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第448/488页


殿内一片静悄悄的,暧昧的感觉马上起来。杨晞面带微笑地看着故作矜持的杨玉环,杨玉环翻了个白眼,不满地看着杨晞:“四郎,怎么和姑姑这么生份的,站的这么远?”

“怎么会呢?”杨晞笑着说了一句,马上走到杨玉环身边,蹲**子,与杨玉环脸对脸地站着,声音轻轻地说道:“姑姑,半年多没见到你了,四郎甚是记挂,今ri看到姑姑样子还如半年前一样美丽,什么担心也没有了!”

说着又故意往杨玉环那大开的胸口看了一眼,杨玉环的夏衫开口太大了,这么近的距离,里面什么细节都看的清楚。很可能这个女人今天是故意这么穿的,杨晞马上下了定论。

“四郎,你出征这半年,真的会想起姑姑?”

“那当然是,四郎经常想起姑姑的,只恨没办法回来陪姑姑,今ri姑姑不召唤,四郎都想过来看望的!”

“还算你有良心!”杨玉环伸手点了下杨晞的额头,嗔道:“总算没负姑姑对你的疼爱!想必你也知道陛下准备让你主持武部事务了吧?”

“原来是姑姑的主意!”

“跟姑姑进内说话吧!”杨玉环得意地瞄了眼杨晞,一副风情万种的样子,在杨晞目瞪口呆之时,也就顾自往里走去了。杨晞当然赶紧跟上!

但让杨晞没想到的是,一关上门后,杨玉环就迫不急待地扑了上来,不顾他的“反抗”,几下就将他的衣服扒了下来。“四郎,姑姑想死你了!”杨玉环喃喃的低语让杨晞彻底放弃了抵抗。

在半推半就地倒在杨玉环的榻上,任她侵犯之时,杨晞不自禁地苦笑,为什么唐朝的女人都这么彪悍,总是喜欢逆推男人?不过虽然觉得有点郁闷,但这也是他喜欢的,女人在这方面这样主动,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大享受。

虽然昨天晚上荒唐了几回,但杨晞没有任何累的感觉,激情依然满满,也在杨玉环的主动中收获了极大的满足。

第八十六章 杨国忠去逝

==============

在激情释放后的继续缠绵中,杨晞也从杨玉环嘴里听说了很多事。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彻底弄明白了李隆基为何会想到让他主持武部事务。

自青海的第一条好消息传来后,杨玉环就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杨晞的军事谋略如何出众,要是以后让杨晞主持军务,那大唐军队一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而在青海的好消息持续传来之时,太子李玢也在李隆基面前说了杨晞很多好话,最终让李隆基决定,让杨晞主持以后的武部事务。

杨国忠即使不上表请辞,也不会让李隆基在这一点上改变主意的。杨国忠在这个时候提出辞呈,那更让李隆基没有一点犹豫就下了决定。

“四郎,你父亲的请辞让陛下心生伤感了,他想在你身上弥补一些对你父亲的遗憾,所以这一切你都不要推辞,全部接受下来!”

“多谢姑姑提醒,四郎知道怎么做了!”亲自替杨玉环整理穿戴的杨晞一副感慨的样子。

两人已经缠绵了很久,肯定要起来,起来后可以继续说事,不然一会被人发现就是麻烦事了。刚才杨玉环已经非常满足了,身体都痉挛了,杨晞知道,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的回报还是非常丰厚的。

杨玉环讲了不少,包括这段时间李玢的表现,她所知道的一些朝中大臣的动静,都详细地告诉了杨晞,让杨晞非常的惊喜。对于他来说,杨玉环有点像“超级大间谍”的味道,给他提供了太多有用的情报了。以后在杨玉环身上所花的精力不能少,相信付出会继续有回报的。杨晞不知道这件事上虢国夫人有没有在李隆基面前说过什么,那个女人也不能冷落的,说不定关键时候也能得到她的帮忙。

杨晞最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皇宫,回到魏国公府。

也就在杨国忠请辞的昭令送到李隆基那里两天后,朝廷下就发了诏令。准了杨国忠的请辞,令还在安西剿乱的郭子仪代任检校左相,归朝的杨晞守武部尚书,主持兵部的事务。

朝廷也召还在青海的武部侍郎高适回京,准备配合杨晞一道朝廷军制方面的改革。

李隆基的时候,募兵制全面取代了早期的府兵制,这对军队战力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因为各边镇将领握着军政和民生大权,导致中央的政令不能畅通无阻地发布并被执行下去,在李隆基越来越懒得理政的情况下,发生了安禄山这样的叛乱。如今叛乱被平息。吐蕃人的威胁也被消除。李隆基进一步想到了削减各镇军大将。彻底消除内忧的事。他想到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杨晞这个在两次战役中立下无人可比功勋的少年人,让郭子仪配合杨晞做这事。

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退缩。这是李隆基将此重任完全交给杨晞的重要原因,他相信杨晞不会让他失望的。

杨晞当然没有完全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知道李隆基是想将他推到前台去,让他去负责这件最容易得罪人、非常棘手的事。

虽然知道这件事容易得罪人,也很难做,但杨晞并没有任何的不情愿和退缩。知道原来一些历史事件,深知大唐自安史之乱后的急速衰败主要原因就是藩镇之祸,手握重兵的藩镇长官根本不理会朝廷的诏令,将治下的藩镇视作自己的王国。军政、民生大权一手抓,这样的情况导致大唐越来越衰败,最终走向灭亡。既然穿越来到了这个时代,那杨晞就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的。

如果李隆基没将削减各镇边将领手中的权力,进行军制改革的事交给他。杨晞也会在强烈向朝廷建议改革这方面的弊端,甚至自请命去做这件事。如今李隆基在他未请命之前就完全将权力交给了他,他如何会有怨言?

因为在征战吐蕃之前杨晞已经在协助郭子仪做这方面的事了,全面接手起来并没费太多手段,他期望高适能早日回长安,有这个亲信人物一起做这件事,杨晞相信会顺利的多。

杨晞知道,自己在平叛军事及这次出征吐蕃的过程中,树立的威望是没什么人可以相比的了,这是他在以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资本。

在令高适回京协助杨晞主持全面军制改革的事的后的第十天,交御了所有事的高适,也利用驿站快马飞奔回到了长安。因为不知道召他回京是为了何事,高适在抵达长安后,连家都没回,就直接来到了杨晞的府中,问询原因。

“恭喜子亮接任武部尚书职!”高适为杨晞的升职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再得朝廷封赏而得意。

他依然任武部侍郎职,但因为此次出征立下大功,朝廷另授他职务,兼领军器监大监职,如此两个重要的职位都由他任领,高适有一种意气奋发的感觉。

他非常感激杨晞,他知道,没有杨晞,他不可能有现在这般成就的。

当前:第448/4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