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调查》第2/28页



  说通俗一点,是要搞清楚官员和富人――主要是富人,是如何影响并最终改变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和思想感情;

  说文雅一点则是,我们想通过权力中国、财富中国、文化中国三者相互对抗、撕扯、合流、交融的全过程,来解读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灵魂的搏斗、挣扎和最后的变异……




创建时间:2005-1-22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篇:吓人一跳的大背景――摇摇欲坠的基础教育

  我们在关注当代中国的精神堕落时,首先指向了知识分子群体的道德缺陷。而知识分子中,我们的关注重点又是许多教授学者的腐败。这不是要证明教育界是当代中国道德滑坡的“重灾区”,而是因为校园原本是一个最不该腐败的净土,因为校园比任何一个机构更能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前途――那里不仅集中了一个民族的知识精英,还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可以不夸张地说,对当代社会来说,教育的质量决定一个民族的质量;今天有什么样的校园,一二十年后,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再往大里说:中国校园的命运和前途,将决定中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因此,我们谈中国人的精神品质、谈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就不能不把视线投向中国的校园……

  先从中国教育的大背景说起。

  1、教育经费投入低,基础教育负债高

  2003年3月6日,财政部长项怀诚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称,中国2002年全国财政教育事业费为2640亿元。

  这个数字很低:中国一年的教育投入,还比不上职务消费的两个小项――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只占中国经济总值的百分之三点几,远远低于联合国建议的百分之六的标准。

  与教育投入短缺相对应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负债总额急剧上升――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004年6月23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说,“经审计调查17个省(区、市)50个县的基础教育经费,发现存在基础教育负债严重。

  李金华说,50个县2001年底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亿元,增长30%;到2003年6月底,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最高的四川省小金县负债达到地方财政收入的6倍多。同时教育负债面也很广,有些县80%以上的中小学都有负债,宁夏中宁县中小学负债面达96%。债务已经成为县乡政府和学校的沉重负担。”

  教育经费投入低,负债高的结果是,学校乱收费成了当今中国久治不愈的顽症。

  还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004年6月在全国人大所作审计报告中的数据――

  李金华说,“50个县基础教育收费规模仍呈增长趋势。2002年收费总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学生人均负担469元,增长4.68%。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50个县中有45个县存在此问题,2001年以来共违规收费4.13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规出台政策收费2.46亿元,中小学自行违规收费1.67亿元。江苏省溧水县10所中小学违规收费达3049万元,占同期全部收费的39%。”

  据新华社的消息,教育乱收费问题已经引起了执政党最高层的关注,中共政治局常委吴官正责成相关部门对教育乱收费问题进行调研,并强调,对那些仍然我行我素、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全国共发现教育乱收费问题2566个,清理取消违规收费项目累计361项,109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铁明研究员说,‘一些重点学校每年收的赞助费超过千万也不稀奇。’据一些教育专家保守测算,十年来教育乱收费总额超过2000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9月3日)

  2000亿!而我们轰轰烈烈搞了十年的“希望工程”,募集资金只有20亿。

  2、天怒人怨说教育

  学校乱收费已经让许多贫困或不太贫困的家庭,不堪负担子女的教育;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最近几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以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的发言为证:

  ――从教二十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于小文,在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二次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教育是国家一项根本性的事业,应当最纯洁、最重要。但是现在一些学校的暴利问题突出,甚至有人称教育为一个暴利行业”;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对教育的高收费表示了强烈地关注,他问,“教育收费已经成为部分家庭的沉重负担,是因为教育成本增大了,还是滋生了一些人的腐败?”

  教育暴利与教育腐败是一对双胞胎,这是最近几届“两会”代表、委员普遍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新华社记者(翟伟、刘军、奚彬)的报道:

  在江苏代表团驻地国谊宾馆大堂,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赵奇僧代表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去年,一位同事的孩子中考时距当地重点中学录取线差1分,最后花了4万元才获得一个入学名额。“要上学吗?拿钱来!”把教育扭曲成一种赤裸裸的商业活动,把本应由政府投入的教育投资,变相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这对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对此,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代表发表了看法。“最近新闻单位报道的有关沈阳市教育收费情况,就让人心中不平。每年沈阳市小学新生入学和初中(民办公助)招生,市物价局规定每名学生只收9000元,但到了各学校则变成漫天开价,有的收2万,有的收3万,甚至收5万,令学生家长苦不堪言。这种情况必须下决心治一治了。”

  更大的腐败集中在高校。赵奇僧代表说,“一些地方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滑坡无人关注,教师岗位津贴却大幅上升。据调查,一些高校平均每名教师仅工资、津贴等收入加起来就有六七万元,远远超出当地公务员的薪金。华北地区一沿海大城市所做的统计表明,高校教师如今已被列入高收入阶层。单靠国家拨款,教师无论如何也无法跻身富人行列,‘吃学生’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做法难道不是教育腐败吗?”(新华社记者翟伟、刘军、奚彬:《要上学吗?拿钱来!――人大代表痛斥教育领域腐败之风》)

当前:第2/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