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与我开太平》第3/150页


  谢映棠道:“我是想说……郎君千万别误会,这本书不是我家三公子看的。”
  他正好奇三郎何时竟有这等闲趣,闻言倒转眸道:“便为这事?”
  她嗫嚅着回道:“实是……不想让郎君误会我家主人……坏了清誉便不好了……”
  “竟是这般在乎你家主人名声。”少年失笑,手轻轻抚着猫儿,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说说,此物是从何处来?”
  他这一笑煞是动人,桃花眼惑人万分,其内春波荡漾。
  她撇过头去,扯谎道:“不过是底下人行为不检点,偷看这书被三公子无意发现,倒没什么特殊来历。”
  “那我改日便问问三郎,三郎御下素来严苛,手下竟能□□出这种下人?”
  她微微一惊,有些慌了,只好道:“我……我实话告诉您罢,这实是翁主的书,不过,翁主还未来得及看,这本书实是碰也未碰过,郎君万万别说出去,我家主人因此早就大发雷霆了,郎君若再提此事,我家女郎必然再得遭殃,我、我也当被问罪……”
  她说完,殷殷看着他,眉间露出恳求之色。
  她如今年纪十二三岁,稚嫩可爱,嗓音清脆,俏生生得讨人喜欢。
  这话本不假,三郎确实会再找她麻烦,她母亲身子不好,长姊入宫甚早,二兄又在她很小时便在外征战,阿兄于她,除却兄长之外,更像母亲长姊。
  是以,最最见不得她没有大家闺秀的矜持温柔,镇日只想着捣乱。
  外人只知谢幺娘是养在谢府深处的一颗明珠,谁知她又是这般。
  少年本就不喜为难他人,看她如此恳求,便无奈地笑道:“罢了。”
  她依依不饶地问道:“郎君是不同我家主人提了么?”
  他却不好糊弄,指着她腰间玉佩,道:“阁下不肯坦诚,我又如何坦诚?”
  她这才轻轻“呀”了一声,发觉自己露馅了,幸好腰间玉佩上只有谢族族纹,她只好敷衍着答道:“好吧,既然露馅了,我便实话实说吧。实在是迫于无奈才瞒着郎君,我是谢族二房夫人容氏之女。”
  谢容氏之女谢秋盈,与她关系素好,这身份暂且借借也无碍,总归三郎不会怪罪秋盈,谢映棠心底默念“抱歉”,心想今日之后得好好补偿秋盈。
  终归做不得谢映棠。
  少年微笑道:“不料是个女公子,实在唐突。”
  她便不再装做自己是下人,站直了身子,从容笑道:“实在不是故意瞒着郎君。如今既然已经坦诚,郎君可否答应小女子这一请求?”
  他微笑道:“自然。”
  与这满眼狡黠的小丫头多说几句话实是偶然,他成静秉承君子之风,又岂会真拿此书去问三郎?
  她便欲退下了,可还有几分迟疑,指着他膝头猫儿道:“郎君不将猫给我么?”
  他弯了弯一对明眸,道:“此猫本就是我的。”
  她一时惊呆。
  他纤长的手指轻轻拨弄着猫耳,低声唤道:“冬冬?”
  猫儿轻轻喵了一声,尾巴轻轻扫着少年白皙的手背。
  果真是他的。
  她颊上飞了红霞,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它……竟是叫咚咚么……”
  “立冬之冬。”他道:“前年立冬之日出生,本养在家宅之中,不料它越墙来了谢家宅邸……可是冒犯了小娘子?”
  她道:“它打碎了我的青花琉璃盏。”
  “那明日,在下便遣人上门给翁主赔上一盏。”
  她忙摆手道:“罢了,今日郎君助我一次,便当扯平了。”说完,也实在是自觉不能再呆丢人下去,忙火急火燎地行了礼,急匆匆跑了。
  谢映棠出了书房,深吸一口凉气平复了心情,忙提起裙摆,抄小路溜之大吉。
  还好阿兄不曾回来,谢映棠一路平安无阻地回了自己的小院,刚跨过拱门,便见门口等得焦急难耐的红杏和金月拥了上来。
  红杏道:“小娘子怎去了那么久?我和金月险些去找安嬷嬷了。”
  金月却道:“小娘子脸色怎得这般红?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说有翁主名号,平日在府宅之中,侍女大都直呼小娘子。
  谢映棠说:“一言难尽。”小姑娘懊恼地捏了捏眉心,耷拉着脑袋进了屋子里。
  留下红杏和金月面面相觑。
  夜里,谢映棠吹熄了最后一盏灯,只看着窗前清霜,仍旧难眠。
  她翻了个身,将自己裹得跟茧子一般,脑海中却忽地响起那温柔少年如水似的语声――
  “……本养在家宅之中,不料它越墙来了谢家宅邸……”
  本就纳罕是哪家公子,居然是与谢族比邻而居。
  洛阳谢族宅邸之大,堪比王府,亭台水榭一应俱全,从外看便威严华美,这象征着权势地位的一处,居的皆是朝中三公、王爵贵勋,可尽管如此,也未曾见人与谢族做邻居。
  她翻来覆去想了想,脑中灵光一闪,忽地整个人坐了起来。
  不对。
  朝臣之中,当有一人例外。
  昔日清河成族之后,成静。
  当年清河成族何其鼎盛,势头便如如今的谢族,家主时任尚书令,人人尊称一声“明公”,门下子弟皆为朝中佼佼者,若非惹怒先帝,满门下狱,也落不到昔日大族一朝没落,长房凋零,只余成静一人。
  传言成静天纵奇才,五岁为诗,七岁为赋,善论国事,过目不忘,及长,风格秀整,端方自持,举止规范,严若朝典,虽家族败落,却有高门名士之风。
  先帝以喜爱之名,将他接入宫中做太子伴读,名为亲自教养,实则软禁掣肘,多少年寒来暑往,这位传言天纵奇才的少年郎,一不得入朝为官,行走坐卧皆被监视,二不得讨论朝局。
  直至太子登基。
  前几日帝京沸沸扬扬,说此人如何在无任何官衔的情况之下,震慑反臣,肃清叛乱,外联武将,力保太子登基为帝。
  此后,陛下亲自下诏,让其一步登天。
  锋芒之盛,前所未闻。
  谢映棠饶是在深闺,也曾听人说过这位少年,也听阿耶(指父亲)不住地惋惜过,说此人多年来被软禁于宫中,治世才华不得施展,实在可惜。
  她本以为当是个锋芒毕露眼高于泰山之人,可……竟是她方才所见之人么。
  灵秀内敛,温文尔雅。
  当年世传,国有无双,谢有佳郎。
  谢郎便是她那阿兄,她也曾想过谁才可与她那阿兄媲美齐名。
  谢映棠心魂震颤,不由得攥紧了被褥,黑夜里一双水眸清亮无比,再无半分睡意。
  只是……这回实在唐突,她连连在他面前出糗,想来便懊恼至极。
  书房灯火长明。
  谢映舒饮了酒归来,见那少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手撑着脸颊,一手正拿着狼毫,轻轻挠那猫儿脖颈,不由得一挑眉,佯怒道:“好啊!我道你为何不在,原来躲在这处逃酒?”
  成静无辜的眨眨眼,旋即笑道:“只是在此一览三郎的千机图。”
  他跟前摆的是猫,哪里是图?
  面不改色地胡说八道,非此人莫属。
  “装傻。”谢映舒冷笑一声,抬手抽走了他手上狼毫,道:“你可知,今日我入宫,陛下是如何同我说你的?”

当前:第3/15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