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第22/33页


  总统只要相信他应该做一件事,即使此事一时不得人心,他也要坚持把它做到底。
  托马斯·杰弗逊与禁运法令
  1807年6月22日下午3点半,詹姆斯·巴伦海军准将指挥的“切萨皮克号”兵船刚刚出港行驶到弗吉尼亚海岸以东10海里之处,水兵们大多还在甲板上晒太阳,忽然看到有一艘船从后面追上来。待它驶近,才看清它是英国的“美洲豹号”快帆兵舰。它发信号,说有要事相告。
  巴伦船长只好同意接待使者。一名英国海军中尉登上“切萨皮克号”,递上一纸,写的是要求美国船长允许英国水兵登船来搜查英国逃兵。巴伦船长写了回函,说明据他所知,船上没有英国逃兵,按照美国政府指令,他不能允许外人登船。最后写道,“本人诚意保持和睦。愿贵舰对此答复感到满意。”
  这已经不是英国兵舰第一次要搜查美国船舶。英国人这样干已有几年了,而且往往还真的在美国船上抓到逃兵。当时欧洲各国正陷于拿破仑战争。英国水兵害怕被法国人抓住当俘虏,所以一到美国的港口,有的人就趁机溜号当逃兵。美国在欧洲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所以逃兵在美国船上当水手比较安全。这些逃兵搭乘美国载运出口货物的船舶返回欧洲,而在欧美之间巡逻的英国兵舰往往兵员短缺。
  英国尤其恼火的是,他们的逃兵能从美国当局领取美国公民身份证件,既快又方便。因此,英国决定不承认他们更换的身份,要把逃兵抓回来。英国人经常拦截美国船舶进行搜查,抓到逃兵就强迫他们在英国兵舰上继续服役。战争多年不停,英舰缺员问题日益严重,抓逃兵的做法也就日益蛮横,有时甚至把原本不是英国公民的美国水手也当做逃兵抓走。更有甚者,英国还派了一批快帆兵舰专门在美国沿海巡逻,搜查来往美国船舶,不论它们是否有收容逃兵的嫌疑,都照搜不误,给美国航运带来更多的麻烦。
  “美洲豹号”就是这批英国快帆兵舰之一。“切萨皮克号”从弗吉尼亚的林恩哈芬湾一启航,“美洲豹号”就盯上它了。
  英军中尉返回“美洲豹号”,向舰长报告美国人拒绝了他的要求。舰长马上命令靠近美国这艘船,他站在舰首甲板上向“切萨皮克号”高声喊叫,命令它接受搜查。
  巴伦船长也站到自己船首甲板上,感到为难。这里是中立海域,他显然没有接受英国人搜查的义务。为了拖延时间,他向英国人喊道听不清他们说什么。同时,他命令自己的水兵各就各位,准备应付暴力事件。但水兵们还没有来得及从甲板下到舱内,“美洲豹号”就开了一炮,把“切萨皮克号”船首打穿了一个洞。袭击开始了。
