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2010》第3/299页


  向前世一样,老老实实的读大学,之后找一份工作。当然,这一生他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选一个四年之后更有发展的工作,肯定会比前世混的要好许多。
  然后老老实实的上班,慢慢的升职加薪,贷个款买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找一个不是很漂亮也并不难看的女朋友。然后两个人结婚,一起工作还房贷,生孩子,把孩子养大。
  生了个女孩要担心她被别的男孩祸害,生个男孩要担心他祸害别的女孩。要小心幼儿园的老师,小学的校长,中学的高年级同学。然后再看着他或她重复着上大学,工作,买房,结婚,生子。
  这个时候自己就可以安享退休生活,等到孙子或孙女长大了,可以给他们讲一讲,曾经有个少年,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回到十八岁的故事。
  去他喵的这无趣的人生啊!
  其实从重生回来的第二天,沐茗就在想自己能干什么。或者说,自己多出来的这七年的时光,能给自己提供哪些优势?
  沐茗想过做投资。给自己记忆中一些未来会成功的项目一笔投资,占个股份,将来等着分钱就好了。可仔细想想,先不说自己有没有资金的问题,就算自己想投资,人家就一定会接收吗?
  很多项目的成功都不是有钱就能发展起来的。沐茗就知道明年会上线的微信将来会创造多么大的利润,但要是没有滕讯的平台和QQ的关联功能,这玩意见了鬼了才能发展起来。
  还有,一个项目不是光有创意就行了的。沐茗前世就是一个学建筑的学渣,累死他也开发不出来一个完整的程序。就算是找别人合作,你至少也得能看得懂是在干什么吧。否则别说别人,你的合作伙伴都未必能忍得住把这个项目据为己有。
  沐茗记得前世指导他们毕业设计的教授就说过一句话:“创意是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但它也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不过,同学聚会时产生的一个灵感却启发了他。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一个行业,没有太高的入门门槛,不需要太多的初始成本,简便易行,基本上全靠创意取胜,而且未来的前景简直广阔的不要不要的――文化产业。
  多了七年人生的沐茗非常清楚未来文化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IP。那些流量度高的IP,动辄创造数以亿计的财富,不用说全民追逐的一五年、一六年,就算是IP的概念已经没那么狂热的一七年,一个大流量的IP也能给拥有者带去成百上千万的利润。
  当然了,沐茗不是准备去收购IP。还是那句话,比起个人,IP的拥有者们自然更愿意卖给那些有资源,有渠道的大公司,那样才能让他们的利润最大化。
  但是,没法收购,他却可以创造IP啊。自己那么多年没怎么好好学习,可却没少看那些电影、小说、电视剧啊。
  而且,相比于那些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业,自己怎么也能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产业的爱好者兼从业者啊。这多多少少,也能算的上是回到自己的老本行上了。
  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太遥远,属于将来努力的目标。但是写个小说什么的,却还是可以做到的啊。
  不过具体要写什么,这却是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了。沐茗拿出纸笔,一边搜索者自己的记忆,一边随时在纸上记录下来,避免自己忘记。
  沐茗算是个挺喜欢看小说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自己动手写,虽然扑街了。但是现在仔细一想,还真没有太多是他能写的。
  比如像大神级的五白那样的玄幻文,沐茗就写不了。不是不屑,而是不会。千万不要小看小白文,怎样让读者快速接收一个设定,怎样能把一个爽点表达出来,这些都是需要经验和功力的。
  还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小说,需要庞大的知识量;同人类的小说,天生就很难进入主流;历史类,都市类的小说,影视化方面又属于女性市场的天下……
  沐茗皱眉苦思,手中的笔在纸上的“影视改编”四个字上圈了又圈。忽的,沐茗的手猛然顿住,一个新的灵感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既然小说要改编成影视这么困难,那一开始就把影视作品写成小说会怎么样。”
  仿佛是被打开了一扇门,沐茗的思路瞬间变得无比宽阔。对啊,小说要改编成影视,需要很大的改动。但自己如果从最开始就直接按照电影和电视剧的需要来写小说,不是就容易多了吗?
  最关键的是,这些影视作品已经接受了市场的检验,完全不用担心“水土不服”的问题。几乎一瞬间,沐茗的脑海中就闪现出了七八本适合改编的影视作品来。


第四章 我能看见“鬼”

