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的成材之道》第3/15页



在计划中学习

加强计划『性』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时,我们每天都需要学好多东西,看好多的书,如果计划不好就会窝工,事信而功半。我在学习中的计划『性』很强,并不在于对每天的时间作出非常详尽的计划安排,而是在于我持久的坚持。我们那时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比较固定的,自习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这样我们就有了很大的目主权。我把每天的时间大致分为五部分,在五部分时间内正好可以复习高考的五个科目,而且哪一部分时间内看哪一科目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安排不仅使我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不论是在系统复习过程中还是在强化训练中都能很轻松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而且使我的各科成绩一直均衡发展,没有出现偏科的现象。另外,这样安排,科目不必变换太频繁。有利于调整思维,集中精力。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如果在学习中科目变换得太快太频繁,就会造成思维杂『乱』,不容易理清头绪,当然也不利于精力的集中,结果时间都白白浪费在书本的频繁交换过程中,详尽的计划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基础

基本概念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很重要的,它是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基础工具,考试中好多小题都是考基本概念,即使是后面的大题也只是几个基本概念的综合。因而,深入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在理解基本概念时主要用的是分层分析法。下面我来举例说明,例如"政党"这一概念,书上定义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这一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政党是政治组织,那么象共青团、红十字会这些就不能算作政党;同时这也说明政党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其次,政党的目的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这是政党与其它团体不同的重要方面,说明政党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紧密相连,政党的工作核心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最后,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具有阶级『性』。政党是某一阶级、集团、阶层内优秀人物的组织,领导本阶级、集团、阶层进行阶级斗争。从前几点我们还可以推出,政党是历史的概念而不是永恒的概念。分析到这里,我们对政党这一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 高考题型与做题

题型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关键是如何从中找出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恍然大悟时,问题也就刃而解了。 高考题型与做题

陈军/南开大学信息学院

作者简介:

作者:陈军

系别:南开/信息学院

成绩:数学138、语文124、外语127、物理132、化学121

名次:2000年黑龙江省理工科第五名

引子:

只是在今天站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我才舒出一口长气,当年我曾经和你们一样紧张、忐忑,但这都不能使你放弃。勤奋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等于成功。

英语:高水平阅读与作文是

平时练习的结果

英语不怕难,重在练。不光练做题,"唱、念、做、打、翻"全得会,做大量的题必不可少的。老师给我们发的课内、课外题他率先都做过一遍,精挑细选后,才给我们练,少而精。上课更正、答疑时,我用红笔仔细更正每一道错题,并在边上标注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错误原因、应注意的地方等。这些"红字"成为日后复习的重点。

再有,高考英语的词汇量有严格的限制,基本不会出现不认识的字,即使有些词单词表中没有,也有可能是某一单词的不同词『性』的变换。背准每个单词是考英语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我认为应对高考较多的词汇量不如高质量的词汇量,不多但准确。当然有能力的同学还是应该多背单词。在记单词时要勤查字典,不要想当然,对拿不准的词一定要'refetothechionary'。例如:ccfort和 fortable两个词的否定形式应该加什么样的前缀?同学们没有把握不要猜,答案是unccfort和unccfortable。所以我建议高中同学们买一本牛津字典或朗文字典。这两本字典内容稍有不同,但都是权威的,容量大。我比较喜欢牛津字典,因为现行的英文字典是半繁体字的。写作业或做课外阅读时,手边放一本字典,遇到不懂的词就查,不光看音标、注释,还要看例子。知道这个词确切的怎么用。而且我鼓励高年级的同学买牛津或朗文双解字典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同学们学着看英文的注释。用英语解释英语,当然要比用汉语解释的明确。如果有的同学拿不准over和above的区别,看一下英文注释就很明白了,不信去试一下。再有,英语有许多idom,类似于我们的成语、惯用语,这部分的东西在高中也接触到了。遇到这样的词组,千万不要望文生意地猜,还是得查字典。

