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第2/85页


万斯将视线重新落回报告,开始阅读。
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的热带雨林中出现了新生物种群。若任由这种生物繁殖,不仅对美国国家安全保障有重大威胁,甚至可能导致全人类面临灭绝。1977年由施耐德研究所发布的《海斯曼报告》中,已就这一事态做出过警告。
万斯将报告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了几分钟,然后将身子靠在沙发背上。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次会议要邀请科技顾问参加了,于是语带讥诮地说:“这不会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写的吧?”
沃特金斯仍然用公事公办的语调说:“这是可信的情报,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分析员详细调查后的结果。”
“好了。”万斯打断道。这份报告让他倍感不快,不是报告的内容,而是报告本身就不该存在。“我想听听加德纳博士的意见。”
发言权被礼貌地转移给了一旁待命的五十岁左右的科学家。加德纳支支吾吾地说:“二十世纪后半叶就有科学家预料到会发生这场危机。总统简报里提到的《海斯曼报告》,只是反映相关议题的资料之一……”
这一本正经的回答让万斯再次感到震惊,除了感慨科学家的所思所想已超出他的理解能力外,还有一种从心底涌起的屈辱感。出现了将导致人类灭绝的新物种?谁会相信这套鬼话?
“博士,你也认为这条情报可信?”
“只能说有可能。”
“我准备了一份《海斯曼报告》。”沃特金斯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新材料,“相关的条目下已经贴了标签。就是第五节。”
万斯扫了一眼这份上世纪写的报告。待他读完,加德纳博士便说:“这次的情报是间接获取的。除了发出情报的人,没人能确认这种生物的存在。我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派特工前去调查情况。”
沃特金斯接话道:“现阶段处理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成本也不高,估计几百万美元就能解决。不过,必须严格保密。”
“有没有具体方案?”万斯问。
“我已命令撰写《海斯曼报告》的施耐德研究所筹划应对之策,本周末就能提供选择方案。”
这话听起来不错。万斯的大脑飞速转动。作为战争当事国的总统,最好能尽快将多余的麻烦处理掉。他现在对这个问题深恶痛绝。
“就这样吧,方案出来了再给我看。”
“好的。”
早上的每日例会结束后,在九点开始的阁僚会议上,这些问题又被提了出来。经过短短两分钟讨论,国防部长拉蒂默总结道:“这是生物学上的问题,交给施耐德研究所解决就行了。”
最后,在总统的倡议下,所有人都低下头向上帝祈祷。
会议结束后,中情局特工进入内阁会议室,回收发给阁僚们的总统简报复印件。作为最高机密,这份材料必须送至兰利的中情局总部保管。2004年夏末举行的这次会议上,提及了什么情报,讨论了哪些问题,知晓答案的人全世界不足十个。

第2章 海斯曼报告(1)