  六月已是初夏时节,室内的温度渐渐从春天的温暖向着炎热进发。书桌前的沐茗,因为情绪激动,脸上已经隐有汗珠,只是他此时却全然无觉。显示器的荧光映照,照出了他脸上的思索和眼底的丝丝狂热。
  桌上铺着的白纸,此时已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迹。这些都是沐茗还能记住大致情节或是主线剧情的影视作品的名字。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户外爱好的懒人,沐茗还真没少看这些电影电视剧什么的。
  琅琊榜、盗墓笔记、唐人街探案、爱乐之城、战狼、复仇者联盟……一个个前世名声响亮的名字在沐茗的笔下跃然纸上。仅仅只是作品的名字,就已经写满了大半张纸。
  “呼――”沐茗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他短时间内能想起来的所有他看过的影视作品了。国内的,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好评的、差评的,全都被一一罗列了出来。
  “先就这样吧。有什么遗漏的,等以后想起来了的再往上加。”沐茗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颈,看着纸上的一个个名字,心中暗道:“接下来,就要开始分拣删除了。”
  并不是所有的文字作品都适合影视化改编的,同理,也不是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适合改编成文字的。强行改编,只会毁掉原本不错的作品。所以,沐茗必须有选择的删除掉一些不适合的项目。
  首先,是那些现在已经存在了的作品。比如那两个被称为网文最强IP的《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再比如被称为青春类电影的“始作俑者”的《那些年》和《致青春》。这些都是已经存在,甚至影视化改编都开始立项了的作品。
  其次,就是那些和沐茗自身风格或是经历不符合的作品。
  沐茗的智商只是正常人的水平,没有什么过目不忘的天赋。很多作品因为相隔的时间久远,除了主体的剧情或是一些比较代表性的桥段之外,细节方面他大多都已经忘记了。
  记忆的缺失,要求沐茗必须要自己去完成主体剧情之外空白的部分。因此,必须要选择那些原本的主体风格就和沐茗本身的行文风格相差不大的作品。
  至于经历的适合性就更重要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沐茗前世,由最高纪检法监制,影响力很大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他的编剧兼原著作者是著名的官场小说作家周梅森。
  这位大神,在九几年到零几年就写出了一系列像《人间正道》、《国家制造》、《绝对权力》这样的质量颇高的官场类小说。因此,他能创作出《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充满了政治觉悟和官场规则的小说,所有人都是信服的。
  但如果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个还未满十八周岁,刚刚完成高考高中毕业,家里没有一个公职人员的少年呢?
  别逗了,一个小孩子写的官场小说有什么可看的。
  什么?写的很好?
  那一定是抄的啊!或者是有人代笔写的。
  对于沐茗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他写出一本幻想性,思想性的,甚至是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故事的小说都能说得过去。可是一本需要丰富人生阅历和亲身经验的小说,谁也不会相信是他能完成的。
  排除掉已经存在的,排除掉不适合的,排除掉质量不高的,再排除掉本身就属于抄袭的。沐茗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了一道又一道的斜线,原本密密麻麻的名单,如今只剩下为数不多十几个名字了。沐茗双手合十撑住下巴,皱眉看着眼前剩下的这些作品,他要从中选出一本,来作为他的第一本小说。
  “题材要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引人注目;要大众化,不能太文艺,也不能一点内涵没有;要有适应性,能扩写也能缩写……”一条条的要求从沐茗的脑海中划过,名单也在一步步的缩小。终于,沐茗的嘴角牵起一抹笑意,他找到自己想要的作品了。
  起身去了趟厕所,给自己倒了杯水,又重新坐会到电脑前。沐茗晃动鼠标,把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而进入屏保状态的显示屏给激活。在桌面上建了一个新的Word文档,打开之后,开始瞑目沉思。
  良久,沐茗睁开眼睛,显然是已经打好了腹稿。手指敲击着键盘,缓缓的写出了第一篇作品。
  “你,相信这个世界有鬼吗?”
  “不论你相不相信,我要告诉你:‘我,能看见鬼!’”
  “我叫夏冬青,今年二十二岁,是个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我是孤儿,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所以从大学开始,就要靠兼职来养活自己。”
  “今天是我找到这个新工作的第一天,在一家名为‘444号’的便利店做夜间售货员。话说,为什么有人会用这么不吉利的名字当做自己的店名。”
  “……”
  这就是沐茗选择的第一部作品――《灵魂摆渡》,一部在前世不论是点击量、话题度还是作品质量都颇为优秀的作品。
  《灵魂摆渡》是艾奇艺在一四年春节期间上线的一部自制网剧,虽然因为经费不足导致无论是造型还是场景都比较粗糙,但靠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对现实事件的讽刺以及主演和主创团队的认真,获得了二十多亿的点击量和豆瓣8.1的难得的高分评价。
  二十多亿的点击在一七年那些拥有“四百亿点击量”的作品面前自然是相距甚远,但在网剧刚刚兴起的一四年,却是实实在在的爆款剧集。
  关键是,作为一款国产的、灵异题材的、小制作的网剧,竟然能在豆瓣(标重点)上拿到超过八分的评价,足以说明这部作品是流量质量双赢的典范。
  灵异类的题材,足够引人注目,也符合沐茗年轻人的脑洞;欢乐与严肃并重的剧情,保证了故事具有一定的内涵型,同时也符合沐茗自己的行文风格;单元剧的形式,保证了故事可扩写也可缩写,满足了沐茗规划的特殊的发表平台……
  总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部非常适合沐茗的作品。
  “一个小房子,前面有一个牌楼,这不就是骨灰盒吗?王小亚瑟缩的道。”
  “你去看看,那个孩子,还在吗?”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的向着货架后的休息区看去。空空如也的桌面上只摆着一个升腾着丝丝蒸汽的关东煮的杯子,哪有什么小孩子!”
  写到这里,沐茗停住了手。第一个故事他并不准备一次性写完,而是拆成了三段。到停笔的那里,就是第一段的结束。
  沐茗扫视了一眼文档里寥寥的四百来个字,打开格式转制软件,把文档转制成了图片。而后打开网页,把这段新鲜出炉的小故事上传到了他刚刚申请的微博账号上。


第五章 实体书的规划

当前:第3/29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