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玉》第37/600页
吕展源站在荀玉不远处,此时就一指指向台下,不过他这位子站得极巧,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的,荀玉就正好在他手指指向的偏左一点。
荀玉眉头一挑,吕展源这是故意的。她神识一动就发现那吕展源指的是台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看上去六七十岁,这样的高龄还一副书生打扮。
就听见吕展源道:“看到没有,这老头叫李源同。哎嘿,听说他十几岁就开始参加考试,考了几十年都没考上。现在五十多了,看上去像个六十七八岁小老头。看看,像这样的朽木,就是真正不可雕也。若我是他,早就回家种地去了,还像现在这样来此丢人?”
台下的李源同见吕展源指着他,满脸错愕,接着听到那五十多岁也没考上的言论,只觉得羞愧。又听见那朽木,就连脸也憋红了,最后一句回家种地,却差点背过气去。
他被旁人扶着才没有瘫倒在地上,指着吕展源,有气无力地道:“老,老夫十几岁时参加考试,当时文采风流,你这小儿怎么知道?不过是时运不济,气运不足才没能考上,如今蹉跎几十年,真是苍天不开眼。”
荀玉在吕展源伸出手指后就不动神色地挪开半步,刚好站在一旁,此时听见旁人议论,有个年岁不小的书生满脸不悦,不甘心地道:“李老生年轻时可是常德风流人物,文章惊动百里,只是诗文欠佳不能引来神?垂青,不然早已飞黄腾达。”
这书生当年考试时,常德还流传李源同的文章,对他极为敬佩。可惜常人的心意难以两分,不能同时兼顾文章与诗词。
李源同一时文章风流,诗词就不那么过关了。加上他家不是大家大户,没有气运支持,蹉跎几十年也没能考上。
现在开窍专心研究诗词,就是为了在城隍诗会一举夺取城隍的欢心,能够在今年最后一次考试通过,得了功名。可惜出师不利,第一题体考就因为年岁太大填错三个字,如今只能看诗词的了。
荀玉在一旁冷眼旁观,到没想过去干涉什么,这神道大陆就是如此。她这几日,像这样因为气运之事屡考不中的书生不知见了多少,能个个都管吗?
倒是这吕展源明面上是讽刺李源同,其实是指桑骂槐。荀玉现在还记得吕展源与木百事在诗会开始之前,说她年岁比老太君还要大个几轮的事。
她面上不动神色,准备找个机会连带木百事一起还报回来,不过现在却还不急,毕竟百花仙子的事还没有完结,加上现在是在城隍法域,她不想节外生枝。
这时考官处一阵议论,就见一位考官将一首诗挂出。
这首正是吕展源所作的,荀玉一眼就看清诗下的署名。她一眼扫过诗词,顿时有些诧异。
荀玉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百花仙子的事,放松了对吕展源等人的监察,没想到他做这事居然与她一般,同样是描写春柳的。
荀玉猜测这是吕展源以前的诗文,此时做出。
吕展源看到他的诗文被张贴出来,按照往常诗会的规矩,张贴出来的诗文,几乎能夺第一的。
于是做十分张狂的走到前台来,对着白发苍苍的李源同道:“怎么样?所谓风流早已过去,文章做的再好又如何,没有气运支撑,还不是考不上,白白蹉跎大半辈子。”
他现在这摸样与木百事还有几分相似,礼仪道德都丢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也是近墨者黑的一种体现罢。
荀玉暗自摇头,她神识扫荡已经发现考官对吕展源的行径十分不喜,偏偏现在还这样张狂,是取祸之道。
她忽然想到什么,催动镇压在道经中的符诏。刹那,荀玉眼中的时间忽然变不同了,五色气运在她眼中浮现,这是她得了符诏后的能力――观气。
正文 第三十一章气运玄妙
吕展源在原地,明指着李源同,其实在暗指荀玉。但是他在那里说了半晌,口干舌燥,却没见荀玉又半点反应。
他心中暗道这荀玉这样能忍,却是不将他放在眼里,等她一会被考官刷下,看她还能无动于衷否?
于是不再理会,带着一帮人,到了靠前的位子。
有些书生已经读过吕展源的诗词了,虽然有人不耻他的人品,但多数人还是在他身边巴结着。
此时的荀玉已经催动了符诏,使出了观气的秘法,见到了神道大陆最神秘的一切。
世间是由何物构成的?
荀玉前世的世界,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分子原子,但来到这个世界后,荀玉从小就被教导,世间由五行之气所成。
气利为金,气生为木,气流为水,气发为火,气聚为土。
这也是修真大陆修炼的根本,所谓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粹,便成了灵气。灵气虚幻不能看见,但人为万物之灵,吞服五行精粹,借这虚幻的五行精粹修炼真实的五行之体,借假成真。
荀玉在修真大陆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炼器法门,做了个简陋的显微镜,但这显微镜下的世界却与前世完全不同。
没有什么分子原子,只有一粒一粒,连荀玉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组成了这个世界。
荀玉当时认为那就是所谓的五行之气。
若是用显微镜观察金块,就发现微粒颤动;观察草木,发现微粒生长;观察流水,发现微粒流动;观察火焰,发现微粒发散;最后观察土石,那微粒便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