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第135/152页


  他继位还不到三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运筹帷幄,以弱势地位反戈一击,剿灭最强权臣王敦。胜利后,他并没有像大多数皇帝那样安枕而卧,而是再接再厉重新规划权力格局,他扼制了琅邪王氏,甚至连刚刚抬头的颍川庾氏都被一度打压下去。以前,他面对任何困难总有办法解决,可今天,他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彷徨。
  最后的布局
  自庾亮带领群臣入宫强谏后,司马宗和虞胤便察觉出皇帝对自己的态度忽然转冷。二人心知情况不妙。
  公元325年10月12日,司马绍预感死亡临近,他火速传召太宰司马羕(艳g)、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中护军庾亮、中领军陆晔、丹阳尹温峤共七位重臣入宫觐见。召他们来的目的,自然是要授予他们托孤辅政的重任。
  下面,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七位重臣的背景。
  王导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他是江东第二大股东,目前无兵无权,却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庾亮和温峤是死党,庾亮性格激进,执掌皇宫外围禁军兵权,温峤性格温和,执掌京畿郡政务。
  卞壸执掌尚书台政务,他素以直臣著称,对皇室的忠诚度极高,与王导关系不和谐。
  陆晔是江东士族的代表,名义上是皇宫内禁军最高统领。
  郗鉴是外州藩镇势力和江北流民帅的代表。不过司马绍并没有察觉,他其实已经与王导暗中结为政治同盟。
  司马羕是司马宗的胞兄,司马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托司马宗上位,但为了强化宗室力量,还是把司马羕抬了出来。补充一句,这位司马羕即是“八王之乱”中第一个玩完的司马亮的三子,时年四十二岁。在他八岁那年,二愣子司马玮屠杀司马亮全家,司马羕得到裴楷的保护,与四弟司马宗皆幸免。在永嘉年间逃到江东的司马宗室的成员中,司马亮的子嗣成了皇室中势力最庞大的一支。
  不言而喻,这七人堪称江东政权各方势力的代表。
  通常情况下辅政重臣不过两三人,而司马绍破天荒找了七个人辅政,也是为尽可能平衡各方势力,将一方独大的风险降到最低。
  就在温峤赶赴皇宫的途中,还出了个小插曲。
  温峤半路上遇到吏部尚书阮孚。
  “阮君,来,上我的车,咱们同行一段。”他说着,便把阮孚拉到车上。
  等阮孚上了车,温峤才实言相告:“江东安泰正需要群贤同心协力。您名重天下,我想请您跟我一起入宫接受辅政重任。”
  阮孚一听,登时脸色煞白。这两天,他从宋祎口中得知宫中的是是非非,正有心远离权力旋涡,根本不想蹚这趟浑水。眼看快到皇宫门口,阮孚突然道:“我要小便。”说罢,跳下车,一溜烟逃回了家。
  七位重臣进了皇宫,跪拜在司马绍床前,静静地听候遗训。
  司马绍看人都到齐了,遂任命中护军庾亮兼中书令(皇宫外禁军兵权兼中书省政权),中领军陆晔兼录尚书事(皇宫内禁军兵权兼管尚书台政务),尚书令卞壸兼前将军(尚书台政务兼武职),其余人官职不变。
  安排完毕,他缓缓言道:“人皆有一死,我没什么可难过的。只是想到中原沦丧,百姓生灵涂炭,祖宗大仇未雪,心里无限遗憾。我死后素服入殓,葬礼规格一切从简,切勿铺张浪费。太子还年幼,继位后还有赖众卿扶持。你们都是当世名臣,自该明白同心协力其利断金的道理……另外,诸藩镇大员与朝廷互为唇齿,也应内外相继,共辅社稷……”
  司马绍说完这番话后,朝太宰司马羕招了招手:“来,坐到朕的御床上来。”
  司马羕半边屁股坐到了床沿上。
  司马绍指着司马羕,对年幼的司马衍言道:“你看看这个人。他是朕的叔祖,以后你一定要听他的话,要在朝堂上为他专门设置帷帐床,像武皇帝(司马炎)尊敬平安献王(司马孚)那样尊敬他……”
  言罢,他死死盯着其余六位辅政重臣,突然提高了声调:“往后,文武百官都要听命于太宰,朝政由太宰裁断……”接着,他死死攥着司马羕的手,“你要让祖宗在天之灵安心,如此,朕就算死了,也无悔无憾了!”
