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发家史》第123/124页


“那你的红颜知己呢?你可舍得她们?”左慈笑着问道。
“老头,你们不是说过,我可以带她们回去吗?”一听这话,李默然立刻瞪大了双眼。
张道陵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小友,我们是骗你的!她们是这个时代的人,如何能够跨越千年,回到千年之后?”
李默然嘴角抽搐,要说权力他还能够放下,可是红颜知己,还有自己的孩子,自己却是实在放心不下,良久,李默然才长长的叹了口气,好似放下了什么包袱,说道:“既然这样,李某,就留在这里吧!”
张道陵三人听到这话,哈哈大笑,齐声说道:“恭喜小友啊!”
李默然有点迷糊,问道:“何喜之有?”
张道陵说道:“小友,天命七宝,你可知它们有何用处?”
李默然皱皱眉,天命七宝说起来他还真的不是很清楚都是什么用处。
“早些年,我们和你说过,天命七宝,可以逆天改命,送你回去,确有其事,不过,它们却是不能把原本就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或物带回去,除此之外,天命七宝还有一个用处!”说着,张道陵的神色严肃了起来,继续说道:“天命七宝,可以镇压汉人气运!”
“气运?”李默然一头雾水的问道。
“没错,本来镇压汉人气运的,是九鼎,可是从秦二世开始,九鼎就已遗失了,汉人的气运一直散而不聚!”
“没有九鼎,若是想要镇压气运,就只能靠左辅右弼,或是天命七宝,左辅右弼,右弼,从没有人见过,可是左辅,你是见过的!”
“是什么?”李默然莫名其妙的问道,有种听天书的感觉。
左慈神秘的一笑,吐出了三个字:“和氏璧!”
“你是说……传国玉玺!”李默然一惊。
于吉点点头,继续说道:“可是,传国玉玺在前不久就不见了,正因为如此,大汉气运哄然崩塌,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传国玉玺,那个时候,玉玺在袁绍手中。”
“本来,若只是如此,倒也不妨,无非是重新找一个能够一统天下的明君,让他执掌和氏璧就好,可是,倭国的女皇却偷偷的潜入我中原,用秘术,盗走了和氏璧中的气运!”张道陵冷笑道,“我们和她打了几天,终于把她击伤,可是被夺走的气运却回不来了,于是,我们只好再找人选,让他集齐天命七宝,来代替和氏璧,镇压气运!”
“如今天下三分,你已有根基,气运也在不断凝聚,只要保管好七宝,早晚能够平定天下!”
李默然听完,良久无语,最后,默默的起身,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
从峨眉山回来以后,李默然就绝口不提登基的事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连貂蝉几女也是猜不透,只有贾诩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实在忍无可忍的众文武,只好私下里商议,如何才能让主公登基,法正更是言之凿凿,自己愿意身先士卒,死谏主公。
于是,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一场阴云慢慢聚集……
第二天,大朝议。
刚刚已进入大厅,李默然就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气氛。
早在昨晚的时候,贾诩就偷偷的告密了,李默然当然知道这些人是要干什么。
果然,还没等李默然坐热,法正就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如今汉中百姓……”
“汉中百姓全都盼着我登基呢,是吧!”李默然懒洋洋的问道。
法正傻眼了,愣在那里,半天无语。这是什么个节奏?
“好了,不就是登基吗?曹丕小儿都能登基,孙权都能登基,我登基也没什么了,文和,这件事你安排一下!”
说完,李默然潇洒的挥挥手走了,留下一群傻眼的文武。
说好的三劝三拒呢!说好的死谏呢?说好的苦情戏吗呢?主公,你不按套路出牌啊!
这一刻,这是所有人的想法……



