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货生存指南》第57/156页


  饺子蘸料分口味各有不同,有些人喜欢光蘸醋吃,有些人喜欢加老抽、香油、蒜泥、姜汁,若是口味重的,还要加一勺油辣子。
  她做了好几份口味的蘸料,待饺子出锅后,丫鬟将这些全部端上桌,正好卡着晌午饭点。
  出锅的饺子白白胖胖的,皮薄馅大肉厚,一碗装六七个便满了,表皮滑溜溜的,冒着热气儿,扑鼻而来一股咸香味。
  姜舒窈让丫鬟盛了面汤,撒上葱花,一人一碗。
  “开吃吧。”姜舒窈道,“看看哪种口味的调料合心意,自己舀一小碗出来。”
  徐氏才开始还有些别扭,不好意思动筷,但看到两个儿子立马开动后那份别扭就散了。
  她夹起一块儿饺子,饺子皮水滑,差点从筷间溜走,幸而饺子馅鼓鼓的,一夹就陷下去,生生卡住。
  她从没吃过这么实在的饺子,现在看着筷间白皙的大饺子,闻着面前调料的蒜香鲜味,突然有些饿了。
  盛一碗调料,饺子滚入其中,表皮裹上一层浅浅的棕色酱汁,沾上麻油,瞬间泛起斑驳的光泽。
  徐氏夹起饺子,嘴得稍微张大点,否则圆滚滚的大饺子会烫着嘴角。
  吹散了热气,咬下半口饺子,热气在口中散开,鲜香满口,既有猪肉的鲜香,也有白菜的清香。
  剁出的肉馅口感厚实,细腻而有嚼劲,稍微咀嚼,热烫鲜香的水汁便在嘴中迸溅开来,也不知是白菜汁还是肉汁。
  料汁咸香,酱油咸香中带着醇厚的鲜甜,蒜泥辛辣却不刺激,麻油味淡,极大的提升了肉馅的鲜味。
  咽下饺子后,嘴里那股水润的鲜味久久不散,舌尖微麻,不知是被热气熏的还是麻油的作用。
  因为是看着姜舒窈做的,自己也有参与包馅,徐氏愈发觉得这饺子美味至极,不待再次吹散热气就迫不及待地将剩下的半块饺子吞咽入腹。
  谢曜不比徐氏,他吃什么都是小口小口的,姜舒窈包的白胖大饺子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大。
  他紧紧地夹住饺子,蘸了一点点醋就收回,更喜欢饺子原汁原味的鲜香。
  饺子皮吃起来特别滑溜,水软而有嚼头,光吃皮也是好吃的。
  停在嘴边多吹一会儿,一口咬开饺子,热气还是横冲直撞闯了出来。
  饱含水分的饺子鲜香细腻,肉馅厚实,带着细碎肉丁颗粒的嚼头,又因肥瘦得当,剁得用力,肉馅又十分细腻柔滑。
  蘸了醋的饺子鲜味被衬托得更浓郁,比起其他蘸料复杂的口味,饺子只带一股淡淡醋香,咽下那口柔嫩的馅儿,好似浑身都被暖水浸透一般。
  他小口小口地品着,吃下一个大饺子后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毫不犹豫地夹住另一个大胖饺子,一点儿也不像厌食的小孩。
  谢昭吃得香,一口塞进大饺子,脸颊鼓出好大一团,一边嚼一边幸福地眯眼。
  不待细细地咀嚼就讲饺子咽下,滑嫩的饺子顺着喉管溜走,吃的是一个痛快。
  咽下饺子,再来一口带着葱香味的清爽面汤,那叫一个满足。
  徐氏很少与两个孩子同桌吃饭,见到他们这样,自己胃口也好了很多,嘴上不停嚼着光滑水嫩的饺子,眼睛一直看着他们进食。
  直到看到谢曜吃到第六个时,她眼睛微微瞪圆,诧异地看向姜舒窈。
  姜舒窈却不以为奇,疑惑地看向徐氏,一副“有什么不对的吗”的样子。
  徐氏对她笑了笑,收回目光,总算明白了姜舒窈那些话的意思。
  饭食除了吃个滋味儿,原来也要吃个心意。
  今日头回参与其中,她总算明白了谢曜为何如此喜欢姜舒窈了,这种浑身带着温暖安心的人,谁能不喜欢呢。
  


