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北大人》第5/31页



北大的学生都懂得,个『性』是融合在人群中的。不管你是第一,还是并列第一,你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孤军奋战无异于自取灭亡。个体时代中,人人都以个『性』为核心,和别的个『性』竞争,的确很难进行沟通,正因为难,所以更要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当个『性』处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时,就会少一些致命的攻击。

假定你现在遇到了困难,你仔细想想,能够给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是谁?当然不止一个,你把他们一一写出来。如果你一口气写出八个名字,你的人际关系真好,你能做成你想要达成的事。

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指出:我们以个『性』为中心来与人交往,但不可以自私的心态去要求他人。这一点,应该随时警觉,因为交往的目的在于合作。

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生活中的法则在很多方面都不止一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与不对,那是学生的答案。关键要做出最佳的形势判断,客观地分析合作的条件和现状。许多人在合作时,盲目地坚持己见,结果把合作搞得像一场概念争论,他只想赢得自利,把合作置之不顾。这样,看法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观点上也许就噤若寒蝉,觉得受到了伤害,只好退缩进心灵,把合作的门关上。他人会因此终身对他持有异议。要记住,观点不同,并非不正确,从他的角度看一看也就可以明白。

在合作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合作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1)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举他人。既然你和他人正在合作,就要承认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智力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在他那一方面是有些东西你是不具备的。

(2)正确的行为。在合作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这是必须的最本质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时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相互倾听他人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点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

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合作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合作中掌握住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的个『性』,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以自私而表现出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

(3)合作的真义是彼此的关系。合作的是人,言谈是一种途径。

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用意,为什么?心意想通,当然如此。

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

朱光潜指出合作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合作时,应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他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被误解。合作的语言就是不断地翻译,你倾听他人说的,翻译成他人所想的;同样,他倾听你的话,把它译成你所想的。双方情绪抵触就会出错,犹如把日语当成法语用。

合作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机和心情。要在合作上取得长足进步,能够在需要时,在图形策划周边轻易写出八个人。你就必须内外兼修。

北大学者强调,要使合作顺畅,须得严格把握住合作的动机和内容,彼此都要学会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充满情感氛围的说话,更容易交心。既然彼此交心,耳朵就仅仅是倾听的中介。如果预先预测结果,很容易有个保守立场,心理也尽力排斥他人对保守立场的靠近。如此,则将失去了解他人的耐心。不能先了解他人时,自己的表达也会有所保留,畏惧表『露』自己的观点。

要把自己表达清楚,就要先了解别人。也就得知已知彼。合作的最佳境界是彼此都浑然忘我。彼此全神贯注、完全投入,都能够超越自私,放下固执的包袱,都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问题。这需要有足够的个『性』恒定相支持,否则,就不存在合作,而是其中一方不经意间做了对方的俘虏。

合作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认同需要勇气、耐心和个『性』恒定。勇气使你能舍去自己的执著,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个『性』恒定是要使自己不至于受他人情绪牵引,不人云亦云。认同就是他愿意接纳他人,他人也愿意接纳你。

鲁迅曾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书生这天突发奇想,如果世界上只有他和他心爱的姑娘,免除了一切人际烦恼,那多好呀,但稍后他又一想,不行,还得有一个卖烧饼的,不然,吃什么?

一个生活在世上,不可能离群索居,必定要和别人打交道。从另一方面讲,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有助于我们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俗话讲:"多个朋友多条路。"如果人际关系恶劣,你就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碰壁,从而让失败和沮丧包围你。

但与人打交道,又似乎非常难。明人吴从先说;如果太深于世故,就会在人际关系中多泛泛之交,或无原则地随波逐流。而如果不谙于世情,不懂人际的方法,就不容易与人相处。他感叹:处生(即处世)真难呀!

那么,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答案是:有。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曾提出过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的原则和具体办法,值得我们参考。

要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观念,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他人也与你一样重要。你不能总要别人尊重和关心你,你也要尊重和关心别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

北大的一位学社会学的硕士曾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哪一个字是人们常用的。结果发现是"我"字。在500次电话对话中,"我"字用了3900次。

"我"、"我"、"我"……许多人正是由于太看重了"我"--"我的感受","我的意见","我的利益","我的面子"……而忘了尊重别人的感受、别人的意见、别人的利益、别人的面子,结果引起别人的反感和疏远,损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朱光潜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人带着儿子去和一帮猎手打鸟。儿子很走运,率先打下了两只。儿子高兴地喊道:"我打下了两只!我打下了两只!"这时老人对儿子说:"你应该说'有两只打下来了',而不要说'我怎么怎么'。"这位老人就是要提醒儿子,在与人共事时,要谦逊,不要只想着突出自己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文明社会的精髓。人际关系是承认个人的重要,而不是要你行某些诡计,让人对你产生一个实际上你并没有的善意的印象,并借此而胜过他人。如果你和某人相处并不一定因为你喜爱他,但是你必须尊重别人,就像你要别人尊重你一样。你必须承认别人具有你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有同样权利。你必须以公正待人,并且赞扬他们的努力,原谅他们的错误,正如你期望别人原谅你的错误一样。至于你是否喜欢别人,或要别人喜欢你,那是不能勉强、不能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而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获得善待。你甚至于可以和一个人大打出手而仍然和他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时候人们需要挑战和大打一番。

你真诚地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在你然困难时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请真诚地关心他人,这将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人生的快乐。

如果你希望让别人高兴见到你、与你相处,那你就要高兴见到别人。而微笑,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向对方表示:"我很高兴见到你。""我愿意和你交往。"微笑表达着欢愉、赞同、尊敬、同情、欣赏等,而这些都是加固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如同北大一学者所说:

"你向对方微笑,对方也报以微笑。他用微笑告诉你:你让他体验到幸福感。由于你向他微笑,使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所以他也会向你报以微笑。换言之,你的微笑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地位。"

微笑有一种亲和力,能够拉近你同对方的距离。即便是对方在向你发泄不满,你的微笑也能使他情绪缓和下来。北京一家百货公司的经理在录用女店员时,宁可录用小学未毕业却经常微笑的女子,也不录用大学毕业且满脸冰霜的女子。

笑口常开的人常受欢迎。如果你能记住别人的姓名。说出对方的姓名,这会成为他所听的最甜美的声音。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姓名,比全世界人姓名的总和还要关心。如果你同一个人接触,在隔了一段时间后,仍能记得对方的姓名,对方就会对你产生莫大的好感。

周恩来总理就是能记住许多他见过的人的姓名的。有人只同周恩来总理见过一面,但相隔多年再见面时,总理依然会清清楚楚地叫出他的姓名。这使很多人深受感动。

我们要想赢得更多的朋友,获得更成功的合作关系。就不要对对方的姓名漫不经心。当然,要记住别人的姓名,首先是要真正关心和重视对方。

当前:第5/3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