1
漫天沙尘中,三辆被改装成装甲车的gmcsuburban正在飞驰。最末那辆大型suv的后门敞开,载货平台上放着一张掉了腿的沙发,面朝后方。乔纳森·“猎鹰”·耶格正坐在这个临时搭建的射击平台上,目光炯炯地监视着后方。
还有五分钟才会抵达位于安全地带的宿舍。在巴格达长达三个月的工作总算要告一段落。
雇主西盾公司分配的全是保护来访者的任务。美国的报道组、视察战后复兴进展的英国石油公司董事、亚洲小国的大使馆工作人员——世界各国的重要人物走马灯似的到访,而保障他们安全的就是耶格及其同事。
开始执行保护任务时,强烈的阳光仿佛能刺穿肌肉,但现在已温和许多。傍晚时分,即使穿上防弹衣和沉重的战术装备,也会感到几分寒冷。随着气温的下降,这座布满灰黑色低层住宅的城市愈显荒凉。从明天开始就是长达一个月的假期,耶格却高兴不起来。他想留在巴格达。这里没有文明城市那样的和平,但对耶格来说,却是个虚拟游乐场。
低空掠过住宅屋顶的直升机、划破夜晚宁静的迫击炮弹的破空声、被遗弃在荒漠中的战车残骸,还有那总是漂浮着尸体的底格里斯河……
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五千两百年间,这里历经战乱。在二十一世纪初叶的今天,这里又遭到新敌人的入侵。尽管入侵的异族文明打着政治的名义,但真实目的无疑是深埋在地下的丰富石油资源。
耶格也明白,这场战争毫无正义可言。不过,正义与他无关。重要的是,这里有可以挣钱的工作。假如返回家人身边,他将面临比战场更加残酷的现实。只要留在巴格达,即便无法陪伴独子,他也能用“必须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来为自己开脱。
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是美军的m16突击步枪发出的。不过,没听到敌人的ak47的枪声,应该没有发生真正的战斗。
耶格收回视线,看见一辆小车正从后方的车队中疾驰而出。透过太阳镜,耶格辨认出那是一辆古老的日本车。这种车型在巴格达很常见,搞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恐怖分子对其青睐有加,因为这种车在冲入袭击目标之前,不会引人注意。
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耶格的视线逐渐聚焦。suburban车队走的这条干道是所谓的“杀戮地带”,出发前举行的会议上给出过警告。过去三十天,武装分子的攻击目标发生了变化,从美军士兵扩展到了私营军事公司雇员。在这短短几公里的道路上,已有十多名警卫遇害。
无线电通话器中传来车队开路车的声音:“右前方路侧发现不明车辆,停在立交桥下。早上那里没有车。”
那很可能是载有简易炸弹的车辆。武装分子肯定在远处监视着这条干道,手指就放在遥控引爆装置上。虽说是简易炸弹,可一旦爆炸,照样可以掀翻装甲车。
“怎么办?回去吗?”
“等等,”耶格对着嘴边的无线麦克风说,“后方有一辆小车在接近。”
那辆日本车离他们只有五十米。
“下车!”耶格右手举起m4卡宾枪,挥舞左臂,向跟踪车打手势。但那辆小车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速追了上来。
“启动干扰电波。”警卫队队长麦克风弗森命令道。恐怖分子通常会使用手机遥控引爆,只要发送干扰电波就能阻止爆炸。
“正右干扰电波发射。”先头车辆答道。
麦克风弗森指示道:“径直往前冲,把跟踪车赶走!”
“明白。”耶格答道,然后再次扯开嗓子命令日本车后退。
对方置若罔闻。布满沙尘的前挡风玻璃后,露出伊拉克司机充满敌意的脸。根据私营军事公司安保人员的交战规则,耶格立即开了枪。射出的四发子弹击中日本车保险杠前的地面,水泥碎片四溅。
尽管遭到警告射击,小车的速度却没有丝毫减缓。耶格抬起枪口,对准了引擎盖。
“小心简易爆炸装置!”
无线电通话器中刚传出麦克风弗森的怒吼,车体就随着低沉的爆炸声颤抖起来。发生爆炸的不是前方的立交桥,而是距离耶格的枪口数百米的后方道路。路旁孤零零矗立的椰枣树被升起的黑烟笼罩。又有一个心怀强烈信仰和憎恨的人死了,这是巴格达司空见惯的一幕。倘若后方的小车也发生同样的事,耶格会被瞬间炸成肉泥。
耶格省去了第二阶段的警告射击,将m4的枪口对准司机。瞄准器中,红色的光点飘移到伊拉克人的鼻根附近。
别闭眼!耶格在心中朝司机大喊。别让我看见恐怖分子自爆前一刻的悲壮表情,否则我就会开枪。
伊拉克司机的脸上第一次闪现出恐怖的神色。他是打算自杀吧?耶格加大了扣在扳机上的力道,瞄准器中的男人骤然缩小。那辆小车终于减速了。
忽地,黑暗笼罩了路面。suburban车队从立交桥下穿过,停在桥下的不明车辆也没有发生爆炸。
待跟踪车辆改变方向之后,耶格报告说:“后方安全了。”
“明白。”麦克风弗森从前面第二辆车上答道,“回基地。”
耶格想,难道小车司机不是恐怖分子,只是挑衅我们的普通市民?立交桥下的那辆车也没有装载炸弹,只是凑巧熄火了停在那里?
这些都不得而知。唯一确定的是,自己被人抱以强烈的仇恨,因此感到恐怖,并且萌生了杀害一个自己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的念头。
三辆装甲suburban在美军检查站接受完检查,穿过防止装有炸弹的汽车闯入而设置的弯路,进入安全地带。这里是首都的中心,过去是统治这个国家的独裁者的宫殿。
西盾公司的住所就在路边,与宫殿相隔不远,是一座由水泥和砖建成的两层建筑,外层的涂料已经剥落。这座建筑的房间出奇地多,没有人知道它在被租给私营军事公司前是干什么用的,也许是政府机构或者学校宿舍。
车队停在前院,六名警卫队队员从车上下来。所有队员,包括耶格在内,都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即“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出身。大家互相击拳,庆祝任务完成。奔至车旁的维修组组员发现,打头车辆的车身侧面有被高性能狙击枪击中的痕迹,却并不在意。这类情形他们已司空见惯。
“‘猎鹰’,”麦克风弗森叫住了朝宿舍走去的耶格,“不用写报告解释你为什么开枪。今晚在屋顶开派对。”
“明白。”耶格咧嘴一笑,以示谢意。麦克风弗森是要开派对欢送自己吧?明天接替的人来后,自己就要孑然一身离开队伍了。这一行的规则是,工作三个月休息一个月。下次归队的时候,说不定与自己共事的就不是现在这拨人了。倘若被不长眼的子弹击中,说不定就阴阳永隔了。
“打算怎么休假?回国吗?”
“不,去里斯本。”
麦克风弗森知道耶格为何会去葡萄牙,于是微微点头道:“加油!”
“好。”
耶格返回二楼的四人房间,将m4卡宾枪放在高低床的床铺上,卸下战斗装备,放入柜子。发给他的武器弹药必须留在这里。搬家的时候,背包里只用装少量个人物品。
耶格收拾包袱的手突然停住,他看到了贴在柜门上的家人照片。那还是六年前全家正处于幸福之中时拍的,地点是北卡罗莱纳州的家中。耶格和妻子莉迪亚、儿子贾斯汀坐在客厅的长椅上,对着照相机微笑。坐在耶格大腿上的贾斯汀,个子还很小,即便伸开双臂,也没有父亲的身体宽。他继承了父亲的棕发和母亲的蓝眼,纯真的笑容像极了母亲,发起脾气来则跟特种部队出身的父亲如出一辙。夫妇俩经常讨论将来这孩子会更像谁。
耶格将照片夹入读到一半的平装书里,接着取出手机,给里斯本的妻子打电话。两地的时差有三个小时。那边应该刚过午饭时间,但他知道,医院中的莉迪亚是不可能打一次电话就能找到的,于是他在语音信箱中留了言,让妻子听到后打回来。他快速做完了m4卡宾枪的保养,带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返回宿舍一楼。
娱乐室中热闹非凡。不大的房间里放着破旧的电视、沙发、咖啡机,还有可以自由使用的电脑。他没有与边上网边说笑的同事混在一起,而是将自己的电脑接入高速网络。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失望,但还是打开了学术论文搜索网站。
果然,今天仍然一无所获。网上找不到一篇关于“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治疗取得突破的文章。

当前:第2/8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