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成为记忆王》第15/75页


这种练习,各种水平的人都能做。初学者可使用简单句型,初级的故事结构。几个人同用一张生字表做练习,编制的故事千差万别,看了十分有趣。经过教师改正练习作业后,每个生字在不同的故事背景下都得到恰当的使用。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重抄一遍改过的作业。对学生来说,这就加深了对生字的学习和理解。这样的温习使学生记得更牢,使它们对生字在特定背景下的含义掌握得好。

我认为,这是学习外语的最有效的方法。人们还可以通过对故事的形象想象和大声朗读,进一步提高这种练习方法的效果。人们可以用此法自学外语,但最好找人帮助改正错误。一旦对错误放任自流,再改正就很难了。因此,要毫不犹豫地要求教师或朋友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书写也是帮助记忆的很好方式。书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同时包含着好几种大脑活动功能。既然新旧知识联想能提高记忆,那就应该充分利用联想提高学习效果。为此,可利用照片、图表等视觉成分,为外语和母语的翻译提供有利条件。这是在更高学习分阶段要做的练习。当眼睛看着图像时,应该直接用外语形象想象,以加深记忆的印象。

语法是比较容易学的,如果把每条规则都表明各种形态的图表。语法的基本规则始终在地把每个字置于上下文中理解,因此,与基本规则相联系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在记忆这个或那个词汇时,要紧密联系这个基本规则。这个就能够把一组新词最大限度地变成个人的知识。

实践表明,最普遍有效地组织记忆的方法,是在学习中积极寻求个人的提纲、原则和其它词意联系。所以,应当在与已经约定俗成的语法保持一致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词语联想体系。例如,在拉西语系的各国语言中,“希望”这个字后面的从句中,动词用虚拟式,以示祝愿和愿望之意。但在这方面,法文是个例外。与其他国家语言中使用表示祝愿和愿望的动词相反,法语在“希望”这个动词之后的从句中,动词用直陈式。为记住这一点,可设想,只有法国人才相当自信,他们把愿望视为现实。当一个法国人说,“我希望他会来”这句话时,他坚信会如此。在思想上有了这个形象,人们在写作时就不可能在动词“希望”后面用错动词语式。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尚待每个人创造自己的概念联想,而这种联想活动,对每个人来说既有效,又生动活泼。

幽默特别难懂,因为它往往起源于文字游戏。从外语中翻译笑话的尝试,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非内容既形式,总是丢三落四。但是,凭着对外文的直感及其双关语意,人们能够鉴赏外国幽默。例如,教授对着全班吵闹的学生说“这里惟一说话算数的,是我!”再如,鲸鱼说:“够了,我要躲进水里了。”

所有这些原则可能增加人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并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但即使如此,仍会发生学过的东西,由于一直不用而有时忘记的现象,那也不过分自责,因为这种遗忘是完全正常的。记忆力适应人们的实际需要,客观环境以记忆力促进作用。没有人能够自觉地回忆起沉睡在记忆库深处的信息,既然这些信息从未受到问津。一种遗忘或丢掉的语言,只要人们投入操这种语言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便会逐渐恢复起来。在懂得了这一点之后,可以放心,可能学得更好一些。

通过唱片或录音带复习外语,是一个好办法,可将学过的外语保持在积极记忆卡片箱内,不至于忘掉。

外语记忆训练

训练1

形象联想助于记忆科技或外语词汇。选择一些外国街道或地点的名字,首先专心听其发音,并找出在母语中的特别含义。然后,将这些名字的组成部分,并纺织一个短故事加深记忆。最后,将这些名字大声重复几遍,发音尽可能准确。同时,对每个专名的含义进行形象想象。

训练2

按照本节所介绍的办法,通过编造短故事背景记忆外语生字。起初,一次记5个生字,然后,一次记10个,最后,一次记15个。如果是自学外语,可找人帮助娇正发音。

第三章、超级记忆四进程

一、记忆前提:注意力

通常,我们对眼前的事情注意得不那么周到。其实,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有人还把这看成万世不变的记忆法则,就是有道理的。

所谓注意,就是集中精神注意事物和行为,把它们固定于意识之中。因此注意力越强,印象便越深刻。我们之所以会很快地把见到的、听到的、感到的东西忘掉,就是因为没有对它们给予必要的注意。要知道,任何记忆力的训练应从训练集中注意力开始。我们先做个小实验:

拿一样东西(相机、盒子或笔)仔细看30秒,然后闭上眼睛,试着把你对这样东西的感受所得详细说出来。如果某些细节你还不清楚,请再看一遍,然后再闭上眼睛再说;如此重复,直到能把该东西说得清楚无遗为止。

微弱的声音迫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过,此练习每次最好不超过3分钟。

做完这个练习以后,你就知道,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就越迅速、牢固。因此,你要集中注意力,特别要训练这一点。

你也许抱怨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不用灰心丧气。试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你自己喜爱的事物,你的注意力难道不是也很容易集中吗?例如看了亲人的照片、在橱窗里看自己仰慕的商品、翻阅一段要左查右找地核对的文字------这些,都能证明你的注意力是可以集中的,只是受了意识的支配。

让我们有意识地总结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状况吧。把下面一页分成左右两栏:把你感到注意力难于集中的事物写于右边,而易于集中注意力的事物写在左边。

易集中注意力的难集中注意力的看这张表,十之八九,左边写的多数是你感兴趣的或你时常接触到的,而右边则恰恰相反。可见,对该问题或事物平时了解较多、比较感兴趣,都可提高你的注意力。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教授斯特娜夫人很注意教育自己的女儿,她从小便使女儿受到注意力的训练。她常与女儿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口之后,就问女儿该商店陈列橱窗内摆的是哪些商品,让她数出留在记忆中的各式商品。能说出越多,就打分越高。这样训练很有结果:当女儿五岁时,在纽约肖特卡大学教授们面前,把《共和国战》朗诵了一遍就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令教授们大吃一惊。斯特娜夫人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注意力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了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等内容,其中,注意力的广度很重要,也叫做注意力范围,指的是同时间内所能把握对象的数目。视觉的注意范围一般利用速视器加以测定。在不超过1/10秒的时间内,在速视器上呈现一些印有图形、数字和字母的卡片,由于呈现时间很短,眼睛来不及移动,被测者所能知觉的数量就表示了他的视觉注意力的广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10秒的时间内,成年人一般能够注意到6―8个黑色圈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注意的范围大小是受被知觉的对象的特点影响的。例如:对排列一行的字母比大小不同的字母所能注意的数目要多些。因而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注意的范围越广。

集中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以一个题目,或自愿选择的一件事情之上,而不让注意力转向吸引它的其它题目上去的机能,它是人脑的一种定向反射活动。所谓定向反射活动,就是有机体朝向某种事物,以及查明事物的情况和意义的反射活动。借助于向反射活动,人们就可以有选择地比较完全而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定向反射活动,有的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性(如相对强度、新异性等)引起的。这种定向反射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不由自主地产生的。譬如,教室里正在安静地上课,突然有人推门走进来,在座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看着来人。同这种定向活动联系的注意,可谓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

而另一种定向反射活动,则需要由一定的目的并需要经过意志努力所在引起的。例如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能坚持写作。

同这种定向活动相联系的注意,便是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它们都是人脑活动的反映人们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就要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在同一时间内,大脑皮层只有有这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而其他区域都或深或浅地处于抑制状态。

以上所谈是注意力的有关原理,那么,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呢?

无需多加证明,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人们无论何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的。这确实不错。如果你要一心一意地学习,首先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作家齐弗尔在写作时要避开喧嚣的声浪,在纽约公寓每天到地下室的储物里才动笔,一呆就是3个小时。福楼拜和拜伦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作文章,小托尔斯泰则非要到安静之处才动笔。

环境太重要了。这有两原因:一个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安静的环境才能专心致志。另外,你有一个固定安静的环境,可以使你学习时置于同样的物质条件之下,你能产生集中注意力的条件反射。当你置身于同样的物质下时,你的思想将会自然而然地处于警觉、注意和专心的状态。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要集中注意力就容易得多了。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往往会适得其反。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有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爱迪生的生日。朋友们知道他早就想尝一尝美味的鱼子酱,决定在生日这天请他吃一次。生日那天,爱迪生和几个朋友一边就餐,一边滔滔不绝地探讨起白炽灯来,正当讲座得最热烈的时候,那盘早已约定好的美味佳肴端了上来。这时,爱迪生正在讲灯丝的材料。他顺便把鱼子酱送到嘴里,继续评论说:

“为发明电灯的灯丝,我那些1000多咱材料都用了,到底用什么------”鱼子酱吃完了,演讲的爱迪生停了下来,用手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这时有人问他,你知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

当前:第15/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