  15分钟之内,“美洲豹号”进行了三次舷炮齐射,打坏了“切萨皮克号”的桅杆、风帆和索具。3名水兵被打死,另有18人受伤。巴伦只得降旗投降,只有他的一名水兵最后开了一炮,以示尊严。他的船快要沉了,英国兵上船搜查,找出了四个原是英国公民的人,把他们抓走。其中有一个人是从“切萨皮克号”煤舱洞口拖出来的。另有一人在英国海军服役时就犯过罪,被英国人处以绞刑。
  “切萨皮克号”千疮百孔,甲板上躺着伤员和死尸,勉强驶回弗吉尼亚港口。这一事件的消息迅速传开。尽管船上搜出了逃兵,但英国人的横暴仍然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这次出事的水域,36年前美法联军打败了英国海军,保证了最后一战约克敦之役的胜利,确保了美国的独立。可是这一独立如今很成问题了——美国人在自己港口都不再安全了。
  1807年6月28日,4000多人为“切萨皮克号”一名因伤致死的水兵送葬。人们都在胳膊上戴黑纱,悼念这位水兵及其已死的同伴们。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政当局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为进港的所有英国船舶提供维修和补给。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写道:“自从列克星顿之战列克星顿是马萨诸塞州东部城镇,1775年4月19日当地民兵与英军发生战斗,由此拉开独立战争序幕。——译注以来,我国还从来不曾像现今这样群情激愤。”种种迹象表明可能要爆发战争。
  其实,可能发生战争的迹象已有几年之久了。英法两国在欧洲争霸,从四年前就开始厮杀,一共打了十来年,死了50万到70万人。在这漫长的战争中,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瑞典和德意志一些小邦均曾先后卷了进去。法国想要打掉英国在公海称霸的地位,英国则要制止法国征服整个欧洲大陆。美国是一个新的国家,庆幸自己与欧洲隔着辽阔的大西洋,力图避免陷入旧大陆的冲突。可是美国权益屡遭侵犯,自由与安全受到了威胁,似乎难以避免被牵连进去。欧洲列强欺负美国的事件已屡屡发生,“切萨皮克号”事件不过是最新一例而已。