再讲一下英语阅读理解。这项原来也是我很头痛的问题。一个是看不完,二是选不准。对于阅读速度,高考要求的水平不是很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一定都能达到。但我觉得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更提高一些速度,目的有两个;a、腾出时间仔细看题,万一有拿不准的,可以回来查。b、腾出时间来做后面的题,多给作文时间,提高准确率。同学们不妨像大学的英语学习那样,把阅读分为,即泛读和精读。泛读用于训练速度,拿来一篇文章,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如果你能把后面附着的题做对60%到70%就行了;或者你能复述出大意,并记住一两个数字或重点句子的位置也就符合要求了。精读可以分两步做;第一步当泛读作计算时间,第二步以字斟句酌的方法再看,弄明白每一个词当什么讲。这就要求正确率在90%以上了。以上是针对网技速度的对策,那么选不准答题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试一下面的方法;a用最快速度先看一遍后面的题,了解一下每道题的特残要求,例如什么时间、是谁、形容词是什么,再有就是最合理的概括或题目。b再去有针对『性』地阅读,找出答案。这样也会大大提高准确率。同学们不妨一试。

再谈一下关于作文。我觉得作文有两大要点:a写进所有题目要求的表述内容。b、准确。对于第一项要求,同学们不妨在打草稿时,写完一项用铅笔在卷子上划去一项,这样防止漏项。对于第二项要求,对相更简单。那就是对没把握的字、句绝对不写,不在考试时显水平,尽量用简单的句式,常用的熟词。

高考时(1995年)有的地区考口语,有的地区不考。但我觉得英语学习不能急功近利,所以在高中阶段要重视口语。上口语课时,我积极举手,半生不熟的英语与老师、同学会话,还参加英语角的活动。后来,慢慢地口语大有长进。口语水平的提高,有了语感,对英语笔头的帮助也很大。

语文:思路是成功之路的起步

对于语文,在初中、高中可以说一直是我的弱科。在高三的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因语文较差而想放弃报考南开的念头。可就是在我心情极为糟糕的情况下,我也总是告诫自己,坚持下去,哪怕是只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在最后几个月中,我借来课本,一本一本地看,一本一本地记,从初一的课本一直到高三的课本。我抄下我所遗留的基础知识,从最基础的字、词到复杂的语法、句、篇章,然后强迫自己记住它们。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我又利用起语文老师借给我的一本书《学习语文的金钥匙》,着手整理做题思路,并利用每次考试来锻炼自己,渐渐地我的语文成绩赶了上去,高考也考了124分的好成绩。总结这一切,我觉得思路的整理是何其重要。一定要能够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使你的思维和出题人的思维靠近些。

数学:根据高考特点进行解题练习

数学是高考中题量相对而言较大的一门学科。因此,可适当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选择题中的特殊值法、排除法等,还要注意培养熟练准确的基本运算能力,否则有式子有方法但做一步错一步,那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

数学的复习。数学是理科的支柱,数学基础不好往往影响到理化成绩的提高,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高中的数学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板块":一是函数板块,二是三角板块,三是立体几何板块,四是解析几何板块,五是数列极限板块,六是排列组合板块,七是复数板块。其中第一、二、四板块是尤其重要的,比较难的大题大多出自这三块,因此可以多花一些力气。复习时可以先按照大的板块复习,争取稿清每一个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能熟练地对付每种题型。这可以找一本系统复习的参考书来练习,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稍超前些,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虽然大家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主张。那太费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做足够数量的习题就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买的参考书和老师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做,空着不做会留下遗憾的空白。关于做题难度的选择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高考题的难度分布为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120分,它是复习中练题的主要部分,决不能厌烦它。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度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鉴于此,我建议大家多花时间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做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地做:这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难度题组成,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会相对容易些。我的数学老师说过一句话:"越是表面复杂的题越有机可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高考的难题绝大部分就属于这种表面复杂的类型,它往往给出较多的条件,仔细分析条件的特点通常都能击破它。做难题的关键在于平时总结,自己总结一些小经验、小结论并记住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试试。