  众人个个听得是痛哭流涕,但心境却截然不同。司马羕如坐针毡,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坐这个首辅的位子。而王导、庾亮见司马羕受宠,内心更恨得无以复加。
  一旁,中书省官员将司马绍的话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写成诏书。
  10月17日,这封诏书,准确地讲应该算作遗诏,被正式颁布。
  翌日,司马绍驾崩。他在位仅两年零十个月,终年二十七岁,死后谥号“明帝”,庙号“肃祖”。按照规矩,开创基业称祖,守成明君称宗。西晋把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奉为祖,而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仅称宗,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王敦掌权,就连这个宗都还是荀崧先斩后奏争来的,若再称祖,王敦肯定死都不答应;另一方面,司马睿这个开国皇帝也确实当得有点窝囊。如今,司马绍被尊为祖,可谓实至名归,他的成绩无疑是超过了先父司马睿。
  《晋书》对司马绍评价颇高,称其聪明机断,通达人情世故。他短暂的人生就像带着剿灭王敦这个单纯的目标而来,等目标达成,他便匆匆而去了。有人怀疑司马绍被人下毒。这里要介绍一下,东晋总共有十一位皇帝,这十一位皇帝的平均年龄仅三十三岁,其中三人明确记载系被谋杀(并不包括司马绍),另有七人在二十来岁时早夭。由此,出现司马绍被害一说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司马绍到底是不是被毒死的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最盼着司马绍死的首推王导,他自然是第一嫌疑人。不过,司马绍对王导防范心最强,近两年王导又备受冷落,极少进宫,料想,他没什么机会给皇帝下毒。
  第二嫌疑人是庾亮,但庾亮失宠时司马绍已经病了。而且和王导不一样,他与司马绍之间并没深仇大恨,应该不会行此险招。
  第三嫌疑人是司马宗和虞胤。二人有宋祎帮衬,要想给司马绍下毒,可谓易如反掌。然而,二人正得宠,也没必要谋害皇帝。
  所以,理论上讲司马绍应该属于正常死亡。
  言归正传。东晋自公元318年开国至今仅八年,皇位就传到第三代——年仅五岁的司马衍手里了。
  同心协力,其利断金
  纵然司马绍临终前嘱咐众公卿同心协力,但谁都知道这是句空话。
  历阳太守苏峻见司马宗失势,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内心躁动不安。荆、雍、益、梁四州都督陶侃和驻守淮南寿春的祖约更自恃资历深厚,却未名列顾命大臣,故怀疑是庾亮暗中做了手脚,二人对庾亮恨之入骨。
  外州尚且如此,朝廷里更是火药味十足。
  庾亮左手一个中书令,右手一个中护军,他大权在握,头顶上却压着一个司马羕,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比庾亮更憋屈的是王导。再怎么说庾亮也算得了实惠,王导则依旧两手空空,只有个司徒虚衔。就在司马衍的登基大典上,王导赌气告病不出席。
  尊崇皇室的尚书令卞壸是个直肠子,他上疏奏道:“先帝刚驾崩,王公就称病,这还算是社稷之臣吗?”
  王导迫于舆论压力才勉强出席了登基大典。
  王导一边跟朝廷赌气,一边却跟郗鉴打得火热。就在郗鉴返回徐州广陵时,王导以私人名义恭送出建邺。朝臣结交藩镇历来属于敏感的问题,如果放在皇权强势的时代,搞不好连命都会丢掉。可如今皇帝只有五岁,王导毫无顾忌。
  卞壸再次上疏弹劾王导。
  王导看明白了,卞壸一直跟自己过不去,先前是被司马绍当枪使,今天,幕后主使换成了庾亮。他意识到必须得跟庾亮合作才有出路。
  虽说王导无兵无权,但他还是有足够的筹码跟庾亮谈判,一是因为他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二是因为有藩镇大员郗鉴做后盾。
  很快,王导和庾亮达成共识——两家同时扩大权力,先联手搞掉司马羕再说。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司马羕可是先帝临终前托孤的首席辅政重臣,庾亮和王导再牛,充其量也只能算司马羕的副手,能压过司马羕的只有皇帝,但皇帝司马衍年仅五岁,庾亮和王导总不能直接撺掇这孩子下诏废掉司马羕。
  办法总是有的。皇帝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却唯独有一个人说话他必须听,这人便是皇帝的妈妈,同时也是庾亮的妹妹——皇太后庾文君。
  但还是有问题,庾文君地位虽高,可先帝临终托孤时根本没提她的事。
  难不成要让皇太后进入辅政团跟司马羕死磕?不是不行,而是没必要,因为庾亮和王导找到了另一条捷径——比辅政更牛的权位——摄政。
  顾名思义,辅政指辅佐国君治理政务,摄政则是代替国君治理政务,可以这么讲,摄政权基本等同于皇帝。
  经过庾王两家联手发力,公元325年11月2日,庾亮的妹妹——皇太后庾文君宣布临朝摄政。从此,公卿的奏疏要称庾文君为“皇太后陛下”。
  庾家权势熏天,王导自然不能白出力。庾文君一摄政即推翻司马绍临终前的安排,宣布多位重臣职位调动。
  首先就是让王导任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尚书令卞壸组成新的辅政团体。王导总算捞到便宜。不过,司马绍临终前可是安排了七位辅政重臣,排除刚回徐州的郗鉴不提,另外三人又往哪儿摆呢?
