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帝王大业》第691/769页
之前已经出现过一些事情了,就在不久之前,几个北上的官员不老实,对士兵呼来喝去,士兵不听命,辱骂士兵,军官制止的时候又辱骂军官,在队伍里面不听命军官,中途让队伍停下来,并且要求无法乘坐颠簸的马车,要求士兵给他抬轿。
最后带队的军官直接将这个官员斩杀,同时和他一起起哄的几个官员也被当做囚犯看押,一路上押解着走到了燕京城。
到了燕京之后,这个带队的军官直接升职了,几个起哄的官员也被直接送到了燕京城外冰天雪地的劳动营里面劳动,同时燕京传回军令,几个官员的家全部都被抄没,家眷也遭到了牵连。
同时诋报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一面倒地攻击这几个官员的罪行,一路上不守规矩,搞特权,无视军法,这样的行为被大肆批评,甚至直接表明这样慵懒不能吃苦的官员,也根本当不好官,如果把百姓交给他们,只能是祸害百姓的罪人。
诋报控制着舆论,消息一出来,就让百姓沸腾了,一面倒地咒骂这些官员,甚至一些文人还写了一些诗文来描写这几个人的罪行,让他们流芳百世。
诋报的强大威力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但是也让满朝文武恐惧不已,真的是可以将死的说成活的。
所有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就再也没有官员不老实了,在北上的时候,都非常遵守规矩,听命军官的指挥,毕竟前面的教训摆在那里,丢了性命不说,还有被遗臭万年,这是所有文人无法接受的。
乔行简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他也习武,于是在出发的时候,他就和身边的奴仆一直骑马,他要好好感受一下北方大地,所以乔行简选着了骑马,他知道骑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一般北上的队伍都是五百人,其中护卫士兵三百人左右,剩下的就是官员和他们的随从,这些人也不少。
乔行简这对人很快就过了黄河,一过黄河,他们也感受到了北方的寒冷,北方夹着雪花,漫天地刮来,随行的官员们都进入了马车里面,然后裹着厚厚的棉衣,躲在里面不出来。
至于乔行简这是不同,他也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骑在马上,感受着呼啸的北风,看着一个个陌生的环境,他此时也明白赵昀的用心了,北方确实不同于江南的富庶和兴盛。
“平章不进入马车吗?”
此时,一个男子骑着马来到了乔行简身边,然后朝着乔行简说道。
乔行简看着身边的男子,不是军官,看着男子的衣服,应该是随行人中的一员,男子二十多岁,看上去很年轻,一脸的洋气。
“外面的雪景更好,不知道公子如何称呼?”
乔行简知道眼前的男子绝对不是普通人,于是直接询问身份。
男子微笑地说道:“在下刘明太,接着宋军的威严,准备去燕京。”
乔行简听了之后,也就明白了,宋军一路北上,其实还有一些百姓和商人也会加入进来,以会一同北上,宋军也不排斥,甚至还会组织大家赶路,毕竟这个时候的交通落后,虽然骑着马,但是也快不到那里去。
乔行简看着刘明太微笑自信的表情,心中一阵赞赏,于是就和这个中途加入进来的青年闲聊了起来。
一番攀谈下来,乔行简对这个刘明太也有了一些了解,刘明太是去燕京参加科举的,和一般的学子们准备春天出发不同,刘明太选择了在寒冬北上,这也让乔行简敬服不已。
作品相关 第458章 理学另类
“刘公子为何在这寒冬北上,明年秋天科举,公子在春暖花开之时北上不是更好,也好少受些辛苦。”
乔行简朝着身边的刘明太问道,他对刘明太非常好奇,不知道这个富家公子为何自身北上,还在这样的一个时日,要知道马上就要春节了,这可是中国人的重大节日,刘明太离开家里,选择北上,不符合情理。
刘明太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然后说道:“家父乃是商人,此时正在各地行商,根本就无暇顾及家人,我也是闲不住的人,随行不如早点去燕京看一看,北方的大地要在冬日里感受才是最好的,错过了可惜了。”
乔行简听了刘明太的话之后,心中一阵诧异,他看到了刘明太嘴角上的苦笑,知道这个青年一定有原因的,只是没有全部说出罢了。
既然如此,乔行简也不再追究,朝着刘明太说道:“不知公子才学如何?这次科举可有信心,要知道蜀王已经下令南北分榜了,公子是南方人,这次科举可不会这样轻松了。”
刘明太听了乔行简的话之后,顿时一脸豪爽,然后说道:“本人自认为学业无成,科举根本就取得不了功名,这次北上科举,就是本着蜀王英明神武而去的,当看到蜀王决定南北分榜之后,在下敬服不已,渴望在蜀王身边效命,只是才学有限,但是还是想要一实,不然在下早就继承父业,开始行商了。”
刘明太对赵昀敬服不已,他认定赵昀真是雄才大略之主,渴望为赵昀效命,不然他绝对不会参加科举,因为刘明太非常清楚他的学识能力。
乔行简一阵诧异,他没想到刘明太竟然这样高估赵昀,而且还如此可定赵昀南北分榜的决定,同时看着刘明太一脸的欢喜,乔行简的内心也开始沉思起来了。
乔行简其实内心是不赞成赵昀南北分榜的,但是他没有表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想要好好地借助这个机会教学一下江南理学的士子们,让他们清醒一下,回归到治学上面来。
乔行简随后问道:“刘公子也是赞同蜀王南北分榜?”
刘明太随后大声地说道:“为何不赞成,蜀王这是在为天下着想,南北分榜不重要,这只是在收纳读书人,最重要的是蜀王将文吏也纳入考试,这样文吏也出科举,就避免了官员自己雇佣署官的局面,直接改变了官府风气,以后官员也不可能为所欲为了。”
刘明太其实更加赞赏赵昀对文吏改革,他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此时对赵昀赞赏不已。
刘明太的父亲是商人,他也从小就随父亲行商,商人接触最多的其实是官府,也深深感受到了官府主官的傲慢和权利巨大,廉洁的官员还好打交到,但是那些不老实的官员非常难缠,整个官府都是他的署官,坐镇一县的官员,就是土皇帝。
所以刘明太渴望改基层官府的作为,也就是主官的地位,赵昀这才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将文吏也纳入了科举之中,并且明确了文吏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各级官府里面就废除了署官的之位,文吏都是朝廷派遣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