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第477/526页
对种世衡心中所想,陆辞虽并非十分了解,但一路同行而来,观其外紧内松的治军方式,多少窥出些许端倪。
一军不可容二帅,更何况二人还是制科同年中榜,榜魁与榜眼之间,在这摆在眼前的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都会奋力争取。
在路途之中,陆辞与种世衡真正打照面的次数,其实并不算多,但凭他眼力,亦能看出对方固有野心,却是行事磊落,不会使出阴私手段。
眼见为实,见种世衡之行为举止,陆辞心里那点最后因其与那钓名沽誉、故弄玄虚的种放沾亲带故,而本能生出的几分反感,也跟着变淡了。
思及二人间碰撞着,彼此间进行良性竞争,相互锻炼,算是好事,陆辞才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干预。
史上出身寒微,晋身坎坷的狄青,尚能凭一身本事鱼跃龙门,功成名就,成为名留青史的大将军。
他心爱的小海棠,总不能因自己的过多插手,而落得连种世衡这一同僚都应对不来吧?
加之——种世衡的些许举动,若能稍微分散一下这头精力旺盛得厉害的大狸奴的心思,让他不至于天天盘算着研究菜谱,也算间接帮了自己个小忙了。
正因如此,陆辞才从头到尾连提醒都不曾,就揣着明白由狄青一人去发觉,再去设法破局。
而狄青这几天下来的从容应对,以及这会儿阐述时的轻松口吻,也让暗中观察着情势的陆辞全然放了心。
陆辞莞尔道:“种世衡面上粗豪骄横,实际上颇为心细,然多少有些心高气傲,锐气过头,你磨砺他时,不必客气。”
狄青耳尖一抖,品出几分话下之意来。
听公祖这话,莫不是过一阵子,朝廷就有意把种世衡调去别处?
屋内光线虽黯淡,但从狄青的沉默中,陆辞也明了他是听明白了,笑道:“就是你所想的那般。”
自辇官闹事那回起,赵祯的脑子就清醒多了。
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同时,连每日瞧着那些对他表忠心的禁军侍卫,都偶尔有些疑神疑鬼。
在世人眼中,国家安逸承平之时,最不缺的怕就是阿谀逢迎、蛊惑君王、祸害朝纲的谄臣。
而实质上,为害更深的,其实还是那些一身傲气,自认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栋梁之才,平日没少拿乔,甚至身居高位的‘能臣’。
疾风方知劲草,板荡方识忠臣,若非经此一出,被这‘能臣无数’的情景所迷惑的赵祯,怕是做梦都不会想到……狼烟未起,仅是备战时期,就已有些面上光鲜的‘勇士’吓得双股瑟瑟,想方设法不离开汴京这一繁华的安乐乡了。
而一些个只会逞凶斗狠的,倒是愿赴戎机,却当不起统御一路的良将之名。
若不赶紧将对君主忠心不二、又有勇有谋的真正将才尽快提拔起来,分布到各个重要战线上的话,仅依靠老将曹玮的震慑,又能撑上几时?
赵祯对狄青这个师弟的看好,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而对种世衡、杨文广和高继宣等经他与小夫子所主持的制举中,筛选出的儒将之才,他同样充满期待。
狄青想通这些关窍,点头:“好。”
如此再好不过:无需束手束脚,控制‘打压’力度,他倒是更方便了。
“我知你素日从无懈怠,”说完了种世衡的话题后,陆辞话锋一转,意有所指道:“但在整饬军务上,你接下来的日子,最好费上十分的心。”
狄青呼吸一滞,很快以笃定语气说道:“战事不远了。”
“若我未料错的话,战机便在来年金秋。”陆辞不疾不徐道:“避开春牧,避开夏雨……以唃厮啰的谨慎天性,还得有个稳定的就地取粮的补给处。”
在夏末秋初发兵,争取在冬日来临前速战速决,无疑最合宗珂与宋廷两边的心意。
但他们都能轻易预见的事,李元昊难道就会甘心坐以待毙吗?
