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文集》第51/476页


了。
  记得我十三岁那年,家里失火夷为平地的时候,许多朋友都安慰他说:“从头来!愈烧
发!”其后,我总是想到这句话,不懂为什么烧光了财产,反而能愈发达?难道重起的炉
灶,能胜过那薪火不断的老炉老灶吗?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一次又一次地见到了这种收拾残局,重建江山的人。我曾经见
过一位姓刘的日本侨领,当他逃往日本的时候,失去了偌大的家产,而与妻子二人,以卖小
吃为生。他们穷到只买得起一架电风扇。拿出去给顾客吹,自己则忍受着高温在后头煮面,
过度的工作和湿热狭小的厨房,使他两腋生满了痒子,甚至因为两时的摩擦,而流下脓水。
  可是,二十多年后,他已经是连锁餐馆林立,营业上千万美金的富商,前半生失去的财
富,不但补回,且有得更多了。
  我也认识了一位曾经惨败的企业家,居然从卖铅笔文具等办公用具,从给商场老友的公
司做起,一步步再度站到企业界的高峰。
  当然我更看到了战后的日本和德国,从战败的烽烫中重建,居然有了仅略次于美苏的经
济成就,甚至引得世人怀疑:“到底是谁打输了二次大战?”
  我终于了解:失败所摧毁的往往只是表面的东西,如同烽火击垮的往往只是建筑物的上
方,那失败者坚强的意志、建筑物地下的基础、工业家所有的技术、企业家所有的理念,是
很难被摧毁的。
  于是,当那些老工厂眷恋旧设备,而迟滞不前的时候,重起炉灶的人,却能推平废墟,
做了全新的计划。他们是很艰苦,但是艰苦激发更强的意志与潜能。他们是面对一片空白,
但这也是能让他们任意挥洒的机会。他们的昨日,是有着许多失败痛苦的记忆,但是那失败
正可以使他们免于重蹈覆辙。如同我十多小时工作的结果报销之后,却能以短短两个钟头补
回,且做得更好!
  于是那满盘皆输能算是真的输吗?那何尝不是另一段成功的开始?
  在你未来的人生、可能会有这样的遭遇,请在你心灰意冷,手脚冰凉,满头冒出豆大的
汗珠时,咀嚼我的这段话!
  赵小兰的父亲――越锡成博士说:“六个女儿,加上我大太,我们家正好是七仙女!”
  这七仙女样样不输给男孩子,她们收拾花园、清理游泳池,甚至自己动手,为门前的一
百二十英尺车道铺上拍油。今有四个从名校研究所毕业,赵小兰更成为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
最高的人。是怎样的家庭教育使她们如此成功?

  
赵小兰的家庭教育


  在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当她正襟危
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
是排遣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从不缺
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
是前两天刚就职的,美国交通部副部长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我今天跟你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
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或哈佛大学的经历,而是想让你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因为
我相信,没有那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
府高阶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
教育。
  我用“特殊”,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
的已经大少了!即使在中国,我相信也不多。
  你记得《真善美》那部电影吗?当朱丽安德鲁丝初去当家教的时候,孩子们由大到小,
一吹哨子,就列队出现的画面,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招呼。
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你难以相信的是,当
赵家宴客时,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
  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女侍(Waitress),但那
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也就因此,他们家虽然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很简
单:“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年轻人理当自己
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
发地念书,而且他们家的六个孩子,还分担家里的琐事。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未,则要整理那
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十六岁的妹妹,已经负责处理家里的帐
单、将那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而且,只怕讲了你也不信,赵小兰
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指挥下自己铺成的。赵
小兰曾经在《我的事业与人生》那篇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
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可不是吗!如同她母亲所讲“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正由于她们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她们的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
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
  你想想,同样是家里的车道损坏了,对于你和赵小兰姐妹,感觉必定不同,因为我们车
道不是你铺的,你不曾流汗,怎么可能有大的感触呢?
  我常强调家庭关系(Family Ties),赵小兰的家就是真正实践的例子,他们在晚餐之

当前:第51/4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