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青荷(穿书)》第111/112页


  李青荷并不习惯与她这样亲近,退开了些,“没有,本来我娘自己也没打算和我们长住。”
  “早前是我想岔了,她那么多银子,就是和你们住也不会亏待了你们的。”
  这话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李青荷摆摆手,“我回去拿盆,你不用跟我一起。”
  乔迁之喜挺顺利的,许氏正式住了下来。天气渐渐地冷了,到了过年的时候 ,县城那边也没有人来。李青荷去接了她过来一起过年。今年周家那边还真就没有一起过年,各过各的。
  初二的时候,五妹夫妻两人带着礼物上门,张海瑶和李青苗也来了的。梅氏也来了,反正大家相处淡淡的,没有了以前的针锋相对,说到底,各人有各自的生活。
  彬儿得空会跟着周承康一起上山,偶尔也会帮他们家干活。姐弟之间相处愈发熟稔。
  过完了年,各家忙着春耕,许氏没有地,她也不急,整日炖汤给女儿送过来。
  春日的风景最好,尤其是三月,各家的春耕忙完了之后,也得了闲,现在各家经常往周边林子里跑,采药回来卖,运气好的话,不比打短工差。
  也就是这样一个春日的午后,县城那边又来了马车,直奔李青荷家中,不是吴励,而是张老爷。
  两辈子以来,李青荷总共也没见过他几次,打开门看到是他,还颇为意外,“您找我娘?”
  “是,一直不得空,”张老爷搓着手,“我想来看看彬儿。”
  听许氏说,张家搬到县城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到底是看许氏还是看孩子的,兴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李青荷关上门,“现在我娘自己住,我带你去。”
  从这边过去,不过几息就到了隔壁的院子,许氏打开门看到是他们,现在的李青荷已经大腹便便,许氏忙拉了她进门,默了下才看向张老爷,侧身,“进来吧。”
  张老爷踏进门,四处观望后叹息一声,“你受苦了。”
  “并不苦。”许氏失笑,“这里挺好的。对了,玉姨娘现在如何了?”
  听了这话,张老爷叹口气,“前几天摔了一跤,落胎了,还一尸两命。”
  李青荷惊讶,脚下不由得站得更稳了些。
  许氏似乎不意外,眯眼看着院子里的天空,道,“当初我怀着彬儿,快要生的时候也滑了一下,好在我运气好站稳了,我们母子才平安无事。”
  张老爷唇角动了动,“你想回去吗?我带你一起回去。”
  “不用了。”许氏看着他,“这些年来,我唯一亏欠的就是我女儿,我想陪着她。老爷,您身边总有新人,而我的女儿,只有我一个母亲。”
  李青荷悄悄进了门,一眼就看到彬儿靠在窗户边偷偷往外瞧,看到她进门,忙上前扶她,又帮她椅子上垫上褥子,“姐姐坐。”
  李青荷笑眯眯看着他,“你爹来接你了。”
  彬儿看了看外面,压低声音,“其实我不想回去,家里面事多,人也多,光是父亲的妾室就有三位。这边挺好的,没有那么多人,也没那么多规矩。大哥成亲了,娘带我回来的时候,夫人总想帮我定亲,提了好几个姑娘,里面家世最好的就是她侄女,都被娘拒了。”
  这么复杂的吗?
  姐弟两人在屋里说悄悄话,外面的俩人也进了对面的屋子,半个时辰后,许氏送了张老爷出门,直接到了这边。
  看着屋中的姐弟两人,张老爷看了看彬儿,笑着道,“往后,你好好读书,要是遇上了困难,还可以来找我。”又上前拍拍儿子的肩后,转身出门上了马车走了。
  许氏带着儿子站在门口,看着他马车走远了,才回身对着儿子笑道,“彬儿,他给你和你哥分了家了。”
  父母在不分家呢,与其说是分家,不如说是把这门妾室和儿子赶出家门了。
  “都说男人玩够了就回到自己妻子身边了,”许氏转身关门,“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看着姐弟两人不解,她进门搬了个匣子出来打开,拿出里面的银票和地契,笑了笑道,“这些就是我们母子的。夫人病了,挺严重的,老爷承诺以后都只陪着她,不会有别人了。”
  也就是说,不是许氏不回去,而是回不去了,果然她的直觉是对的。虽然如此,看她神情和往常一般,并没有诸如难受伤心之类的情绪,挺好。
  张老爷来过的事村里知道的人不多,许氏和往常也没什么不同,事实上早在她回来买下院子的时候,大部分人就猜测她大概被打发了回来。
  以前只是众人猜测,现在是真的。其实许氏能够带着儿子回家,算是做了妾室后的女人最好的结局了。真要是在张家等着张老爷老死,不知还要多少年,且到了那时候,分家的事可就是张夫人主理,能分多少,还不是就她一句话,兴许还不如现在。
  李青荷怀着身孕,地里的活不用她做,甚至不用她费心,周承康自己就弄好了,春耕完了还开始种药材,今年总算是攒够了药材种子,四十亩荒林和地里全部都种上了药材。
  其中还有些是吴励帮着找的,去年收回来的药材,全部被他带走了,价钱还不错。认真算起来,种药材比种粮食赚得多,干脆顺着自家林子的旁边,又买了六十亩荒林,最近周承康就忙着这些了。
  值得一提的是,买下的荒林,还是写李青荷的名。当然了,外人是不知道的。
  黄大夫三天两头的去林子里看药材,而希钰,也终于有了正经的启蒙夫子,就是他舅舅。彬儿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懈怠,他自小懂事,知道自己的身份和母亲的为难,一直都很认真。虽然县试还没去过,但给希钰启蒙是足够了。
  对于村里人来说,李青荷两人又买下这么大荒林的事还是挺意外的,一百亩荒林,足有一大片呢。其实与他们还是有些关系的,因为,他们家要请人收拾荒草,然后下种,最先请的,就是村里人。
  转眼到了四月中,家里面天天请人,许氏经常过来,就是周母,也常常到这边,不过她不和以前那般住下了,到了这边无论家里家外的活儿她也帮着干,但晚上是肯定要回去的。
  如今周家的老房子中,住了周老大和周老三,磕磕碰碰的,偶尔也会吵架,周母自己住,那俩只有孝敬她的,其实她日子也过得不错。
  这两人经常上门的原因,都是因为……李青荷的肚子越来越大,兴许就要生了。
  周承康挺紧张的,前几天山林买下来,他跑了两天安排好人干活之后,就让他二哥帮着看,自己则守在家中。
  春夏交替的夜,外面还有虫鸣声,他把手放在她肚子上,感觉到里面孩子的动静,忍不住笑道,“是不是在翻身?”
  李青荷忍不住笑了,“不知道。”
  “明天开始,我哪儿也不去,就守着你。”周承康抱着她,“往后,我们可真不能再生了。等你生完,我就开始喝药。”
  “你不是说想要女儿?”李青荷笑吟吟道,“万一是个儿子呢?还生不生?”
  “不生!”他语气认真,“真不是女儿,也是我的命。”