另外,还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数学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图形给予直观简明的表示,因而常使烦琐的题目简单化;特别地,通过图形发现的一些几何关系有时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掌握各种函数图象的特点,达到熟练的程度。

物理:熟悉书

我对于"理解"的理解,不仅是看到它、知道它,更重要的是记住它、懂得它,这样便有了我先前说的"死记"。就像学文科一样,我对物理书是相当熟悉的,主要的定理、概念,我在一节课上完后就背出来。说是"死记",因为记它们的时候,我的确是老老实实、一字不差地记。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段文字,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明白,而背出来则是真正做到读明白了。

由于经常背概念,我往往会找到一些规律。例如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中便发现不论"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定律,针对的都是"电流"这个物理量。推而广之,每一条定理、定律都必有其中心词,都是针对一个物理量,而其他涉及到的物理量,或是用来定义它,或是用来计算它。抓住这样的规律,什么定理、定律都不会难以理解了。此外,由于弄清并记住了每个定理、定律,以后遇到相关内容就容易归类与联系。虽然有些解题思路通过做习题也可以掌握,但如果一开始脑子中便有了一定联系,遇到题目就能将思路理得更清晰,更有利于以后举一反三,应付不同题目。

熟悉课本的另一好处是能很快弄清课本的总体思路。为什么这节要在那节后面,而这章又在那章前头?这节与那节之间有何联系?这章与那章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于是随着学习的深人,自己脑海中逐渐建立起了框架,前前后后、分章分节的内容总结成了几大系统,思路便也随之清晰起来了。以前,我的一位物理老师说过,物理书"应该越学越薄",这句话说的就是能成系统,抓住主干。而要准确抽象出重点内容,我感到熟悉课本不可少。在测验和考试前复习物理,我是以看书为主的,在临考前最后一次理清脑子中的各种概念、各种系统。我发现这样的效果要比无的放矢地找题目做好得多。

当然,题目不是不重要。前文常提到"思路"的,而许多思路,正是在实践中形成并成熟的。而且,如果光看概念,思路往往只有一个方向,但题目就可以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运用这一定理。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自己以前对某个要点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题目提供的思路有时会让自己惊喜地发现:"哦!这两个定理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每当这种时候,我习惯将这种典型的题目记录在有关概念的旁边,以便下次看到这个概念时,能重温一遍这种思路。

顺便提一下,我平日也会将错题记录下来,但不是专门记录在一本本子上,而是记在书上有关概念的旁边,这样复习基本概念时就会适时地把题目类型思路记住了。

总之,能让自己遇到难题时易于找到思路;而多做些习题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便今后更灵活自如地运用它们。

对于学物理,另一点让我感触较深的是不要逃避难题,那怕自己做不出,也不要就此把它忘记。高一时上物理竞赛班,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超前的,而且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深入理解,就举起了例子,而例子又都具有高考或高考以上的难度。一时间,我会对这些题目无从下手,甚至想不起刚才教的理论是怎样的。不过在老师分析题目时,我仍尽量将其解答过程记下来,有时尽管思路无法跟上,即便是模糊的,我也努力记些下来。在校内,我也参加学校的物理选修课,老师讲的虽然与当时课本关系并不很大,不过我也是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尤其是老师那种新的思考方法,怎样巧妙的就把定理运用进去了。虽然那时对这些东西没有完全理解,但一到高三,由于习题难度突然变大,许多同学一时无法适应,而我脑中已有了思路,很快就适应了这些题目。以后我碰到这一类难度相当的题都能应付了。这也是为何我刚上高三时,在别的课都发生波动时,物理保持较稳定的原因。碰到难题,不必躲它,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一种思路;而掌握一种思路,就意味着攻克了这一类题。

是的,要学好物理,应用好理论,思路是很重要的。最初的思路从书本开始,然后在实践中发现,再后来由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再次开拓思路。而每一阶段都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要自己思考,去理解,才能掌握。这并非什么捷径,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法,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过来,不过,对于我,这些的确是好方法

当前:第3/1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