//

---------------
第十二章总统决定后退一步(2)
---------------


 ≥当时担任美国驻英公使的詹姆斯·门罗估计,在1807年之前,英国已扣留了528艘美国商船,被扣留的船舶和货物约价值3000万美元(约折合现今的46亿美元),还无理囚禁了数千名美国水手。英国海军称雄于世界,横行霸道,早在“切萨皮克号”事件之前几个月,他们已基本上切断了美国与法国的贸易,而法国既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又与美国保持着实质上近于盟友的关系。不久前,英国又蛮横地宣布,凡是驶往欧洲的美国商船均须首先停泊于英国港口,而且向英国纳税,否则不准到欧洲海岸任何地方做生意。美国人对30年前的独立战争记忆犹新,那次战争的一重要起因就是英国的横征暴敛激起了民众的抗税斗争。因此,英国现今的做法格外伤害美国人的自尊心,令人感到英国又想把美国当做它的殖民地。
  不幸的是,拿破仑的法国对待美国也不客气。他宣布,凡是经过英国再驶至法国的船舶,不论是哪个国家的,法国均有权予以没收,包括船舶及其货物均一概没收。而这样的船舶往往就是美国的。就这样,美国的航海通商自由受到了挑战,既有英国的挑战,又有法国的挑战。美国显然有理由对它们宣战——对英国宣战,或对法国宣战,或同时对两国宣战。
  美国民众强烈要求做出反应。毕竟,美国与英国之间的敌意一直很深,到这时就更充满仇恨了。杰斐逊总统需要采取行动。多数美国人认为既然是杰斐逊在白宫当家,这战争是一定会打起来的。这位64岁的总统是敢于行动的。4年前,他克服了是否违宪的顾虑,从拿破仑手里买下了路易斯安那这一大片土地。正是他策划和批准了刘易斯和克拉克横贯大陆直达太平洋岸的探险。他还不顾社会道德上的议论,跟一个比他小30岁的漂亮女黑奴保持了婚外恋关系。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证明他不怕战争。当美国航运受到巴巴里海岸的海盗严重干扰时巴巴里海岸,亦译柏柏里海岸,为埃及以西的北非沿海地带,自17世纪初起,海盗活动猖獗,并受到当地一些统治者支持和利用。——译注,杰斐逊派出了一支海军中队到那里跟海盗战斗了4年,保护了美国的商船航行自由。而在这以前,自从美国立国起,那些海盗就劫持美国商船和海员,向美国政府索取赎金和贿赂。杰斐逊早在1785年担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时就警告说,向海盗支付买路钱,只会导致更多的海盗袭击,但他的意见未得采纳。到1800年,美国支付给海盗的钱已数额巨大,占当时美国政府岁收的20%。
  杰斐逊当选总统后,发誓要停止向海盗付钱。在他就职之日,海盗在北非一些领导人支持之下,向美国索要22.5万美元。杰斐逊拒绝了,而且派军舰远航到地中海。海军打击了海盗,派出陆战队成功解救了人质,还袭击了海盗巢穴德尔纳城(海军陆战队一首战歌中说的“冲向的黎波里海岸”即指此次战斗而言),迫使海盗投降。美国军事力量证明了自己能应对海外的冲突。
  此外,杰斐逊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般人都是为生计忙碌,杰斐逊却在从政之余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发明家、科学家、小提琴演奏家、农艺家、建筑师和宗教学者。(他还把冰激凌引进到美国。)人们估计他会对英国开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所共知,他对英国怀有深深的敌意。正是他起草了《独立宣言》,倘若当年英国把美国革命镇压下去了,他必定会是英国人要头一批绞死的对象之一。
  杰斐逊当政期间,一直要英国人记住美国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大陆,有着不同的另一种人民。他还有意显示他瞧不起英国人那一套繁文缛节。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杰斐逊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曾邀请英国首任驻美公使安东尼·梅里到白宫参加为梅里举行的欢迎宴会。梅里衣装笔挺,服饰考究,还按照英国传统佩戴腰剑,在他的夫人和美国国务卿詹姆斯·麦迪逊陪同之下来到白宫。可是杰斐逊总统不见了。
  麦迪逊到处寻找总统,这时杰斐逊却慢悠悠地从自己书房走出来会见客人。他穿的是早上在家里穿的浴衣,披一件罩袍,脚上穿一双便鞋。这已让英国公使感到惊愕,但还有更糟的事:杰斐逊还邀请了法国临时代办路易·安德列·皮雄来参加宴会,而英法两国当时还在交战,这两国的驻美外交官彼此视若仇人。
  宴会铃响了。按传统礼仪,杰斐逊应该陪伴梅里夫人入席,可是他却牵着麦迪逊夫人的手进餐厅,让别的人跟随于后。餐厅本该摆上方桌,让梅里就坐于贵宾席,可是杰斐逊却有意用一张圆桌。进餐当中,杰斐逊还抬脚把一只便鞋踢到空中,再用大脚趾把鞋接住。这些有意的小动作显然是要怠慢英国客人。梅里感到受辱,一俟进餐完毕,他就马上告辞了。

