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文集》第7/476页
我常对朋友说,梁实秋教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才子,因为他不仅从年轻时,就成为文艺界的
先兵,更毕生致力,直到八十多了,仍然创作不懈。有些人是一闪即逝的流星,有些人是偶
然出现的慧星,梁实秋先生却有如长久不衰的恒星。
但是恒星似乎也有陨落的时刻,虽然他是那么豁达,认为“人死即如烛灭”.更说“死
欲速朽,何用铺张”,但是在生命终途的时刻,还是做出最后的挣扎。
当我谈到丘彦明小姐记录,梁教授在临终时写下“救我”的纸条,又狂喊“我要死
了!”“给我大量的氧!”时,我有一种无比的惊动,我不敢相信,这是那位蒲洒视生死如
浮云的一代大师所说出的话,我甚至有些发怒,责怪他为什么如此不够豁达?而真正应该
说,我懊恼他居然毁坏了我心中的文学偶像―――永不衰老、永不停笔的梁实秋。
但,人毕竟是要老的,即使在千万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也会像射出的箭,无论多么强
劲,在飞越呼啸之后,总有坠地的一刻。对于崇拜他的人,或许会有短暂无法接受的时间,
但终究要承认这个千古不易的事实。
同样地,我发现把你从小照顾到大的祖母,在你的心中,即使已经八十高龄,仍然是那
个一如往昔伟大的奶奶。虽然过去,你曾是她一手抱在杯中,一手炒菜的娃娃,而今则已高
出她两个头。但在她心中,你仍是娃娃;在你心中,她也仍然是能将你一手举起的超级祖母
(SuperGrandma)。
问题是,大家都错了!如同我一直到梁教授死去,仍难以接受现实般,我们都应该逐步
调整自己的位置,即使这调整是痛苦的,带有英雄偶像破灭的感觉,但若不这样,世界如何
继往开来。新旧交替呢?
年轻人!有一天你会发觉,总是跑在你前面,被你同学称为“不累的机器人”的父亲,
居然会跟在你身后狂喘;有一天你会发现别人买你的面子,却不再买你父母的交情;有一天
你会发现总是拉你一把,那强有力的大手,居然孱弱而颤抖地伸出来,请求你的扶持;有一
天你心中永不衰颓的老人,可能写出最后两个,已经难以辨认的字:“救我!”
年轻人!扶你的祖母一把!在外出时,为她探看前面的路,预警每一块不平的地面,并
为她推开厚重的门,说:“小心!别辗了手!该带的东西带了吗?”如同老人家以前对你说
的一般。
这样,你就真正地成熟了。而且老一辈也便可以安然地离去,因为留在你心中的,是他
们不朽的精神形象,而非暂时的肉体衰逝!
书印好了,就是死的,人脑则是活的,你必
须将这些死的资料,用最有效的语言、方法,输
入你的人脑之中。
读书的方法
今天你问我该怎么念书。如果你指的是读课本、考高分,我想自已是没有资格回答的,
因为我高中的学业成绩并不好,全靠联考之前的猛力冲刺,才进入师范大学。但是,我又
想,说不定这种冲刺的经验,倒可以供你参考。
我觉得脑子里一定有个死角,因为念书时,常有些东西硬是进不去。碰到这种情况,我
绝不硬背,而将那正面的冲突改为消耗战。方法是将背不进的要点,写在课本靠近页边的位
置,每次读书之前,先快速翻阅一遍,使那些字闪过脑海,仿佛分期付款,一个月下来,自
然就记住了,反比那硬背的东西结实。
我也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记东西,这是从初中。许多学生就使用的方法。譬如“危险”是
“单脚拉屎”(Dangerous)。“大学”是“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又譬如我背长江
沿岸的十个二等港,只用了一句话“震元安九月常常杀一万”,意思是“政治不安定,九月
秋决时处死的人往往高达一万”,虽然句子没有道理,却让我到今天还能记得“镇江、芜
湖、安庆、九江,岳阳、长沙、常德。沙市、宜昌、万县”,有人大为惊讶,封我为“电
脑”,岂知我是用了特殊的读书方法。
如果你到我书架上找,当会发现一大包“方块字”。以小纸片做札记,和以立块字帮助
记忆,是我至今仍用的方法。譬如近来临习明朝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由于草字与楷书
的笔画顺序有很大差异,许多字不易记得,我就将它们制成方块字,正面写楷书,背面写草
字,口袋里揣上一把,随时摸出来,看到楷书就想草书,见到草字则加以辨别,倒也能事半
功倍。
此外,古人有所谓的’锦囊集句”,方法是将平日的灵感写在小纸条上,先投入锦囊,
有空时再取出来整理,将断片的灵感集合为大的篇章。我也采取这个方法,不论乘车、走
路,甚至上厕所时,只要有灵感,就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名片背后,统统集中在一个地
方,虽然很可能一两年之后,才有暇拿出来整理。但是就用这个方法,我在百忙中居然能写
成七本《萤窗小语》和《点一盏心灯》。如果我不知道把握每一个小灵感而任它飞逝,怎么
可能有这些成绩呢?
还有一点,在这个知识爆发的时代,你会发现书念不完,在做学问时却又需要有广博的
涉猎,所以你必需懂得整理繁杂的资料。书买回来,即使没时间细看,也要将前言、目录翻
过。则碰到问题时,可以回想曾在某书见过相关的资料,而找到需要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百科全书的检索目录、各种字典、辞典、植物典、句典、名典、世界历史
年表、地图,也是必备的。甚至像国家地理杂志这类书,由于资料丰富,很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检索方便,你也可以去函买一本数十年来的目录。纽约时报集合各种重大新闻的(首版
集成》(PageOne),和百科全书的年鉴也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