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白月光》第106/107页


  朱婵抬起茶盏浅呷一口,嗔道:“你还说呢?早前你进宫当伴读,留我一个人在家里无聊的紧。好不容易听说你要出宫了,才在家里待了几日,又进去了!”
  朱嫣听得忍不住笑起来:“阿婵,你怎么说的像是我犯了事儿,被扣进了监牢里去了呢?我是嫁了人,又不是犯了错。”
  朱婵撇撇嘴,阁下茶盏,说起自己夫家的闲事来。
  姐妹二人之所以两月未见,那是因为朱婵忙着备嫁去了。她的母亲潘氏与朱嫣的母亲万氏妯娌关系好,不似三房的许氏那样处处爱找茬,没事便要在背后酸两句;因此,朱婵出嫁时,万氏给足了脸面,几乎是当自己的亲女儿一般来操持,让她风风光光地嫁去了平宣侯府。
  平宣侯也是京中一等一的人家,朱婵嫁进去,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只不过那位平宣侯的嫡子,形貌似乎算不得太出众,人倒是白皙文雅,就是稍有些丰腴。往好里说,是和蔼亲切,往坏里说,那就是免不了二十年后发福了。
  朱婵起初还不大满意这点,她就是喜欢脸皮好看的,譬如二殿下那样,有一张俊脸还会花花手段哄人的男子。但平宣侯家心意做的诚,让自家的嫡子亲自上门跑了不知道多少趟,朱婵也就松口了。
  “让他少吃两口甜的,兴许就瘦了!”朱婵兴致勃勃地说。
  大抵是记着求亲时上门跑断腿的悲惨经历,平宣侯嫡子待朱婵很宽厚,处处做低。
  又坐了一会儿,朱婵忽然显露出扭捏的作态来。她攥着帕子,小声试探道:“嫣儿,你也知道,嫁了人,和在自己家里做姑娘到底不一样,多了许多要挂心的事情。比如说呀,柴米油盐,库房后院,田产铺子什么的……”
  “嗯。”朱嫣点头。
  “你是太子妃,可能不大需要操心这事儿,自有宫里的司局给你打点,但是我嘛…多少得被烦着些。”朱婵的表情更扭捏来,她不停地翻卷着那条皱巴巴的可怜手帕,道,“尤其是…家里的人还盼着我早点生个子嗣……”
  朱嫣正在喝茶,闻言,差点一口茶水呛住。
  “你才嫁进去多久呀?这就惦念上你的肚子了?”朱嫣大为不可思议,小声道,“怎么也得过个三月半年才能有消息吧!更何况,只要你夫君爱重你,迟个三两年也没什么不好的。”
  就像李络这样,难道会因为这老天判的子嗣因缘而疏远她吗?她可不信。李络要当真是这么小心眼的人,早八百年就不会娶她了。
  朱婵的面色陡然一片通红。
  她扯着那条手帕,小声说:“夫君也不急,婆母催的也还慢。但…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我从小就想养个乖女儿,给她穿穿漂亮衣服,戴我的珠钗首饰。好不容易嫁了人,心里总归急切一些。”
  闻言,朱嫣噎了一下,讪讪道:“原是如此。”
  原来不是婆母催的急,而是朱婵自己就想当母亲呢。从前在闺中可没听她这么说过,大抵是因未出阁的女儿不好讲这等话。不过,朱婵倒是当真极喜欢缝些娃娃衣服,自个儿剪编花环,这些朱嫣都知道。
  这世上有懒得生儿女的人,那就有急着生儿女的人,那也是常事。
  “听闻宫中有京城最好的千金科大夫,不知…”朱婵面庞飞上羞粉,小声道,“能不能请哪位掌科的先生帮我把把脉,看看我这身子,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
  朱嫣搁下茶盏,道:“阿婵,不是我泼你冷水,子嗣这事儿当真是看老天给的缘分。我倒是可以帮你找两个太医院的圣手来,但你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这事儿我可说不准。”
  一听朱嫣愿意帮忙,朱婵露出了喜色,抿唇道:“哎呀!嫣儿你最好了。能有个太医给我瞧瞧,我就满足了,其他的也不求什么!”
  朱嫣听了直摇头。她拿手帕拭了嘴角,推门让琴儿取了自己的腰牌,上太医院请坐科的医正来东宫瞧瞧。
  琴儿去了,姊妹二人又坐着说了会闲话。谈到家里的三妹朱妙好像也在说亲事了,但许氏眼界高,反复拒了好几个,一定要挑个高攀不起的,为此与万氏闹了好几通矛盾。一边是觉得万氏故意为难自家,用差劲的婚事来搪塞;一边是觉得许氏不知轻重,尽给府中添乱。也不知道朱妙的婚事什么时候才能说下来。
  没说多久,太医院的博太医就提着医箱到了。
  “见过太子妃娘娘。”博太医从前就是为长定宫看诊的,与李络相熟,平常朱嫣有个头疼脚酸的,也是博太医来瞧。
  “这位是宣平侯家的少夫人。”朱嫣给博太医介绍自己的妹妹,笑说,“博太医从前也看千金科,深得纯嘉皇贵妃娘娘器重。如今劳烦你替我这妹妹诊诊脉,调养身子,好让她早点偿了心愿。”
  朱婵飞红了脸,道:“劳烦了。”
  博太医捋着胡须,笑说:“这位宣平侯家的少夫人,从唇色气象来看,身体底子就好,想必是不大需要发愁的。若不放心,再让臣把下脉弦便是。”
  朱婵点头,忙将手伸了过去。
  博太医在桌上搭了软垫,将中指放到朱婵的腕脉处,略触一阵,便从药箱里取出纸笔,气定神闲说:“少夫人的身体很是康健。”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有孩子呢?”朱婵追问道。
  博太医无奈地笑了起来:“哎呀,这个,臣也说不好。”
  朱嫣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太医是太医,又不是送子观音。你问太医,太医也给不出个准数呀。”顿了顿,朱嫣又道,“不过我这里有些太后娘娘送来的备孕方子,你若不嫌弃,可以抄了去用。我被太后身旁的瓯姑姑盯着,用了好一阵子的药,可我却不觉得有什么用!”
  博太医道:“延康宫的方子,本就只是调养身体用的。太后娘娘虽心意好,不过子嗣一事,却非药物可催。”他写罢了手里的药方,一时兴起,问朱嫣道,“太子妃娘娘,不如臣也为您诊一次脉吧。离上次请安脉,也有些许时日了。”
  “好。”朱嫣信手将腕脉露出。
  博太医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好半晌都没出声。朱嫣很少见到博太医这副架势,有些疑惑,问道:“太医,可是有什么情状?”
  “……噢。”博太医回神了,笑说,“从太子妃娘娘的脉象来瞧,似乎是有喜了。虽说只有一月,不过确实是胎脉之声。”
  “嗯?”朱嫣小小地吃了一惊。
  上次博太医来诊脉还无事发生呢,这回她就有了?她可是什么都没感觉到呢!别说是察觉到一个月的身孕了,她根本没觉得自己腹中多了个娃。
  朱婵闻言,大吃一惊,竟然有些委屈:“嫣儿,你这就怀上了!还用那些话来劝我呢……”说话间,有些酸溜溜的。
  原本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来求医的,谁料到最后诊出了朱嫣有孕,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过,酸过酸,朱婵很快笑起来,道:“这可真是好事一桩,快点去告诉太子殿下吧!等你的孩子落地了,我就给他缝衣服穿。”
  朱嫣的表情有些微妙。她学着太医的模样,摸了摸自己的手腕,却是什么也察觉不到。她没学过医道,自然是不通听脉之理,只觉得手上的玉镯子滑溜溜的,在夏天摸起来挺凉快。
  琴儿张着嘴,吃惊地站在一旁。好半晌,她才欢喜地回过神来,行礼道贺:“恭喜太子妃娘娘。”说罢了,又急匆匆的出门去找宋姑姑,要小太监去里外通传报喜。


