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第3/142页


  张氏也抹着泪哀求,“儿啊,这是咱们家的命根子啊,不能卖啊。”
  两老竟只是唉声叹气,无一人上前阻拦更别提怒骂抽打。
  赵清河看两人反应,更是体会到败家子都是爹娘纵,到了这时候都不敢对他这个儿子说一句重话。赵清河暗暗叹气,遇上这样的父母不知好运还是不幸。
  “我要求不高,只需用我家酒坊还有从前的田地以及一千两交换即可。”赵清河说得十分轻松,好似是个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一般。
  原身记忆虽然琐碎却也让赵清河大概能测算出这世的物价,赵老汉的酒好却也只是比一般的酒好些,面向的顾客群都是些有些许积蓄的平民,恐怕连进入高级些的酒店的资格都没有,这个价码绝对是狮子大开口。
  赵老二一听差点吐血,果然是败家子,压根不知道银钱多难挣,一个破方子也好意思开这么大的口!他要有这些银子,他这辈子直接躺着吃香的喝辣的何必苦苦钻营!赵老二毫不怀疑赵清河是逗弄他,完全以为他是什么都不懂所以胡乱喊价。
  “我说大侄子,不是叔叔说你,你以为那破方子是玉液琼酿啊,不过是别其人酿造的稍顺口些罢了。要说酿酒不就那回事,没什么差别。看在亲戚的面上才给你几个钱意思意思,你说的这个价不是寻我开心吗?”
  “我也是看在亲戚的份上才收你一千两,否则我就开口一万两了。”赵清河一副爱买不买,不买拉倒,我多的是下家的天真模样,直把赵老二想揪住他的脑袋敲打,这脑子是装的是屎呢。
  王氏脾气暴憋不住直接蹦了起来,声音尖利,“真是想钱想疯了,这么个破方子也敢开这么个口,给你们一钱银子都是抬举!”
  赵清河摊手闲闲道:“那婶婶就去找一钱银子的方子吧,看看到底是卖得满堂彩还是糟蹋粮食连猪都不吃。”
  这一句戳中了赵老二和王氏的软肋,渡口只是来往船只临时停留的地方,而且不过是小渡口,很多大船过而不停,所以小街繁华程度有限。只不过原本此处只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子,所以较之从前繁华了不少,却还不成气候。
  酒坊又地处偏僻,适合的生意并不多。若是没有赵老汉的手艺,不开酒坊,还真不好说收益如何。来往船只虽然只是停顿片刻,可船上的船工消息都是互通的,他们又没钱打点,若是酒不好生意很快就会落下来,渡口边可不止一家酒坊。
  赵老二和王氏都是乡下土生土长的,从前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余粮酿酒,因此根本不懂如何酿酒。赵老汉这门手艺都是从前外出干活在酒坊里学的,然后自个琢磨了这么多年才有了现在的独家方子。
  赵老二只惊了一会很快镇定,装模作样的摇头叹息,“我本念在亲戚份上才帮你们一把,既然如此我也就没什么可以顾及的了。当初卖酒坊的时候契约上可是包括了酿酒方子,你们若是不从我们只能公堂上见。”
  赵老汉一听这话直接从角落蹦了起来,手颤抖的指着赵老二,“你这畜生!骗了我榷酒和那么东西不算,竟然还想霸占我的方子!你,你,我跟你拼了!”
  赵老汉四处寻趁手的武器,怒气冲冲要干架的模样。
  王氏庞大的体积往前一跨,一个顶两,“怎么着,还想打人?打吧打吧到时候把你这房子一起赔进去,白纸黑字上都写着,我们是走到哪都有理!”
