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动三叱》第3/69页



历史遥望那难忘的公元1894年9月17日那个日子,一群突然之间扯破伪装、露出狰狞面孔的东洋倭寇如恶狼一样就猛扑上去咬上了正在中国领海航行的北洋水师舰队,挑起了那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海战。在这里民族英雄邓世昌将军为多事之秋的中华民族喊出了气壮山河的声音。

“吾辈从军为国,甘为粉身筑城,以赴国难――!”

在祖国最危险之际,邓世昌和他的战舰,以史诗般的壮举,为黄海子孙筑砌了一堵坚强的屏障。

画家和蕾蕾静静的目视此刻静得出奇的黄海,远处只有那上下翻飞的海鸟在海面没完的画着或缺或圆的问号。

……

忽然间他俩东张西望起来,或东?或西?从他们变化的神态分明是他们从清馨荡漾的海涛那舒缓的脉搏中听到了阵阵被岁月过滤得有些苍凉的冲锋号角。

“邓将军和在此为民族舍身报国的先烈们,我们来看你们了――!”画家打破了海上的平静,手里托着一位香港阿公托人捎来装满紫金花的花蓝,“但愿这一捧捧美丽的花瓣为你们化作祖国和平富强的信函!”

“亲爱的民族战士们,请不要沉默,不要悲伤,这是一杯你们英雄光环里酿造的美酒,愿把你们百年迢迢的行程缩短,你们可以看到,帝国主义的坚船和利炮没有把你们民族崛起的心愿碾成粹片,我们有了现代海军最强大的铁甲舰……!”蕾蕾举着濠江的美酒洒向大海,心里充满了怀念。

岁月如织,百年苍桑,两位二十一世纪的后生肃穆祭奠英雄的忠魂。少年在航海日记的扉页写道“在少年的花园里,我不要梦,要战舰,勤奋将勇敢踏浪这片蔚蓝”。

二 英雄之约(三)

(三)

海上开始热闹了,生活在水上的海鸟在海上忙忙碌碌的四处觅食。热气球上海风托起他们的双肩,把他们的思绪翻转到162年后的今天,明媚的阳光灿烂的照耀着2056年清明节。

时至正午,炽白的阳光泻在黄海里,水象无边跳荡的水银气势极为壮观。画家笔走龙蛇,勾勒着那激情流淌的风景,在这里,他领悟到了一种由黄海为其演绎出的那份硕实丰满的创作灵感。

现在,海上的风虽没有大的变化,但出现了起伏,热气球曲曲扭扭的在运动,蕾蕾举起照相机,又拿着各种仪表折腾了好半天了,时间也不早了,画家这才伸腰回过头来看了看蕾蕾,心里蛮觉好笑。

只见这小朋友宝贝着实不少,从书包里倒腾的什么指南针,测风仪,海拔表还有一只口琴,一堆飘流瓶占据了本不宽敞的空间,他张扬着一张充满稚气的脸,还真有科学考察的那回事。

“蕾蕾啊!时间不早了”画家和悦的说道。

“哎!”

蕾蕾这时正累得满头大汗,费劲绑着两只黑匣子,于是画家便帮着一起干了起来。

“蕾蕾啊!这玩意儿老沉老沉的,干嘛用啊?”画家拿着一个黑匣子问。

“不是玩意,是科学!”蕾蕾听他这样问,没好气的瞟了画家一眼。

“对,对,是科学,是科学!“画家忙对自己的失言连声道歉,心里对这位小朋友那种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肃然起敬。

在蕾蕾的要求下,热气球的高度降到了最低限,待较好的稳定了气球的高度,他俩各持一个黑匣子,在蕾蕾指挥下不断往下放,向水面降。但蕾蕾手中放下的黑匣子是用一根金属线连接起来往下放,不能沉下去,而是飘浮在水面,在金属线的末端,还有一个笔记本大小的遥感器。

“这是……?”

“叭!”只听一声短促沉闷的啸叫声在水面炸响,把画家吓得一惊,蕾蕾若无其事的露出笑容。

随着气球的不断移动,啸叫声在水面时停时响,蕾雷手中的遥感器上显示着起伏的曲线。

原来这是蕾蕾自制的“水底回声测深仪”,当在海面向海底发出声音,声波碰到海底后便以每秒1500米的速度反射回来,测出海深。

“这里是大陆架,情况怎么样?”画家也象孩子似的凑上去问。

“这是浅海大陆架,坡度很小,倾斜的角度平均不过为六十分之七度左右,你看看,测深结果很明显。”蕾蕾举着遥感显示器解释道。

“你真聪明!”画家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不!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制造的,爸爸和我曾在渤海试过,还行。”他说起爸爸、妈妈来,满脸高兴。

“哎,到底了?”这时画家提着的另一个黑匣子的手一轻,忙问蕾蕾。“我们把绳子往上收起来!”俩人忙忙乎乎弄了好一阵子,总算把那水淋淋的黑匣子从水底提了上来。

“好啊!成了!”蕾蕾一看可高兴了。

刚才放下去的黑匣子这时象长了许多眼睛,变得怪模怪样的打开了许多小孔,倒把画家弄懵了。

这时蕾蕾一边伸手从小孔里依次取出卡在里面的一张张塑料片一边说:“这是我们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搞的实验项目,因为我们想了解在海洋里,不同的深度,包括太阳照射的强弱都会产生多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状况的差异……。”

“于是你们就根据不同水深水压力原理,设计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孔,这样可以在承受不同压力下,依次自动开启,在每个孔里你们放置了涂过特殊化学品的塑料片,就得到了需要知道的结果。”画家接过蕾蕾的话说道。“你也很聪明!”蕾蕾扬着稚气的脸认真的表扬道,引得画家哈哈大笑。

当前:第3/6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