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文集》第473/476页


他们意见不和而互相抵制,减少了工作的效率。

一叶知秋
  我们常说“一叶知秋”,其实“秋”并不跟随这一叶的凋落而至,只是我们由此更意识
到秋天的来临罢了。
  心灵愈是敏锐的人,愈能由小的象征,感应到大的事物。枝头抽出的新绿、阶前微泛的
苔痕、午后突来的骤雨、池塘初送的荷香,或是草际蛩、夜来霜寒,都能提醒我们的更换。
所以世界不是不美,四季不是不明,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到处都是文章。

链子
  许多人都喜欢链子。有的戴在衣服里面,右的挂在衣服外面。戴在里面的常不一定好
看,却有着较高的价值,或是具有宗教和纪念意义。戴在表面的常是普通金属制作,却非常
精美,为的是装饰和炫耀。
  有的人链子只戴里面而不戴外面;有的人挂在外头,里面却没有;有的人则里外都悬
挂。大约戴在里面的是给自己看,露在外面的是给别人看。
  除了见得到的链子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条见不到的链子,也是内外各一,但是外面
那条可以不要,里面却是必需的。

渐入佳境
  唐代名画家阎立本,在荆州看到了梁代大师张僧繇的作品,初见颇为鄙视地说:“张僧
繇只是徒具虚名而已。”第二天去看则改口讲:“还算是近代画坛的好手。”第三天再去
看,却惊叹地说:“张僧繇真是名不虚传哪!”从此睡在张僧繇的画下,朝夕参法,十多日
才离去。
  由此可知,我们对一件艺术作品不能一见就下定论,而当观之、游之、届之,深入玩
味,才能得个中奥妙。同时一张好画,初看未必惊人,但能令人渐入佳境,愈看愈有味道。
为人交友不也是如此吗?

竞争
  我们逛街的时候,经常可以发现同一性质的商店集中在一块儿。譬如家具街、服装城、
书城等等。总会想,为什么它们要聚在一块呢?这样子竞争激烈,顾客可以比价,岂不麻烦
得多吗?如果分散开来,各人雄据一方,顾客没有邻近的商店比较,又懒得跑老远的路到其
它地方,价钱即使高一点。也会买了。
  但实际并不如此,据这些商店讲,就因为他们聚集在一块儿,所以有需要的人自然毫不
考虑地往这儿跑。也就因为顾客多,销路好而成本降低。更由于可以相互观摩而日新又新地
加以改进,甚至共同推展外销。
  由此可知,竞争常能造成大的进步,对手有时正是最佳的伙伴,问题是彼此如何有效地
协调合作。

相形见绌
  当我教素描的时候,如果对一个学生说:“你的画,鼻子表现得很好,其它的地方却欠
佳。”过一阵子再去看,很可能会发现,画上最差的却是鼻子,因为他把欠佳的地方不断改
进,使得原本不错的鼻子,反而相形见绌了,于是不得不叫他再加强鼻子的描绘。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当相形见绌的部分加强时,其它原本很好的地方,又相形见
绌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断地改进,生活也就不断地进步。

悔恨
  我们常听人悦:“如果某年我买了某处的地该多好,现在一定能赚大钱。”‘如果我当
时不从事这样工作,而改行该多好,现在一定能得到相当高的地位。”这种“如果怎样该多
好”的句子,似乎人人会讲。回顾过去,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悔恨和惋惜的地方。但是我们
却很少听见有人讲“假使我现在如何,将来可能会怎样”、“假使我现在不如何做,将来可
能会后悔”的句子。

滑行
  飞机需要经过跑道的滑行,才能平稳地升空;子弹需要经过枪管与膛线的旋转,才能准
确地命中。
  求学就如同前两者一样,必须经过长期知识的积蓄,与约束克制的功夫之后,才能达到
高深、精练的境界。

取古之长
  在我教书法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临帖可以写得非常好,但是一离开帖,字就不成样
子。原因是他们只注意一时临摹得相似,却不去记取字的结构,布白与神韵,所以离开帖,
就忘得一干二净。许多人学画十几年,离开老师的画稿,就无法创作,也是这个道理。
  临摹古人,是为了取古之长,为今之用。做任何学问都不能只博一时的快意,而当为自
己日后的发展做打算。如果永远在前人的圈子里打转,不可能独立创造,更谈不上自成一家
了。

爱土地
  到了伦敦,才了解到电影中那些传统的英国绅士,为什么头上都戴着呢帽,臂上挂着黑
伞。因为伦敦是个既多雨又多雾,连呼吸都能感觉到潮湿的地方,外国人去真是难以适应。
但是当我问当地一位老太太,长久地住在这儿,是否不舒服的时候,她却爽朗地口答,“不

当前:第473/4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