  赵清河知道赵老汉识字,就算当时定契约再匆忙,也不大可能完全没看就签了。两家人关系一直不好,赵老汉不会这么掉以轻心。而且之前拿走榷酒时候没讨要,现在才来,那么很大可能就是在契约上玩了文字游戏,欺负他们不懂行。
  赵清河想到此,无赖道:“没有我方才说的条件我们是绝对不会拿出方子的,你们想到衙门上告那就尽管去。我们大不了就是失去一个方子,就算是以后不能继续酿造这方子上的内容,可我们要是在酿造过程中多添一碗水那也是新方子。
  而击鼓鸣冤者先打二十大板,过公堂如同雁过拔毛,我们家反正是啥都没有大不了几个板子的事。可你们用十两就拿到这么多东西,啧啧,虽说公堂上的大人是不会眼红,可公堂上还站着这么多皂隶,这些人可不会不稀罕这点小钱,到时候就不知你们可否全身而退了。”
  古往今来平民都不喜欢进公堂,不管有理没理最后都要被刮一层皮。果然赵老二和王氏脸色大变,之前能如此顺利那是因为赵老汉和张氏憨厚不晓事很容易被唬住,一提起要上公堂马上就害怕了,立马乖乖的把东西呈上。
  赵老二和王氏有些动摇,赵清河又添了把火,“你们手上的契约究竟如何也就骗骗我爹娘没读过几天书的,我好说歹说在县城的学堂里混了这些年,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我。别的不说,鱼死网破还是容易的。反正我们家啥都没了,也不在乎多一个方子。”
  这一句直接让两人蔫了,所谓做贼心虚,他们两人又不识几个字,契约也不是他们定的,谁知道有什么漏洞。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到手的东西都给吐出来。别说过公堂,就是告到里正那,也得刮一层皮,谁不眼红十两银子就拿到这么多东西?最关键是这赵清河是个不好相与的,可不似他爹娘那样实诚,又读过几天书,不要脸不要皮还不要命的,这种人最是难缠。
  赵清河见两人这模样,更是老神在在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赵老二和王氏又恐吓了几句,见赵清河越发无赖油盐不进,只能气闷离去。临走时赵老二不忘恐吓道:“我今日是看在都是亲戚份上才开了这个价,若是以后你们过不下去想再寻我,哼,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你们可别忘了,没有榷酒资格不可酿酒贩酒,我看你们一家三口怎么过下去!”
  赵老汉和张氏原本见折腾了他们一早上的两人终于离去还觉高兴,一听到这话又满面愁云。酿贩酒是他们家唯一生计,如今没有了,今后可怎么办啊?
  家中只有两亩薄田,连他们的嚼用都不够。他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就算出去找活,也不一定能找到。
  赵清河见状连忙道:“爹娘,你们不用担心,我会撑起这个家的。你们辛劳了大半辈子,不用再操劳。”
  赵老汉和张氏听到这话当场抹泪,他们家的娃儿经过这遭终于长大懂事了,也知道为家里着想了。这么多年,终于盼来啦!
  之前老两口因为被骗心中堵着一口浊气,如今全都顺畅了。只要儿子和他们不离心,知道想着他们,不管费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老两口内心激动,可冷静下来却无人相信赵清河真的能撑起这个家。赵清河从前就是个筷子掉了都不会捡起来的主,哪知道维持生计如何艰难。
  张氏抹掉泪水,拍着赵清河的手背道:“儿啊,你能这么想为娘就很满足了。你不用担心,好好念书,爹和娘会想法子度过这难关的。”
  赵老汉感触了一会,便开始想后路,“我去县城里找找老东家,看看能不能给我找个活。”
  张氏顾虑道:“现在是少东家当家,老东家已经完全不管事了。少东家不喜老人,你找老东家恐怕也不顶事啊。”
  赵老汉也知道这茬,可现在实在没法子也得试试不是,这年头青壮年都难找活干,何况他这半个身子都入土的老头子。
  赵清河知道一时之间难以更改两老心中印象,不再强调只道:“爹,娘,孩儿不想读书了。”
  读书于普通人家来说负担是极为重的,尤其赵清河之前还是在县城里上的学,那学费于这小乡村的人来说无疑令人咂舌。赵清河记忆中有着不少人的艳羡,原身当初十分得意,在村里走路都是鼻孔朝天的,十分瞧不起这小乡村里的人。
  若不去读书,他们家的负担就减轻了许多。赵清河前世已经读了十几年的书,目前觉得已经足够,而且不管是原身还是他想要考个功名出来实在太难,已经没必要花这笔钱。
  赵老汉和张氏一听这才知道赵清河方才并非说的漂亮话,连书都不读了,这可是真下了决心。要知道他们这儿子一向志向远大,就想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从此飞黄腾达。
  老两口当初送赵清河去读书并无这么远大理想,就觉得不是个睁眼瞎,识几个字以后好继承家业即可。而且赵清河学业平平,不是瞧不起自个的儿子,实在是这条路太难,他们这十里八村的考上秀才的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还仅仅是个秀才,一直无法往上,可见这条路多难。所以很多贫寒人家虽然知道这是一条极好的路,也下不了决心倾家荡产供个吃钱的读书人。
  张氏连忙道:“孩子,不用担心,爹和娘会找到活供你读书的。”
  张氏说这话有些底气不足,却不希望打破赵清河心中那点念想。
  赵清河摇头,一脸坚决,“我读了这么多年了,够了,是真的不想再进那学堂了。只是今后没法子中状元给娘您挣诰命,给爹争光了。”
  赵老汉和张氏看赵清河表情不似作假,这才真的信了。赵老汉摆手,“那些虚名爹娘都没想过,只要你平安就好。”
  女人习惯多想,张氏不由以为是赵清河遭了大罪,所以才怕了那学堂,连书都不愿意读了,心中更是酸楚,那眼泪更加汹涌了。
  赵清河一看她这模样就明白她的想法,“娘,您年纪大了,一直落泪会伤眼。孩儿只是不想念书了,并不委屈。只要咱们一家三口在一起都好好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很快会过上好日子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还是很忙,大家的留言我都有看,只是没空回了,非常抱歉。只有这么两章就看到这么多人留言,非常非常开心,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我努力更报答大家,抱拳!