第121章 正文完
  本来这个孩子都是意外,往后就是周承康想生,李青荷也不生了,生孩子很痛,这个倒是可以忍,但养孩子费劲啊。
  多来几个,谁受得了?
  她看着外面的月光,问,“万一真是女儿,以后不得嫁人吗?想想就舍不得。”
  “嫁人?”周承康似乎没想到这个,抱着她肚子的手都紧了紧,“我们不嫁人,那么多地呢,往后造个房子招赘。”
  招赘?
  亏他想得出。李青荷低笑出声,周承康振振有词,“二哥日子就过得挺好的。”
  确实,周老二入赘,李家待他很好,并没有如传言中的赘婿那般受气,其实李家隐隐以他为首,大部分都愿意听他的话。
  当然,他自己也立得住,不会让周母插手到李家去。
  说起来周母还真是谁也管不了,周老大夫妻两人自从这些事情之后,很容易吵起来,梅氏埋怨他不该捡银子把家底掏空。周老大不认为自己有错,他还有种认命的感觉。
  某次两人吵架,他振振有词:家中的这些灾难都是柳婆子带来的,他们就不应该去镇上接手柳婆子留下来的东西。不该要那些横财。先是被劫,之后他捡银子还有牢狱之灾,刚好把这些银子花完,他自己也平安无事了。
  所以得出结论,横财都不能要!
  从那之后,无论对谁他都厚道了些,就算是人路上有银子,他也绝不伸手捡。
  周老二就不说了,本身周母也认为招赘出去的儿子就跟嫁出去的女儿一般,可以是亲戚,但不能越界。
  至于周老三夫妻俩,周母吃穿上可以说他们,张海瑶有时候还跟她呛呛,想要他们听话,不可能的。
  而李青荷两人,就更不可能听她的话了,无论事情大小,都是自己做主。
  天气越来越热,李青荷的肚子越来越大,家中从来都不离人,就怕她发动之后找不着人,黄大夫本来是三天两头往山上跑,最近还搬到了她家里住着,也不去山上了,美名其曰:教希钰练字。
  要说叫希钰药理还差不多,练字就纯粹是扯了,大夫的写方子的字,也就只有他自己认得出来了。不过周承康挺乐意养着他们祖孙,到时候不用亲自去镇上接人。
  家中孩子的衣衫和襁褓都备好了的,就是孩子生下来之后的小床都铺好了。提起床,周承康又新做了一个,比当初希钰的那个手艺好多了。
  五月中的一个晚上,李青荷正打算上床睡觉,周承康扶她躺下时,身下一热。
  她身子僵硬了下,周承康立时发现了不对,“怎么了?”

当前:第111/1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