第六十二回 天命轮转(大结局)
峨眉金顶之上,鬓角已经发白的李默然默默站在峰顶,静静的看着远处东方瑰丽的日出。
身后,站着三个年轻人,身着明黄色的锦衣,一个神态肃穆,一个满不在乎,还有一个痴迷的看着金顶日出的奇观。
这三个青年,都是李默然的儿子,为首的,是李默然的大儿子李瑾,表字伯仁,二儿子李建,表字仲武,三儿子李诗,表字叔韫。
大儿子是红玉所出,二儿子是甄宓所出,小儿子则是文姬所出。
这几年,在李默然的教导下,三个儿子也是逐渐展露出了天赋,大儿子稳重,是个储君的好材料,二儿子好武,深得李默然和军中大佬的真传,至于小儿子,则是继承了文姬的才华,诗词造诣让人惊叹!
“壮哉!”良久,李默然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白气如剑,射出很远。
面上满不在乎的年轻人咧嘴一笑,说道:“父王的功夫越发高深了!”
李默然淡淡一笑,说道:“功夫再高深,又能如何?昔年吕奉先天下无敌,还不是被害白门楼?”
先前说话的年轻人咧咧嘴,不说话了。
又站了一会,李默然才说道:“走吧,该去祭拜你们的母亲了!”说完,当先离开,三个青年跟在后面。
来到了一处风景极佳的地方,李默然熟门熟路的在前面领路,跟在后面最年长的青年看着寥寥几处坟包,有些好奇的小声问道:“父王,敢问这几处……?”
李默然缓缓站住,良久,才说道:“瑾儿,此处所葬的,除了你们的母亲,还有父王的几位师傅,他们皆是陆地真仙,若非他们,父王不知死过多少回了!”
“好了,父王要陪你们母后一会,你们上柱香,先回大殿吧!”
小儿子李诗双目通红,率先接过香烛,点燃后插在了香炉中,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李瑾和李建也是上了柱香,轻轻的拍了拍自家三弟的肩膀,因为这里埋葬的正是李诗的生母,蔡文姬。
看着三个儿子默默走了出去,李默然哑然一笑,拿出一葫芦酒,坐到了墓碑旁,自从称帝之后,已经过去了十年,文姬向来不喜欢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一直不肯和李默然一起练气,再加上年轻时守寡,被掳到匈奴一年多,身子骨大不如前,生下了李诗之后,就元气大伤,五年前终于没能撑过去,丢下自家夫君和儿子,撒手去了,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李默然为此消沉了好一阵子,本来李瑾三兄弟的意思是要择风水宝地,修建皇陵,可是文姬却希望能够葬在峨眉山上,于是李默然当即拍板,在峨眉山上修建了宗庙,按照文姬的意思,一切从简,直接葬在了金顶山上,和张道陵三老相距不远。
看着眼前墓碑上刻着的“孝昭静淑明惠文妃蔡氏文姬”字样,李默然眼圈一红,默默的拔掉了酒葫芦的塞子,狠狠的灌了一大口。
这个谥号,按理说是不合规矩的,文姬虽然受宠,可毕竟只是嫔妃,可是自从登基之后,李默然也没有再纳妃子,始终是一后三妃,再加上李默然威望实在是高的没边,一众不满意的大臣也只能默默吃瘪。
“文姬啊,你都走了五年了,这五年,诗儿的才学是越来越好了,你应该很高兴,瑾儿和建儿也很不错,你也无需挂心啦!”
“早些年便让你随我练气,你偏偏不听,如今可好,抛下我一个,唉……”
“蝉儿,宓儿身体也很好,只是玉儿最近身子骨是越发不如从前了……”
“等我百年之后,我便埋在这里,来和你作伴……”
说着,酒劲上涌,李默然终究是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梦里,文姬坐在小亭子里,素手弹琴……
李瑾在外面等了一会,有些不放心,又回转回来,看见自家父王酣睡在墓碑旁,微微苦笑,解下身上披风,披在了李默然的身上,回身示意两个弟弟噤声,安静的等在了外面……
建安十五年,汉中王李默然退位,长子李瑾继位,封其父为武烈帝,改元安平,武烈帝退位后携皇后,玉妃,洛妃至峨眉山,潜心静修。
安平十五年,皇后大行,全国缟素,后葬于皇室宗庙后,追封“孝烈恭敏献明惠昭惠天俪圣武皇后”。
皇后去世后,太祖悲痛欲绝,几次晕厥。
安平二十年,武烈帝大行临终之时,留下诏书,将天命七宝封存于皇室宗庙,非遇亡国之机,不可取出。
《后汉书・汉中王本纪》:……安平二十年,武烈帝崩,缟素三月,终年七十……
峨眉山,金顶冠。
刘教授紧张的看着眼前不断挖掘的工人,不时叫上两声:“小心些,千万要小心!”
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男子急匆匆的来到了刘教授面前,怀中抱着一摞的材料,说道:“导师,关于汉中王的全部资料都在这了!”
“好,快拿来我看看!”刘教授急急忙忙的说道。
接过学生手中的材料,仔细翻了半天,刘教授才满足的舒了口气,说道:“没错了,就是这,汉中王的陵墓应当就在这宗庙后面,汉代的古墓,除了曹操墓,我们已经找到了两处!”

当前:第123/12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