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防治手册》第2/22页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于婴儿和儿童,但是成人也有患此病的可能,所以在注意孩子手、足、口方面异样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手、足、口部的健康状况。

2.诊断及鉴别诊断

对于手足口病,我们首先可以做的就是“防”,要防就必须首先了解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方法,这样才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应该如何诊断手足口病呢?

我们可根据孩子的手、足、口是否出现异常来初步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如果发现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现象时就不可掉以轻心了,这与“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十分相似。还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接着就会发现手指及脚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手足口病”了,但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手足口病”的症状与水痘和泡疹『性』咽喉炎等疾病很相似,所以在自做诊断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做鉴别诊断主要是把一些和手足口病相似的病症区别开来,如:口蹄疫、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喉炎、风疹、水痘等等,尤其是在手足口病大规模流行时,要诊断并不困难,但要做好鉴别却不容易。一些不典型、散在『性』手足口病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类似疾病,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第二,口蹄疫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第三,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第四,从症状上也可以与手足口病区别开来,手足口病发病后,口腔黏膜疹易融合而形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并伴有痒痛感。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手足口病大多无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与疱疹『性』口腔炎的鉴别诊断方法:要了解疱疹『性』口炎的发病『性』质,要知道疱疹『性』口炎是四季均可发病,并且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在与疱疹『性』咽颊炎相鉴别时,也要对疱疹『性』咽炎有充分的了解,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

如果自己无法鉴别,最好是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所诉说的症状,及通过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临床症候群,结合外周血像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等特点,有条件时可做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一般均可正确诊断。也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小提示

当发现小儿手、足、口有异常,或是有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时,一定不要过于紧张而误诊误断。另外,由于此病与水痘及泡疹、口腔溃疡等一些病的初期症状相似,所以,当“手足口病”出现时切不可以水痘、泡疹之类病视之,延误了治病最佳时期;反之,当水痘之类的病症出现时也不要因过于恐慌而误以为是“手足口病”,这些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3.手足口病病原学

为了与“手足口病”相抗衡,很多地方都展开了手足口病病原学的研究。2007年6月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暴发一起手足口病,准格尔旗随即对此病的病原学做了调查研究,经现场采集标本23份和咽拭子6份,及时送到自治区免疫规划科进行检测,经病毒分离,肠道病毒阳『性』标本18份,进一步由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有9株为ev71型、6株echo6型、2株ca9、1株ca16,说明准格尔旗这次暴发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71型病毒和埃克6型以及柯萨奇9型、16型混合感染。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型别很多,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肠道病毒属,其型别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有的报导echo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进一步证实。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对『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c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c可存活1年,在-20c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据有关资料显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变迁。纵观世界手足口病的发病史,就可以得出如此结论:在70年代前,手足口病主要为coxa16引起,而随后ev71型逐渐增多。日本手足口病的流行,经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也有同时出现的现象,但以某个型为主。coxa16变异株出现,可使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的。到了80年代,手足口病又以coxa16为主,我国1989年从成人手足口病病人分离出ev71型。1998~1999年手足口病开始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台湾、香港也是如此。

小提示

手足口病并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春、夏、秋、冬都有发病的可能,又以夏、秋季最为多见,所以被视为手足口病的易发病期,相对来说,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在此提醒大家,不论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还是少发季节,都要做好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4.手足口病病原的生物特征

对手足口病病原学做了研究后,发现其型别就达20多种,手足口病的病原虽有多种多样,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它们都来源于人体,引起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消化道和鼻咽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血制品中可发现特异『性』抗体;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c作用18h,仍保留感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30nm。对病原进行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即手足口病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通过手足口病病原的生物特征可以得出:手足口病病毒在ph3.5仍然稳定,而鼻病毒、口蹄疫病毒却不稳定;对阳离子具有稳定『性』;对已知抗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氧化剂、甲醛、碘酒能使其灭活。

小提示

通过对手足口病病原的生物特征及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者们对手足口病有了更充分、更完善、更加透彻的了解与认识。由此,人们也与手足口病的对抗之法也越来越近,虽然现在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研制出具体的较为彻底的方针与策略,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成功的,会使手足口病没有容身之地。

5.手足口病原因在肠胃

手足口病的症状虽然主要体现在手、足与口上,但是它的主要发病原因却是在肠胃。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致病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在这些病毒中,由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在夏秋季节,人们饮食比较紊『乱』,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或是各种疾病。尤其是在夏季,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夜半时分,还有很多人在通宵的大排档里饮酒作乐,几个朋友一起,点上一桌子的凉菜,还有一瓶瓶的冰镇啤酒或饮料,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不亦乐乎。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追求凉爽的同时,也要注意肠胃的健康状况。此时正是病毒最易入侵且疯狂的时候,稍有不甚,可能就会引起肠胃病毒感染,进而引发多种疾病。而且夏季还是生吃瓜果蔬菜的季节,饮食的不洁净可能会导致肠炎及腹泻,再加上经常熬夜导致的身体疲劳,从而使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便容易在这个时候乘虚而入。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腹泻。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大大加重国胃肠功能的负担,这也会导致胃病的复发。而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习惯都有可能使肠胃发生病毒感染,从而引发手足口病,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小提示

虽然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由于致病的病毒种类多,因此曾经发过病的患者仍然有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

肠胃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病症,如腹泻、急『性』肠炎、胃炎、肠胃消化道感染及手足口病等等。这诸多病症中又尤以手足口病最为严重,它已成为重大疫情并在全世界都引起了重视,很多专家学者都在与之作斗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以“防”为主,而要防此病,首先就要从“肠胃”做起。