  下章争取开始施展医术。攻什么的,估计挺后面的了,不要着急,嘤嘤。


☆、第4章

  张氏笑着抹掉泪,“对,对,只要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就能过上好日子。我儿饿了吧?娘这就给你下面去。”
  “娘,还是我来吧,您老歇着。”赵清河也是农村出身,又自个独居了好几年,炒菜做饭还是很有一手的,火灶也会用。
  张氏唬了一跳,“这厨房油烟地方你个大男人怎么能进,娘知道你孝顺,可这事你做不得。”
  赵清河笑道:“有啥做不得的,这世间大厨可都是男人。”
  张氏说什么都不同意,直把赵清河往外推。一直没说话的赵老汉此时开口道:“孩他娘,就让清河去帮你忙吧,以前大娃也最喜欢在厨房里帮你干活。”
  一说起早逝的大哥张氏眼圈又红了起来,终是什么都没说让赵清河进厨房搭把手。可空空的米缸子让两母子傻了眼,张氏不死心的又翻了翻,家里的米面确实都没有了。
  张氏急的团团转,“我咋记得还有些的啊。”
  赵家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酒坊里吃的饭,所以家里备得少。现在酒坊以及里边的东西都被占了,新买的米面可都在里边。而这几日一直给赵清河吃干饭下面条,最后剩下的那些米面也给吃没了。
  张氏看到赵清河一脸诧异,脸有些泛红,要是让儿子知道他们家穷酸到这地步,不知道该有多嫌弃。张氏赶忙出厨房门寻赵老汉,“咱们家没粮了,你瞧瞧能不能去哪家借点去?”
  赵老汉正在抽水烟,一听这话瞪大了眼,“哪就到这地步了,咱们不是还有点碎银子吗?”
  张氏看赵清河也跟着出了厨房,不由低声在赵老汉耳边道:“那几个钱当什么用,吃药还有鸡鸭鱼的给清河补,早就没了。”
  赵老汉哪里过得这么落魄过,就是老爷子刚过世,他和张氏被后娘孙老太几乎净身出户赶出家门,都没落到这般田地。那时候他已经跟着老东家做学徒,所以直接带着媳妇到县城里。两口子都是勤快的,慢慢挣出了一份家业。虽说不算大富大贵,可在这小村庄里也算殷实之家,每顿都能沾点肉星子,没少被人羡慕过,哪晓得老了还要找人借粮。
  赵清河看到老两口满面愁云就猜到了现在家里是什么光景,想起前他几天大鱼大肉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娘,我瞧厨房里还有些番薯和糙米,咱们今天就吃那个吧。等我找到事做,就有钱买米面了。”
  赵老汉和张氏一听这话直接呆住了,之前只觉得赵清河变好了,不再嫌弃他们了,还会替他们着想了,可现在就连番薯和糙米都乐意吃了,这可真的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原身为人清高,从前回家大鱼大肉都嫌弃做得糙不上档次,沾几筷子就不乐意吃了,硬是要钱上饭馆。
  此时有人在院外叫门,“大舅爷,大舅奶奶,你们在家吗?”
  张氏这才回过神来,“在,是阿福啊,来,快进来坐。”
  肖福是赵老汉同胞姐姐的孙子,比赵清河小两岁。以前还在酒坊给赵老汉干活,算是赵老汉的徒弟。赵清河的记忆里也有这人,只不过记忆中把他归为奴仆,非常瞧不上眼。

当前:第3/1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