其实在陆辞看来,以李元昊的狡诈多计,定然会设法自救——这回发兵拖如此之久,实在不是个称得上明智的决策。
唃厮啰虽精于防守,前些时日令李元昊吃了大亏,却不代表在接下来这攻守互换的远征战役中,他还能取得同样骄人的战果。
然而因路途遥远、军粮输送艰难,宋廷是既不会、也不适合成为此回西征的主力军,注定得将吐蕃军推在前头。
而唃厮啰一方虽确定发兵,但具体发多少,又在何时发,就得看陆辞与宗珂君臣们接下来的讨价还价,以及宋廷那头的商讨结果了。
“这回逼狗跳墙,铁定是一场硬仗。”陆辞先是叹息一声,又笑了:“不过,这次仅是小试牛刀,所有人皆是心知肚明——对你们而言,倒是个再好不过的磨炼机会。”
狄青点点头,眼底是快要满溢出来的跃跃欲试。
靠着朦胧光线,陆辞将这头充满朝阳般勃勃生气的大狸奴的神色尽收眼底,不禁笑了一笑,忽飞快凑近前去,轻轻在他侧颊落下一吻。
趁着狄青瞪大眼睛、还没来得及有进一步动作时,陆辞已难得敏捷地把被子一卷,赶紧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该睡了。”
狄青情窦初开,又是才尝欢喜汤的滋味不久,哪里知道,这世上还有勒令他老实听话、却肆意四处点火、之后理直气壮地耍赖的‘恶人’。
他咂了咂嘴,眼巴巴地望着陆辞,一言不发的模样,似在控诉。
若不是这几天都被拽着一道熬汤,熬得手脚发软的精力,陆辞怕是都要被看得心软了。
然而身上还酸软着,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纵容对方的了,既不能眼睁睁看着大狸奴的心机招数,陆辞……直接将眼睛给闭上了。
狄青安安静静地等了一阵子,确定公祖是当真不愿了,虽有些沮丧,但也不多加纠缠,只翻身下床,从柜橱里抱了床备用的冬被来,贴心地不去拆那自己团成可爱一卷儿的公祖。
在他忙活时,陆辞无声地睁开了眼,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在确定‘危机’解除后,他才慢悠悠地从卷里将整个脑袋钻出来。
他从未做过这很是幼稚的举动,也不知做起来颇为困难,更因自己动作显得笨拙,而有些懊悔和着恼。
他自是不知,不管是卷成一卷的模样,还是从卷里钻出来的动作,都快把面上强撑着正经模样的狄青的心……给可爱化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来的大半年里,陆辞作为主使频繁往返于汴梁与青唐两地,自然免不了路过秦州,与狄通判密切沟通,获得相应协助。
狄青沉浸在可频频见着心爱之人的美妙中,却也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到头。
——翌年夏末,大宋与宗珂正式敲定细则、签订盟约,秘定于九月中旬,由青唐城拨三万禁军为先锋,历精城十万乔家军为主力,发兵西进。
而大宋这边的应对,则分为攻守两军:守军以曹玮为主将,主要以镇守边境、防范辽兵趁虚南下为主;攻军则为资政殿大学士范雍所领,其中官家‘一意孤行’,不惜力排众议,在寇准这位宰辅的鼎力支持下,检视过往军功,成功对狄青以超资擢用。
原不过为秦州通判的狄青被迅速获超六资提拔,跃升与张亢一文一武,共领一军,虽未至被成为副将的举足轻重,也足够让人瞠目了。
可想而知的是,若狄青是武官身份,纵有亮眼功绩,在朝中素爱论资排辈的文官打压下,也绝无可能获这般擢升。
他之所以获此破例,除却过往战功,曹玮、寇准与陆辞等人连连上书力挺外,更需多亏了他的文官身份——朝中以文令武,要压制在曹玮亲传亲授下锐气十足的张亢,自得由深得官家青眼的制科之魁狄青出手。
当再见到怀携这份机要国书、将快马回返汴梁的的陆辞时,狄青清楚,若无意外的话,这场短暂的相聚之后,至少短期之内,他与对方难有再见之日了。
与难掩闷闷不乐之色的狄青不同的是,陆辞仍是笑眯眯的,只在分别之前,郑重叮嘱小恋人了几句:“在秦州知州的选任上,陛下可谓慎之又慎,才拖得如此之久……”
明眼人都能瞧出,秦州已为西边战线的命门所在,不仅肩负与宗珂密切联系、向东军输送军备的使命,更是防范北辽的机要之所。
只是发派边官任命的吏部,却只知一昧按例磨勘、进行调任,丝毫不关心边境情势日益紧张。
当赵祯得知,在滕宗谅因公使钱案被调往别处后,吏部竟险些将一年近古稀之年、履历写遍‘中庸’二字的官员派去知秦州时,差点被气得七窍生烟,急忙派快马追回任命不发。
按着他们的设想是,待这位年迈官员撑过三年任期,便可圆满致仕还乡,却全然不管如此安排,会对赖秦州这一重镇以生存的诸多州郡造成何等影响。
“离最后敲定人选之日,应已快了。虽说出征之后交集不多,但为以防万一,”陆辞微微一笑:“待他走马上任前,你最好先与公寿通气 ,好在这位新官眼前演上一场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戏码才是。”
狄青若有所思,半晌,点了点头。
“此去一别,距下回再见,总会有些时日。”陆辞掩下临别时的不舍,口吻轻快,温柔的目光一直凝聚在狄青的面庞上,含笑道:“还望我这身先士卒惯了的大狸奴,在日后冲锋陷阵时,莫忘保重身体,家中……可还有人等着与你成亲。”
狄青愣愣地眨巴了下眼,面颊倏地烧红。
经过这么一撩拨,火苗蹭蹭地往上窜,叫他哪里抑制得住心中澎湃情愫,当即扑了上去,非缠着人一道熬那道百尝不腻的欢喜汤不可。
为秦州知州这一人选,远在汴京的赵祯,嘴角都烦得生了燎泡。
按他的理想,为振作边军将士,这秦州的知州之位,除开他文武双全的小夫子外,显然还是需选武将出任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