第42章
  从徐氏那边回来后, 姜舒窈又百无聊赖地窝回了自己院中躺椅上。
  姜舒窈想出的食谱已全部递交给林氏,她传信过来说过几日食肆便要开张了。可惜这里不是现代,姜舒窈想体验一回大老板视察开业工作的梦终究是太难实现。
  她不爱看书习字, 唯一的爱好只有下厨,在摇椅上歇了一会儿,又起身往小厨房走。
  晌午吃的热的咸的, 现在嘴馋,又想吃些凉的甜的。
  小厨房旁前不久搬来一块精致的小石磨,配着墙边那一溜的酱缸坛子,风雅冷清的听竹院瞬间十分接地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儿的农家大院。
  姜舒窈取了大米磨粉, 丫鬟们自然不敢在一边儿看着,纷纷上前帮忙。
  于是谢珣回来的时候便看见丫鬟们推着石磨绕圈, 姜舒窈面无表情地往石磨里扔大米。
  他走过去, 丫鬟们出声行礼, 正在走神的姜舒窈被吓了一跳, 瞪眼看他。
  谢珣尴尬地摸摸鼻头, 问:“在做什么?”
  “磨粉。”
  显而易见的事, 谢珣点点头,背着手, 身姿挺拔如松地……看丫鬟们磨粉。
  姜舒窈在他身上仿佛看见了那些喜欢在公园里看人下棋的大爷的影子。
  谢国公府没有下人不怕这位冷面孤傲的三爷, 丫鬟们被他的视线盯地手软腿软, 额角冷汗都要冒出来了。
  她们越推越忐忑, 手臂颤抖到无力时, 谢珣突然开口道:“推不动?”
  听到这句话丫鬟差点被吓哭了,还未跪下请罪,就听到谢珣用他那平静无波的冰冷声线道:“那我来吧。”
  说罢,挽起袖口,抢了丫鬟的活计。
  于是听竹院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谢国公府三爷谢珣冷着脸推石磨,三夫人木着脸丢大米。
  白芷在远处看着,一时不知道作何感想。
  偌大的京城里,能找到爱好奇特的贵人可真不多,两人这般竟是诡异地般配。
  磨好粉后,姜舒窈将粉装入瓷坛中,谢珣跟着她进入小厨房。
  天渐渐热起来了,姜舒窈把小厨房的窗户全部换成了纱窗,白日里大敞开,窗外对着一片清幽的绿藤,做饭时便不会烦躁闷热。
  起锅烧小火,将磨细的大米饭和糯米粉加水混合均匀,一边用大勺搅拌锅中温水,一边慢慢倒入混合好的浆子。
  熬凉糕手不能停,要不断地搅拌防止锅中粘连结块,等到锅中的白水逐渐凝固就可以关火了。
  将浓稠的白浆倒入碗里,搁置在一旁放凉,再小火熬化黑糖,黑糖熬好放凉后凉糕也彻底凝固了。
  用小碗将凉糕翻转,舀几勺黑糖水往凉糕上一浇,撒上白芝麻,黑糖凉糕便做好了。
  黑糖凉糕实属消夏良品,凉糕色如白玉,光滑亮泽,黑糖泛着微棕,衬得凉糕愈发白皙。
  姜舒窈与谢珣一人一碗,坐于院中大树下品尝。
  凉糕彻底转凉后,内里也透着绵柔的凉意,口感软嫩爽滑,有点像果冻,嚼起来比果冻更韧更糯。
  弹牙却不粘黏,黑糖水甜意浓厚,透着微微的焦香苦味,随着弹弹软软的凉糕在嘴里荡来荡去,甘甜不散,清甜凉爽。
  谢珣看着她吃了半碗就不用了,问道:“做了这么多就只吃半碗?”
  “半碗已经饱了。”姜舒窈这才想起来什么,唤来白芷,“给大房送几碗去。”
  白芷应了,顺手递来书信:“夫人,这是葛家小姐送来的信。”
  姜舒窈接过,拆开书信慢慢读了起来。
  书信开头自然是文绉绉的问候,葛清书似乎也明白姜舒窈不是个什么有才学的人,颇为匆忙地收住,转而闲话了几句,进入正题——上次你曾说的林家食肆何时开业?可选好了位置?
  谢珣听见葛清书的名字就不太舒服,把碗里最后一勺凉糕吃完,放下调羹,嘀咕道:“她还真与你往来书信呀?”

当前:第57/15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