在她内心里除了经济外什么都不缺,全家都很相亲相爱,同学之间真诚友爱。在学校里他感觉无比快乐,没有忧愁,没有顾虑,一切十分晴朗。

“小蕴,你真争气,不像我们家的家辉,学习很差,又不专心读书。都快高考了,还在上网玩游戏,我们都急死了。”

“家辉很聪敏,不像我,很傻。”陆蕴遇见在找儿子的乡亲。

“假如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家要给祖宗烧几十排高香了。你爸爸的身体怎么样了,为了你们俩,他太辛苦了。我们还在家里乘凉,他就扛着锄头去锄草了。”乡里乡亲很怜悯这家人,“这个小爷,怎么不在家里做复习资料,看你高考怎么考。”一个青年灰头灰脸的溜进家,被妈妈看见了。

高三了,陆蕴心情即舒畅又紧张。马上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也可以独立了,爸爸妈妈也不会那么辛苦,家庭环境也会改善。

当前:第2/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