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行》第170/213页


  “大人睿智,不过小的还有一计。”
  周会斜着眼看他:“还有什么计?”
  瘦猴连连陪笑:“小的估摸钦差这次没借到多少粮,不然窝窝能这么拉嗓子,那运送来的粮食里恐怕有虚。”
  “有虚?”周会挑眉。
  “是啊,您瞧瞧,若是没有虚,他何必如此慎重其事,生怕别人碰了粮食,还把赈济粮换成窝窝。谁傻啊,自己给自己找事做,肯定是粮食不够,所以李代桃僵,拿猪食充数,又怕人知道,才会这般欲盖弥彰。”
  周会皱着眉,摩挲着八字胡:“继续说。”
  瘦猴咽了咽口水,道:“钦差拿猪食充当赈济粮发给饥民,这事若是被外人所知,您说他还能拉拢民心?”
  周会想了想,突然给他一脚:“你别哄骗老子,这东西让你看是猪食,对那些快饿死的人来说,那就是能活命的东西。那些愚民会管是不是猪食,只要能让他们活命,就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瘦猴挨了一脚,还要陪笑:“大人,此言差矣,您想我们已经错失了先机,让钦差给哄骗过来,如今那地方被钦差的人把守着,咱们也探不出虚实。可那地方以前不是咱们的地盘吗?若是费点力气,肯定能探出点东西来。若是大人能当众识破对方的诡计,到时候动静闹大一点,咱们再到后面添把柴。
  “这戏当然不是给那些愚民们看的,而是给那几位大人,您不说他们骑墙两边张望,时时刻刻都能反水,这次他们变了态度是因为钦差弄来的粮食,可若是让他们知道这粮食有虚,是钦差弄虚作假。所谓一次不中百次不用,到时候谁还会相信钦差,只要他们不被钦差拉拢去,这事就算咱们赢了。”
  周会听得眉梢直跳,但瘦猴瞅着他那样,似乎是有点意动。
  果然周会转瞬变了脸色,笑骂道:“会不会用词,什么一次不中的,是一次不忠。”
  瘦猴装作委屈的样子,道:“小的这不也是受大人的教诲,只可惜小的不通文墨,连大人半成都学不会,反倒闹了笑话。不过小的说得就是那个意思,要让那些大人知道钦差没那个本事弄来粮,他们以后还能信钦差?只要弄不来粮,再过阵子肯定乱,一旦乱了,大人的事就算办成了。”
  周会摸了摸八字胡,想了半晌后,点点头:“那行,这事就交由你去办了。”
  瘦猴得了差,得意自是不用说。
  *
  送走胡德茂等人后,魏王在原地站了半晌,才往回走。
  自打入主这广丰仓,他就没再回巡抚衙门了,住处就设在后面的一处小院里。十分简陋,舒适度肯定比不上巡抚衙门,但还能住人,不过现在也计较不了那么多。
  等魏王回到临时辟出来的书房,书房里正有人等他。
  正是霍五。
  霍五本是魏王心腹,娶了知秋以后,依旧在王府当差,管着王府的护卫队。这次魏王出行山西,并没有带他一同,而是留他在京中护卫府中的安全,谁知这次他竟押送粮食来了山西。
  “说说,怎么是你来了,王妃呢?”
  魏王太切中要害,霍五也心知肚明瞒不过,只得抬头看了魏王一眼,低声道:“是王妃让属下来的。”
  “她人呢?”
  “王妃……王妃……”霍五的头越垂越低,直至终于承受不住压力,方袒露实言,“王妃去了江苏。”
  “江苏?”
  “王妃在苏州。”这下,霍五可是把知道的所有事都吐出来了。
  魏王的脸顿时黑了,范晋川如今就在苏州。
  *
  其实魏王在出行山西之前,是做了两手准备。
  明知晓山西之行难上加难,他自然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表面上他只身前往山西,实则暗地里命人拿了他的手书前往他省借粮。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事本是被他托付给了左奕,谁知竟被凤笙拦截下了。
  “王妃说,她在江浙一带还有几分人脉,由她出面想必能筹到一些粮食,至于两位小公子,王妃托付给了皇贵妃娘娘,由皇贵妃的看护,想必不会出什么事。且还有德全看着,属下也留了不少人在府里,殿下不用担忧。”
  可惜这些话非但没起任何作用,反而让魏王浑身都是低气压。
  也许霍五不明白,但魏王很清楚凤笙为何这次会亲自出山,连着几年到处都在闹灾,所以想从别的省借来粮,可谓是难之又难,尤其暗里还有那么多人等着给他下绊子。
  虽近些年逐渐从‘苏湖熟天下足’,慢慢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但江浙一带常年风调雨顺,即使偶尔有些灾情发生,也不会缺粮。而范晋川如今已做到江苏布政使的位置,也许从他的手里,能借到一批粮。
  这次湖广两地也遭了灾,恐怕自身都难保,所以魏王之前的布置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却唯独忽略了江苏。
  若说这不是偏见,恐怕谁都不相信。
  可能凤笙恰恰就是知道这些,才会亲自出山。
  魏王明明知道这样做没什么错,但只要一想到妻子要去会见旧情人,就满肚子都是气,也因此他身上的低气压连着几日都不散,反倒让自以为洞悉钦差空城计的某些人又心思忐忑了起来,忍不住想是不是猜错了。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错打错着吧。