6.主要病源——柯萨奇病毒a16型

据相关报道,截止到2008年5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人1482例,但还沒有出现死亡病例。北京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以柯萨奇a16和ev71为主。4月30至5月4日市疾控中心共收到49例病人的各类标本57份,其中共有26例被证实为肠道病毒感染,占全部病例的45.61%;其中15例经分型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占57.69%;10例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占38.4%。这只是北京的发病情况,其他省份所发的手足口病中,以柯萨奇病毒为主因的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世界首次对手足口病做出报告的是加拿大的一位医生,早在1957年,这位医生就发现了手足口病主要威胁着儿童。患儿一般先是口角痛、嗓子痛,然后手、脚和口腔出现红『色』斑点。这种斑点看上去不像蚊子叮咬过后留下的,更不像水痘。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手足口病的斑点主要分布在手、脚以及口腔上。而且斑点还能恶化成小疮。戳破后,从中会流出微浑的『液』体,里面便含有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肠道病毒。经过多次实验与取样研究,最终,在1958年,加拿大罗宾森医生从手足口病患者粪便中分离出coxal6,即柯萨奇病毒a16型。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能够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此外,研究者还专门对柯萨奇a16病毒做了一项实验研究:用感染了柯萨奇a16(ca16)病毒的1~2日龄『乳』鼠的肌肉浸出『液』制备该病毒抗原,建立了抗体捕捉elisa法(macelisa),并检测59份手足口病(hfmd)患者血清ca16-igm抗体。其中16例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经macelisa法检测,13例ca16-igm阳『性』(81.25%),间接elisa法检出ca16-igg抗体4倍升高者12例(75%)。此12例又经macelisa法检测,11例ca16-igm阳『性』,检出率达91.7%。病后2~4天igm检出率约为80%(28/36),5~25天达100%(10/10),26~31天降为33.3%(2/6),32天后测不出(0/8)。本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可作为ca16病毒感染的快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说,柯萨奇a16病毒是人们在认识到手足口病后发现的第一个病原体。后来又发现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9型、10型以及b组2型和5型等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手足口病。自1969年首次分离到ev71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才展开了对ev71病毒的详细研究。

小提示

通过对柯萨奇a16病毒的多项研究证明,柯萨奇a16病毒确实与多种疾病有关,较严重的有无菌『性』脑膜炎(幻、心肌炎和自发『性』流产)等,并可导致慢『性』感染,也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流行的最主要的病原体。hfmd在国外较多见,近几年国内也多次发生流行。目前,对hfmd缺乏早期、快速的实验诊断方法,多数只能凭临床表现来诊断。但是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捕捉抗体,为尽早研制出抗手足口病的疫苗而努力着。

7.主要病源——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型是诱发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因,是肠道病毒的一个分支。肠道病毒感染顾名思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肠道病毒一般是以数字命名的,排列顺序代表着其发现的先后次序。按顺序,这种病毒被命名为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

ev71是发现最晚的新型肠道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为a、b、c三种基因型。ev71极其渺小,中世纪的哲学家曾热切地讨论过,一个针尖上,到底能够站上多少个天使一起跳舞。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中的“天使”换成ev71,那么答案将是一根针尖上可以容纳超过3亿个ev71。ev71甚至不算生命,它既非单细胞的有机体又非多细胞的生物体,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自我复制,而后感染别的细胞。一般情况下,ev71等导致的手足口病只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在7至10天内便会痊愈,也不会遗留并发症。然而,这种常见病却与流感一样,多次在全球兴风作浪。它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主要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日本为手足口病,临床两大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瘫痪。ev71曾有2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最大的一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行发生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发病近千例,出现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样临床表现,病死率高。日本报道的ev71感染流行时,大多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单独发生或与无菌『性』脑膜炎同时发生。

人类首次发现肠道病毒71型是在1969年,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一位医生在一名9个月大的脑炎患儿的粪便中首次分离出一种新型的肠道病毒,这种病毒就是肠道病毒的老幺——肠道病毒71型(ev71)。因为按照血清型分类,目前这些病毒已经被依次排序编号到71型。由于后面的72型病毒已被病毒学家划入甲型肝炎病毒,因此肠道病毒的家族谱系在71上终止。正是这种病毒,造成阜阳多名儿童死亡。这些病毒可被培养在恒河猴肾脏细胞及人类胎儿双套细胞中。若检体取自病人粪便及组织即以人类胎儿肾双套细胞培养;若为咽喉拭子检体则选用人类胎儿肺双套细胞培养。经由这些细胞培养后纯株化病毒分析,发现会出现由肠道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现象,由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及物理化学特『性』都与当时已知的其他肠病毒类似,但进行中和抗体试验或免疫扩散试验后,却发现其彼此间并不会有交互作用的现象,因此推测当时所发现的病毒为一种新型的肠病毒,故将该病毒命名为肠道病毒71型。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就会引发手足口病及其他一些疾病,部分ev71感染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颊炎,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的主要体现,除了肠道病毒ev71型,还有其他病毒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如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的感染,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小提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并在患儿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由于ev71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极高的感染『性』,故临床上出现的症状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无力肢体麻痹、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峡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肌肉僵直、头痛、发烧及呕吐等,而其中以手足口病及泡疹『性』咽峡炎最为常见。一般而言,感染肠道病毒多为无症状(约50~80%)或出现轻微类似感冒的症状,病人会自然痊愈而产生抗体,但因感染肠道病毒且转成重症之患者却有极高的几率死于心肺衰竭及广泛『性』的脑干伤害,这是不容忽视的。

当前:第2/2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