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奔雷》第19/123页


试读杜甫远客夔府怀念长安的“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的名句,可以想像这座古都的沧桑。

常护花香芸龙飞一行在黎明时分抵达,残月晓风中

经过霸桥。古老的长桥静静地卧在波心,没有啼鸟,天才拂晓,一弯残月挂在碧蓝而澄清的天际,晨风吹拂,柳枝摇曳。

这柳枝几十年来曾系住了离愁,又浇濡了清泪,多少送别的人们在这里怅望云天而依依不舍,渭城朝雨使柳色更清新,然而西去阳关便故交零落,不论是天伦的离合或友朋的聚散,这柳枝是象征着恩情和道义,魂和梦,心和影,虽然隔别了长安而永恒地契合,流浪到天涯海角,飞越过关山万重也罢,这拱桥柳枝便是游子归思的浮标,终古荡漾着人间的理想。

常护花他们却是另一种心情,他们当然不是为游玩而来。一行是十八人,都作客商装束。

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三百多个御用杀手分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身份进去,他们这样做,当然是避免惊动司马纵横等人。

他们已经推测到司马纵横下一步的行动,及何以要利用欧阳绝,只希望及时能够制止。

这推测说来简单,事实耗用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只有他们能够耗得出。

行动方面他们可以说非常迅速,但到底被动,而主动的一方,无论如何都抢在他们之前。

在他们进入长安城同时,事情又已有了变化。

汉唐以来,长安的寺院很多,有佛教的,也有回教的清真寺。

那座清真寺在化觉巷内,只要在附近经过都不难发现。墙是短墙,墙内木牌坊高耸,非常触目。

那座木牌坊雕镂精巧,上刻“敕赐礼拜寺”五字,两旁小字因为年久风蚀,加上“蒙尘”,剥落模糊,已不可辨。

寺院正门也有“敕赐礼拜寺”匾额,再入中门有阁,阁后有亭,额曰:“一真”,旁书:“建文元年四月兵部尚书铁铉重修。”

再后即大礼拜堂,堂前阶上左方有“清官石”一座,石上铁钉累累,据说为官者至寺中,以铁钉嵌石内,廉者则立入,贪者则否,故称之为“清官石”,一名“定官石”。

礼拜堂庄严又华丽,壁画鲜明,承尘所绘的花卉图案秀丽非常,中有图形,绘成阿拉伯文的图案字。

壁后护墙板上左右有二板,俱刻图形,既怪且异,四壁皆阿拉伯文,赞美:“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乃主钦使”的主要教义。

堂前左庑下,有唐天宝元年所撰的创建清真寺碑石一块,禅坐已破,臣置庑下,中有破缝。碑高达五尺,阴刻文:“天宝年建古刹碑。”

据说,回教徒称该教入中国之始,都是以此碑为依据。

礼拜堂内这时候还没有人,寺院中各处亦是一片清冷,一只老鸦栖在碑石上,也不知道受了什么惊吓,突然叫一声,振翼惊飞起来。

一点寒光即时飞越长空,打在那只老鸦上,从眼睛穿过。

暗器这样迅速已经罕见,准确到这个地步更加少有。

乌鸦又发出一声怪叫,曳着一缕鲜血堕下来,双翼狂拍,掀起了一团砂尘。

这一团砂尘静止之后,周围又回复一片死寂。

二十丈外的一座高塔上,那些人都看在眼内,但都没有一个说话,只是露出惊讶之色。

那些人大都是回教徒装束,腰挂弯刀,也绝无疑问,那是真正的回教徒,这绝不难从他们的装束外形看出来,一般人绝难装得那么像。

他们其实一共只有七个人,六个是回教徒,一个却是一般汉人。

那是个年青汉子,相貌清秀,有如女子,肤色亦非常白暂,光滑如白玉,现在却给绳子缚在一条柱子上。

六个回教徒都是中年人,每一个都很魁梧,目光有如鹰隼,盯着那边的碑石。

居高临下,凭窗外望,他们当然都看得很清楚,却是在那枚暗器出现之后才知道有那枚暗器的出现,细顾暗器来处,却看不见有人,目光随即回到碑石上。

一个声音也就在这时候响起来:“那只是要试试我们的反应。”

语声甫落,一个人幽灵般从柱子后转出来,那个人有如竹竿般,比那六个回教徒几乎都瘦上一半,目光却远比他们凌厉。他也是回教徒装束,衣白如雪,唇上两撮胡子,既浓且黑,一道血痕也似的朱线由眉心直画至鼻梁,看来是那么怪异。

一个回教徒随即问:“那到底是什么暗器?”

“机簧暗器,用不着大惊小怪。”幽灵般的人转向柱子上捆着的汉子:“贺升,你那个头儿用的是什么机簧暗器。”

贺升只冷冷的看了幽灵般的人一眼。

当前:第19/1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