第127章
  而另一边, 凤笙已经到了苏州。
  江南不愧是整个大梁最富饶的地方, 哪怕外面因为天灾闹得沸沸扬扬,似乎对这里都没有什么影响。
  除了米价涨了不少, 普通百姓少不了会怨声载道,但局势相对稳定,可以看出当地官府还是有所作为的。
  凤笙到了后,只是略微休整了一下, 就带着人上街去了, 这些情形都是她到了后了解来的,同时她也没忘吩咐人给范晋川递拜帖。
  为了怕走漏风声用的是她的名帖。
  她曾经名帖,方凤甫的。
  她也曾想过也许范晋川可能不会见她, 说不定早就忘了她这个朋友,想来想去觉得都是庸人自扰,遂也就不想了。
  谁知拜帖递过去, 当天下午就来了信, 范晋川约她见一面,地方由她选。
  不得不说,只通过小小的一件事,就能看出范晋川体贴入微的性格。
  他不清楚凤笙这边的情况, 才会说出地方由她定的话, 他甚至没有询问凤笙找他到底为了何事,就答应见面的事。若是凤笙提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要求, 既然见了, 到底是应还是不应呢?
  不管怎么说, 范晋川的态度都让凤笙打心底的松了一口气。
  *
  江南多雨,尤其是梅雨季节。
  从早上开始,外面便飘起蒙蒙细雨,这种雨打湿不了衣裳,反而让本就湿润的空气更多了几分清凉。
  街上的行人很少,男子下了马车后就去了埠头等候。
  苏州城内诸如这样的埠头有很多,说是百米一个都不为过,城内水道纵横,很多当地百姓都惯于坐船,通过水道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似乎见到埠头前有人,不多时就有一艘乌蓬小船行了来。男子上了船,他身后的随从似乎说了些什么,他才点头允许他同行。
  小七早已不是当年跟在范晋川身边,那个单纯莽撞的书童了,这么多年来范晋川在外做官,也算经历了不少事,就跟着这么历练下来,小七也今非昔比。
  那封拜帖他昨日就看过了,心里却不愿相信是‘方师爷’找自家大人的。
  ‘方师爷’是什么身份,如今又成了什么人,也许旁人不知,小七却是知道。这样的人会鬼鬼祟祟递了拜帖来见他们大人?莫怕是有人寻机想害大人。
  还是范晋川点出拜帖上的暗记,小七才愿意相信这封拜帖真是从‘方师爷’手中发出。
  可她到底找大人做什么?小七不免多想,也因此今日范晋川出来明明不想带他,他依旧厚着脸皮缠着来了。
  “大人,您不该见她,若是让夫人知道了……”
  范晋川皱着眉,嘴角轻抿,显出不悦。
  小七讷讷,再不敢多说。
  小船划过平静的水面,往前驶去,走了大约一刻钟,就见正前方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艘乌篷船。

当前:第170/21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