//

---------------
第十二章总统决定后退一步(3)
---------------


  杰斐逊却为这次宴会高兴。他不是不懂得英国那套“规矩”——他生于富贵人家,从小受过那套教育,后来又曾长期生活于欧洲——但他就是不肯遵从那套礼仪。他穿着浴衣陪英国公使就餐,这正是他为美国独立而奋斗的表现之一。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却鄙视贵族,立志与普通百姓为伍,与农民为伍。(因此,每年7月4日,他都让白宫向老百姓开放,让人们能够跟他这位开国元勋之一的总统共度国庆。)如果说有谁愿意对英国作战,那当然是杰斐逊。
  他杰斐逊固然是鄙视英国,敢作敢为,而且了解民众求战的心情,但是,他也知道美国还无力战胜英国,而且他也不想让美国卷入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在1807年,美国还没有常备军,海军力量单薄得很。当时海岸防御仍是依靠各州的民兵,海军只充当配角。而英国皇家海军拥有500多艘兵舰,在世界各大海洋耀武扬威,美国海军肯定不是它的对手。
  因此,尽管美国想要抵抗英国人对美国船舶和海员的袭击,但却无抵抗之力。虽然门罗与平克尼分别代表美国与英国谈判并签约,英国答应不再抓捕无辜的美国人,但这一保证毫无约束力,美国人在海上受欺负的事件仍层出不穷。英国知道美国没有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杰斐逊的财政部长艾伯特·加勒廷指出,若要打仗,就得增发国债和增税,“所有各方面的进展均被打断”。可是杰斐逊不能无所作为。他决定后退一步,从战略上进一步考虑。美国无力打仗,但也许能防止暴力蔓延,同时又给英法双方造成一定损失。
  杰斐逊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形势。他动用国会新近批准的防务拨款,下令加固纽约、新奥尔良和查尔斯顿这三个最暴露的港口的防御工事,并要求各州召集10万民兵,以备必要时进行战争。最后,他发布公告,命令所有英国兵舰立即离开美国的水域。公告还禁止美国公民登临英国兵舰或者给它们提供补给。只有“遭遇不幸或受到追究”的英国兵舰才可以停留于美国水域。
  杰斐逊的意图是好的,但这一公告实际上仍是软弱无力。美国的领海只有3海里宽,就连“切萨皮克号”事件也是发生在领海之外相当远的海域。此外,这一禁令也无力付诸实施。拥有世界最强大海军的英国对美国的禁令根本不放在眼里。英军指挥官们常常公然挑衅,不遵守这些规则。他们继续跟踪美国商船,强行登船搜捕逃兵。有一次,弗吉尼亚州长命令民兵开赴海滨,可是民兵是在岸上,对海上的事只有干瞪眼。美国的海军和海岸警备队在英国人眼里仍微不足道,不屑一顾。
  杰斐逊并不胆怯,他又考虑如何保护已经出海的美国海员。据政府估计,当时已出海的美国人约有4万人。一旦紧张局势升级,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就会成为英国人袭击的目标。杰斐逊担心英国人会把美国的船逐一扣留劫走,所以他要求已在地中海的所有美国商船返航,同时吁请各地的友邦给予同情和协助。
  杰斐逊首先想到与英国关系良好的俄国人,希望能说服俄国领导人去劝说英国停止扣留美国商船和海员。但是,俄国人拒绝了。
  杰斐逊又找到法国人,希望说服法国人跟美国配合,在共同的抗英斗争中给予支持。他用纯熟地道的法语与法国驻美公使蒂雷奥将军亲切交谈。他说:“如果英国人不给我们以满意答复,我们就占领加拿大,加拿大本来就希望加入美利坚合众国。”可是在法国公使追问下,杰斐逊不得不承认美国军队实际上连军官都很缺。蒂雷奥向法国政府报告说:“杰斐逊并不想要战争。麦迪逊更怕战争。我相信这两个人一定会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这个政府从战争中将是一无所获。”像俄国人一样,蒂雷奥认识到若给杰斐逊帮忙,将是无利可图——美国在军事上出不了力。
  事实上,杰斐逊是真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找到办法来摆脱冲突。即便是美国有可能战胜英国,杰斐逊也未必会对战争的前景感兴趣。说到底,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跟他的同时代的人——例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艾伦·伯尔——不一样,他从来没有与人决斗,从来没有当过军人,从历史记载来看,他也从来没有参与过害人性命。他在一封信中表达过他的和平愿望:“我相信我们的公正、友好的行为会换来别人的公正和友谊。在现今的争斗中,交战各方都会发现我们的友谊是对他们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杰斐逊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又史无前例的步骤。他认为,如果说美国无法在军事上给英国造成损害,那么他可以利用一点,即英国对于美国的棉花和纺织品等出口物资的依赖。他考虑过战争方案并开始采取备战措施,但他仍反对诉诸武力。相反,他建议实行禁运,停止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

