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阮家小馆》第293/293页


  阮软被闹了个脸红,小声跟季远说道:“我自己来。”
  季远又顺势给她添了一杯秘制的酸梅汤,对阮妈说道:“放心吧,我吃的很好,这里的菜很好吃。”
  阮软瞬间明白他的意思,赶紧接话道:“没错,刘大厨是我层层筛选出来的,厨艺很好,员工们都很喜欢。”
  赶紧换话题,别再把注意力放她身上。
  这个芋头烧鸡是真好吃,尤其是细细长长一抿就在舌尖化开的长芋头,阮软最喜欢吃这种,很进味儿,鸡肉也很鲜嫩,有些微辣,反而更衬的两个淡淡的食材,更加出众。
  阮软觉得她要是天天在这儿,每顿都吃这么好吃的菜,肯定会长胖。
  酒足饭饱,阮软带他们去办公室休息会儿,等着太阳没那么大,再进各个工作间看看。
  “这就是那个厨师学校?”
  秦老指着一间大厂房问道。
  阮软点了点头,反正也走到这儿了,干脆就带他们进去看看,锅灶什么的反而在后面一点的区域,前面是好几长条的桌子,每个桌子上都有专门的洗菜池跟案板,案板的旁边放着一个刀盒,不过现在里面还没有刀。
  “这边是练刀功的地方,学员每天切下来的食材,都会用做中午做菜的材料。”
  孙老爷子走过去,在案前比划了下,这个高度可以,不会太累。
  “对面就是食材区,不过之后很久的时间里,这里估计只会有土豆。”
  阮软开了个玩笑。
  而锅灶区域,现在都没安装好煤气坛,阮软担心放的太久会出问题,到时候再配上就好。
  四面都通风,头顶装着很多吊扇,再加上厂房是按照以往顶棚的结构盖的,可以说是冬暖夏凉,越往里面走,感觉气温越低。
  等到下午大家把几个工作厂房都看完,都很满意,孙老爷子最喜欢哪个厨师学校,要是他赶上这个时候,一定会来这里学,里面的条件真是没的说,想到他学厨时还得偷着学,现如今只觉得羡慕。
  “阮软,你就不怕他们把你的手艺都学会了,就算有那个5年合同制约,可万一要是他们只学个皮毛或者5年之后就立马单干,你准备怎么办?”马思琴有些好奇。
  “舅妈,你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其实我也想过,办法就是没有办法,只有我们做大做强,抢占大家对阮记的印象分,先入为主,让大家都认可我们的品牌跟服务,这样就算他们出去了,也不会影响到我们,阮火锅就是个例子。”
  阮火锅成功后,很多人都开始买阮火锅的火锅底料,然后自己做火锅,但生意远远没有阮火锅好,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的品牌深入人心,服务到位,又加上一直都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阮火锅在行业火锅里,早已是大家心中的第一名。
  事业一做大,她需要的就是人才,源源不断的人才,其实在阮软看来,走一两个无所谓,只要后面有补位的人,只要她们把食品安全跟菜品质量、味道放在第一位,阮家系列就不会倒!
  ~
  “听说了吗?阮记的厨师学校在招生了!我准备去报名,反正我成绩垫底,考大学是指望不上了,我妈说了去阮记,只要阮记不倒,我就不会失业!”
  “我来就是为了这事儿!我支持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你学成之后,肯定能有好的前途!”
  ……
  自从连城日报刊登了阮记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又放出阮记厨师学校在招生的消息,就像是一枚炸弹在连城市炸开了一朵花。
  身处下岗潮的很多年轻人,都看到了这朵希望之花。
  当年那个狼牙土豆,成了连城市走出去最多的小吃,很多人光是凭借着卖狼牙土豆的小摊,都过上了好日子。
  更何况这次是直接培训厨师,毕业之后还能去大家都想去的阮家旗下门店工作,这也是很多人都心动的原因。
  一时间,连城市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个,很多家庭都选择让孩子去这里学一门手艺,老人们一辈子的经验,有手艺,有技术,怎么都饿不死。
  尤其是现在市场变化的太快了,快到他们都不知道要如何适应,就算是一时的避风港,最起码阮记还能给5到6年的缓冲时间,让他们重新出发。
  而同时间从连城大学毕业的学生,也纷纷往阮记投来了自己的简历,希望能加入这家他们都看好的新星,亲自参与并见证一个优秀企业的起飞!
  ――正文完结――
  作者有话说:

当前:第293/29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