第104章 尾声
  李络匆匆行过长定宫的转廊。
  他的脚步走的急, 身后几个宫人都跟的踉跄,一路小跑着追, 口中道:“太子殿下, 请慢行,小心着些脚下……”
  虽说口中这么讲着, 但宫人心底也清楚, 太子殿下恐怕是慢不下来的。
  太子本在前朝,长定宫里传来了消息,说太子妃娘娘诊出有喜了。他立时便放下了手中事, 脚步不停地回了后宫。
  “嫣儿!”
  李络双臂撑开门扇,大步跨入门槛内, 一路急赶的气息仍未平复。
  珠帘后簇着一群宫女, 朱嫣正坐在上首, 身旁陪着她的堂妹,宣平侯府的少夫人。宋姑姑与琴儿皆是一副喜色, 下首则有两个太医, 正在拱手道贺。
  见太子突然归来了, 一群宫人黑压压起身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李络打起珠帘, 目光扫过宫人与太医,最后慢慢落在了妻子的面庞上。朱嫣正半低身子向他行礼,他忙伸手将她扶起,压低了声音,问道:“你…有身子了?”
  朱嫣没抬头,反倒是垂的更低了些, 像是不大好意思回答这话似的,耳根有淡淡的红色。旁边的博太医笑了起来,抚着白须道:“娘娘不答,老臣代庖。错不了了,臣与这位丁太医都诊出了喜脉,恭喜太子殿下。”
  等博太医说罢了这话,朱嫣才像是有了底气,点了点头,嘟囔道:“太医…是这么说的,那就是没错了。”
  她的面颊也染着很淡的绯色。
  李络的眸光轻轻一晃,捏着她掌心的手不由攥得紧了些。
  “……这是好事。”他喃喃地说着,少见地在宫人前露出了很明显的笑意,“当真是一桩喜事。”他松开了朱嫣的手,背过身去,发出了很浅的笑声。
  好半晌后,才清咳一声,转过身来,又恢复了平日淡薄的面容,对宫人道:“差几个人手,去延康宫与御书房;再叫人和岳父家报一声喜。把司局的掌事叫来,孤有事要叮嘱她。太子妃有孕,此乃大事,不可轻待。”
  宫人们得令,应了声“是”,有条不紊地动了起来。
  李络想了又想,忽而对应公公道:“还要再写一封信,给在京城养老的黄嬷嬷。小时她就盼着我能做父亲,如今这喜事当真来了,应该与她说一声。”
  应公公有些诧异,想起先前从落魄时一起过来的黄阿姐,心中不由有些感慨。太子殿下竟还记得已经出宫的黄嬷嬷的养育之恩,这如何不叫人心酸呢?
  “是,是,老奴今日就差人去送信。”应公公哽咽着说。
  纷纷罢了,李络扶着朱嫣在椅上坐下。朱嫣还是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脸上一片绯红,像是个煮熟的番茄。她自觉面上的热烫丢人,就将面孔轻轻地侧开了。
  “嫣儿,你以后可要小心些身子了。”李络轻轻地拍了下她的手背,说道,“可别和以前一样胡闹,尤是不要再到处追着鹦鹉跑闹了。”
  朱嫣听了,有些懊恼,拽着手帕答道:“知道了!知道你心疼你的宝贝鹦鹉。”

当前:第106/10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