  中领军陆晔转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予和三公同等的礼遇)。也就是说,他没了兵权,彻底沦为荣誉重臣。
  丹阳尹温峤职位不作变动,但不在辅政团体内。按理说,温峤是庾亮的至交好友,怎么竟被庾亮甩到一边了呢?其实,庾亮对温峤另有安排,这里先留个伏笔,下文马上会讲到。
  再说被司马绍寄予厚望的首席辅政重臣——太宰司马羕压根连提都没提。说白了,别说是首席辅政,就连搭帮辅政今后也跟他再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司马羕心里把庾亮恨得要死,却只能窝窝囊囊地接受。
  左卫将军司马宗转任骠骑将军(二品高阶武职,不属于禁军统帅),右卫将军虞胤转任大宗正(九卿之一),二人被剥夺禁军兵权均在意料之中。
  接下来,庾亮安排表亲褚翜(zhǔ shà)任左卫将军。在“永嘉之乱”时,褚翜曾保护过多位庾氏族人的安全,他和庾氏交情笃深。王导则安排赵胤任右卫将军。早年间,赵胤相继做过王导幕僚和王敦部下,他无疑属于琅邪王氏派系。
  如此,局势清晰了。庾亮和王导合伙把司马羕、司马宗打得全无还手之力,二人又进行利益交换,在各个重要岗位安插自己人。
  庾王联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二人有嫌隙在先,所以注定,他们接下来免不了要开始内斗了。
  庾氏朝廷
  由庾亮、王导、卞壸三人组成的辅政团中,庾亮因为有摄政的庾太后撑腰稳坐头把交椅,王导这个录尚书事得看庾亮脸色。而王导跟庾亮在政治理念上还存在不小的分歧。前面不止一次讲过,王导为政崇尚宽和。虽然庾亮早年也认可这一理念,但等他自己一上台,却一改旧章,推行法家政治。江东人多年来早已习惯宽松的政治环境,庾亮这么一搞,渐渐失了人心。
  再说卞壸,这位直肠子忠臣总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充当庾亮的马前卒。但凡庾亮不方便出面——尤其是针对王导的时候,卞壸就冒出来了。他看谁不顺眼就弹劾谁,大有昔日刘隗、刁协的风范。王导评价说:“卞壸岩岩(意为严厉),刁协察察(意为苛察),戴渊峰岠(意为冷峻)。”他拿卞壸与刁协、戴渊相提并论,可见心里头早把卞壸归为政敌之列。
  阮孚私下劝卞壸保持中庸之道。补充一句,这位“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在当时可是位时尚达人,他除了继承阮咸嗜酒如命的特点外,还有个现代人见怪不怪的爱好——热衷于收藏鞋子。而且,阮孚有事没事就往鞋上涂蜡,呵护得无微不至。虽然晋朝没有“爱马仕”“范思哲”这类国际大牌,但料想他收藏的鞋子肯定也价格不菲。
  卞壸听毕,不以为然,他回道:“你们这些名士个个风流洒脱,脏活累活我不干谁干?”
  阮孚看说不通,预感到朝廷会再起动荡,回到家便把族人都召到了一块。
  他提议说:“庾亮肯定会惹出乱子,依我看,咱们不如各自申请出任外州地方官,以图家族延续。”

当前:第135/15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