//

---------------
第十二章总统决定后退一步(4)
---------------


  杰斐逊设想禁运能起两个作用,一是让美国海员不再出海,一是让英国经济陷于困境从而迫使它改变它的海军的行为。杰斐逊觉得禁运没有什么缺点——英国人会很快认识到他们离不开从美国进口的物资,因此会老老实实克制他们欺负美国人的行动。杰斐逊写道:“我们的商业对于他们(欧洲交战国)太宝贵了,而我们要求的代价只是公正对待我们,他们会乐意照付的。”
  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国会很快通过了禁运法令,它的目的是要保持美国民众的安全,可是恰恰是美国民众马上对这一举措是否明智产生了疑问。法令刚一通过,各港口城市的人就急急忙忙抢先把商船弄出海。凡是有点力气的人都被出口商雇来搬货装船。有的船来不及装货,就空船出海,指望到别的什么地方能找到货物,因为一等禁运实施,船舶就只有停在港内毫无用处。海员们感到恐慌,禁运会使他们失业,这比冒险出海更糟。商人们抢运货物,有什么运什么,他们估计外国人会认识到这是最后一批货了,可以抬高价格发意外财。禁运一实施,立即引起灾难性后果,不是英国人遇到灾难,而是让美国人遇到灾难。海港关闭,3万多海员失了业。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几乎是完全依赖外贸,外贸一停,经济就陷于停顿。纽约的各个港口一向是忙忙碌碌,进口和出口的棉花、羊毛、粮食、茶叶、糖、酒等等堆积成山,如今却空空荡荡,变成了鬼城。禁运不但毁了航运公司,也毁了那些依赖外贸的各种经纪商和保险商。港口附近的零售商店再也没有顾客了。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消失了。为了让失业的人有点事做,一些大城市启动了各种公共工程。在费城,商会让水手们搓缆绳。
  更糟的是,禁运促使商人们到处找空子钻。有些人把货物悄悄运到美国和加拿大边境上的尚普兰湖,从那里出境,迫使杰斐逊派兵去切断交通。又有人往南到佛罗里达打主意,杰斐逊只好又往南派兵。为了继续做生意,商人们挖空心思,纷纷走私,逼得杰斐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来实施新的法令。
  美国人想要钻空子绕过禁运,杰斐逊不得不到处堵漏洞。最初,禁运只针对外贸,但允许商船沿东海岸航行,在各州之间运送货物。有些航运商就向海关申报虚假终点港,把船装满货物后,一出港就不知去向了。为此,杰斐逊下令禁止一切沿海航运,这样一来,却使得不少地方食品供不应求。在一些地方,人们急需面粉、肉和糖,却无处可买。在另一些地方,大量食品堆在码头上运不出去,直至霉烂。本来是食品丰富多产的美国,却弄得一些地方挨饿。
  杰斐逊只好稍做让步,授权各州的州长给国内航运发放“特别许可证”,但只能发给州长完全信得过的船主。可是州长们很快就顶不过当地商界的巨大压力,让一些人骗取许可证,对违法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一些大港口出现了倒卖许可证的地下买卖。杰斐逊试图整治,但结果是他自己不得不亲自逐项审查这方面的申请,苦不堪言。
  杰斐逊自己也有失误的时候:一个名叫约翰·雅各布·阿斯特的皮毛商从德意志到美国,想发财。他伪造了一个莫须有的中国贵族的信,说是那贵族要租用一艘船搬家回中国,请总统特批。杰斐逊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就批准了。那艘船装满了一箱又一箱的“行李”启航了,到中国港口卸货,再装满了中国货返回美国。禁运使物价飞涨,阿斯特这么来回一倒腾,就发了大财,由一个小皮毛商变成了金融大亨,显赫了好几代人。
  奸商们发现的漏洞越多,杰斐逊被迫撒下的网也就越广。后来,他把禁运扩大到了马车和雪橇等等一切能运送货物越境的运输工具。
  禁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惊人的。一年之内,美国出口总值下降了将近80%(从103亿美元降到0.22亿美元)。进口总值下降了将近60%(从1.45亿美元降到0.58亿美元),而走私货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600万美元。进出口税收从1600万美元降到了几十万美元。全国失业的海员共达5万人,其他失业者达10万人。仅纽约市一地,因欠债入狱者就有1300人,其中1150人的负债额仅仅是在25美元以下。南方有些州制定了法律限制债权人逼债,因为陷于破产的种植园太多了。
  报界对禁运怨声载道。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如果说禁运让英国出血,或让法国出血,那么美国出血更多。”英国没有屈服,反而更硬气了,许多城镇都兴办起制造业。英国商人还在西班牙开辟了新的市场。
  杰斐逊感到沮丧。在他1808年的国情咨文中,他呼吁人民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支持禁运。他承认外贸的暂停给美国公民带来“损失和牺牲”,值得关切,但仍恳求美国民众让禁运有一个成功的机会。

//

当前:第22/3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