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好生活》第31/829页


唐翘回屋,见唐菊正在炕边搓麻绳,见她来之后,把头扭到一边,唐翘知道她心里对自己改观了些,却又碍于面子不好开口,便把今个在镇上的事,简短的跟她说了下。
“早就跟你说过,唐小红不是个好心眼的人,你偏不信,我看你吃亏还少!”
就算是不喜欢唐翘。
亲眼听她说把这么好的工作机会给丢掉了,还是肉疼。
“好了,要是你以前跟我走的近点,我何苦被人蛊惑,做了错事?以后你看紧点我就行了!”
唐菊无意识的嗯了声。
等反应过来,发现自己已经被带到坑里了。
唐翘早上起得太早,又逛了大半天,这会早困得她要死,话说完后就已经睡着了。
唐菊想呛她两声,听到她发出的均匀的呼吸声,还是忍住了。
外面传来张来弟的叫骂声,她想了下还是出去帮忙了,等跨出房门的时候,微微一愣,心底隐约觉得,如果日子要是这么一直下去,她也是能忍受的。
唐大山下地回来,把锄头放到墙角,刚才在家门口就闻到有肉香,顺着味儿走进来,发现自家竟然买了肉!
“今个是啥大日子?咋还买肉了?咳咳,孩子娘,味儿真香啊。”
今个又有钱到账,张来弟心情很好,哼着小曲儿道,“还不是我姑娘孝顺?费力巴哈的挣了钱,二话不说的就拿来给家里改善。”
唐大山不能反驳。
早上吃的那大肉包子,是他成年以后,记忆里为数不多的一次享受,面又白又细,那是一级面粉吧?肉肥瘦相间,又带着本身的汁水,咬一口,香到骨子里。
“别愣着了,去和面!”
她今个去几个走的近的人家里,拐弯抹角的买了甜菜回来,晚上收拾利索后,还得敖糖呢。
这几天家里安静,吵吵声也少了,唐大山颇有种家和万事兴的满足感,在盆里洗了三遍手,把缝隙里的泥土都唰干净后,才端着面盆去挖白面。
唐翘买来的肉,肥瘦相间,张来弟舍不得把肥肉都剁了,沿边切下来大半,熬成猪油,剩下的梭子盛出来一点撒了点盐给闺女留着,剩下的全都碾了些,放到了馅里。
这年头的猪肉没吃饲料,那叫一个香,只是在里面放了点盐巴花椒面,味道就勾的人馋虫上来了。
唐菊擀皮,张来弟来捏,俩人没多大会,就弄了一席子。
唐大山佝偻着腰来下饺子,见锅面上浮着饱满的饺子,带有沟壑的脸上,浮出一抹满足。
饺子快熟的时候,唐翘才被她娘推醒,黑暗里,张来弟捧着那小半碗梭子,示意她快点吃。
原主是挺爱吃这个的,可是唐翘,接受不了。
她不敢太反常,怕被人发现不对劲,面对她娘的关切,她推辞道,“娘,这先留着,我这会吃饱了肚子,等会咋的吃饺子?”
张来弟心道,是啊,她咋忘了这茬,把碗收起来,美滋滋道,“那成,这梭子娘给你留着,啥时候馋了你再吃。”
一家五口,难得坐在一起吃饭,张来弟把饺子往男人跟唐翘碗里挑了几个,示意大家都快吃。
其实,张来弟是个极品不假,但是,她又有些底线,比如,嘴上不饶人、奴役人是真的,但是,在这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从没干过不让人孩子吃饭的事,对唐大山也是真心实意的照顾的。
“愣着做什么,快吃啊!”张来弟催促响起。
或许,她本性也不是那么坏吧?
…………
唐家没水井,吃水时候,都是去村里几百米外的露天水井去挑水的。
敖糖前,唐建国就已经把水缸打满了。
唐大山则把木柴劈了,拢起来送到那边。
好像每个人都在忙活着。
唐翘把注意事项跟唐菊一一交代清,怕她弄不明白,还特意在纸上写了注意事项,因为已经决定让大哥白天去送糖,所以让他跟唐大山早点去歇息。
火苗烧的旺盛。
锅底上面咕嘟咕嘟的冒着小气泡。
甜菜丝跟着翻腾起来。
唐菊拿着一头削尖的棍子,正用着力气在搅弄着。
唐翘搬着马扎在旁边看红宝书。
“滴……”
系统突然毫无征兆的响了起来,唐翘猛地坐直身子。
“怎么回事?”
“检测到周围九百米外,有人在溺水挣扎,请问宿主,是否要救援。”




第三十六章色胆儿


上次买书花了五积分,被男人讨厌,降了两积分,唐菊、织布厂工人对她产生好感,共增长了十一积分,按理说,她现在也才二十八积分,还没升级到辅助功能的时候。
但是情况已经不容她有太多的迟疑。
唐翘在张来弟诧异的目光中,急速的往外奔跑。
“哎……”张来弟想去追,但又不好放着一大锅的甜菜就跑,闺女不在,她好歹能坐镇指挥。
“估计是跟那个知青有关的。”油灯下,唐菊猛不丁的蹦了句出来。
张来弟心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就又重新坐了回去,嘟囔的抱怨几句。
黑灯瞎火,唐翘摸着黑往水井的方向跑。
这水井以前是在地主家的后花园里,后来打地主,分土地,就把这水井划成公共财产了,这水井旁边垫着的石头是光滑的青色石板,走的人多加上水的浸染,成了现在越来越光滑的情况。
平时打水时都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
唐翘气喘吁吁的跑过去,来不及看具体情况,把油灯一扔,纵身跳了下去。
…………
姜迟把车子停在了村口,打开手电往牛棚走。
他战友的父亲,首都肿瘤科的老主任,前几年因为形势不好,被下放到这,老人家为了不拖累正在部队的儿子,写了跟家里断绝关系的证明,登报划清了关系。
姜迟这次转业回来,跟战友喝了几杯,一个铁骨铮铮,被流弹伤了胸口眉头都没皱的人,那晚哭的跟孩子似得。
知道老人家就在附近,他时不时的就来看他。
当然,老人也劝了他许多次,生怕拖累了自己。
可姜迟知道,这几年国家情势不断在变好,已经有很多蒙冤的老学者陆续平反,想必,靳老也没多久就可以回京了。
这几天倒春寒,他想起老人单薄的被褥以及咳嗽了几天,不大放心,趁着下班,开着车来送些东西。

当前:第31/8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