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无双》第3/135页


  另有近300股东,且多有亲属关系。其中家族势力最大的是洛克菲勒家族。他们都是共济会的成员。共济会操控的以华尔街为主的国际游资自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扫荡了日本、拉美、东南亚及俄罗斯,由于共济会的进攻武器美元是当今世界结算货币,因此国际游资屡屡得手。
  美国发行的1美元钞票图案,由一座未完工的金字塔、一只“全视之眼”和两条拉丁标语组成。这座金字塔共十三层,代表美国建国伊始的十三个州。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暗示了当时蛮荒未被探索过的北美西部。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埃及文明是人类古文明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此图表明美国不仅是英格兰新教精神的天然之子,而且也与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一脉相承。未完工金字塔,象征着合众国会继续无止境地上升,强盛不衰。金字塔上方独立的“帽子”中,包含一个全视之眼,这象征了虽然美国的建设还没有完成,但在上帝的帮助下,目标一定会达到。最底层上有“MDCCLXXVI”的字样,是罗马数字的1776,代表美国人民于该年一举TF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美国人民从此挺起来了”
  两条拉丁标语,下面的一句是:“Novus Ordo Seclorum”,翻译成英语是:“A New Order of the Ages”,再翻成中文是:“世界新秩序”。这是共济会的用语之一,这句拉丁文是在1782年才被发现和共济会有关的。代表的是新纪元的秩序,即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之后的新秩序,或者说是那个“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编辑本段共济会在中国的发展史鸦片战争后开始传播
  1759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Prince Carl”到达中国广东,船上的共济会成员登陆举行了集会,这是共 中国美生会总会
  济会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录。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共济会开设了在广州的英格兰总会辖下谊庐第407分会,当时仍以外籍人士为主。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涌入的外国商人和军队,共济会也在中国沿海依照通商条约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渐建立起来。最早在上海、宁波、天津、九江、青岛、威海,其后在内陆城市南京、北京、哈尔滨、成都也出现了共济会分会。这些共济会会所分别由各国共济会总会建立,绝大多数来自由英国、苏格兰、爱尔兰、德国、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以及后来的菲律宾共济会。
  修建共济会会堂
  1849年英国共济会授权在上海建立中国北方会所the Northern Lodge of China No. 570 EC,并在南京路上建造了上海第一座共济会建筑,1861年又在广东路建造了第二座建筑。此后英国共济会又分别在外滩、北京西路修建了共济会会堂。1949年3月18日,在菲律宾总会的赞助下,共济会所迁到了上海北京西路1623号(现为上海中华医学会的办公楼)。大楼上面的六芒星纹饰,是“共济会”的标志之一。这幢建筑可能就是中国大陆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共济会”遗物。关于这幢楼房的来历和资料,不知什么原因,在已出版的各种各样介绍上海老建筑的书籍、报刊以及网络上都没有提到过,好像这幢大楼从来不存在似的。由于政局因素,1951年共济会上海组织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总会始在台湾复会。1955年10月28日经中华民国内政部核准成立。因为共济会在台湾非常低调,会员也未必知道他们的欧洲兄弟的历史。不过因为共济会是兄弟会,女生不得参加。目前台湾相继成立了11个分会组织,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会员鲜少有公开对外的场合。蒋纬国曾出任美生会会长。
  洪门与共济会共济会在欧洲分为33级,在美洲分13级。就其底层的成员来说,大部分都是行善的。洪门是海外有名的爱国组织,即使当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都是借助了洪门的力量。由于不是纯种的盎克鲁萨克迅人,所以洪门是进入不了共济会顶层的。洪门和共济会的渊源可以参阅蔡少卿的书--洪门与共济会。
  清代中国人被禁止加入共济会,而1873年一位在马萨诸塞州率领清朝留**童的首领很可能加入了共济会。最早一位有材料记载的中国共济会员是一个叫Shan Hing Yung的海军中尉,他于1889年在广州加入南中国之星会社。最早在香港加入共济会的中国人包括,香港首任华人立法局会员何启爵士及其继任者韦玉爵士。
  甲午战争爆发后开始兴盛
  甲午战争爆发后,大量中国人加入了共济会,特别是在菲律宾共济总会下属分会。抗战日据期间,日本人禁止共济会活动,然而并未阻止共济会在中国的壮大,到抗战胜利六个菲律宾共济分会成员已几乎全部是中国人,并且发起成立了中国美生总会the Grand Lodge of China。提议得到中国的英国、爱尔兰共济分会支持。1949年3月18日中国美生总会在上海巨福路共济会神庙Masonic Temple,Route Dufour正式成立。
  新中国建立后共济会的活动并没受到干扰,1952年位于上海的美国共济会神庙the American Masonic Temple和中国美生总会关闭,而英国的四海共济会会所Co**opolitan Lodge No. 428 SC则一直活动到 香港雍仁会馆——共济会香港活动地
  1962年,其后由于成员缺乏迁往香港。编辑本段环境规划经福尔摩斯中的记述《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多次记录
  以下为《血字研究》其中一段原文引述。
  葛莱生答道:“都在这里。”说着,他朝楼梯最后一级上面的东西指了指,又继续道:“一个金表,号数九七一六三,伦敦白劳特公司制造;一条贵重的艾尔伯特金链;一枚金戒指,镌着共济会的徽章;一枚金扣针,上有狗头图案,狗的眼睛是两个红宝石;另有一个俄国皮的名片匣。名片上印着‘依拿克.兰勃,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人’字样。这名字和他衬衫上E、J、D,三个缩写字母恰好相合。此外,没有钱包,但有些零钱,约七英镑十三先令;另有一本薄伽丘的《十日谈》,扉页上签着约瑟夫·史坦格逊的姓名。另有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死者的,另一封是寄给史坦格逊的。”
  《国家宝藏》中对共济会的描述
  一个被暴君,法老,皇帝,军阀争夺了几个世纪的宝藏。每易其主,它便增加一分。但是突然它消失了 。在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它沉睡于世间的某个角落。直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在所罗门王的圣殿下面发现了一扇秘密的墙,发现了这些宝藏的骑士们认为宝藏的价值太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自拥有它,甚至国王也不能。他们把财宝带回了欧洲,并自称为“圣殿骑士”。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他们从欧洲走私财宝,他们创建了一个亲密无间的组织“共济会”,用以纪念那些建造了神殿的人们。
  组织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
  秘密结社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有几种可能的来源,第一种是受到迫害的宗教。西方世界大多数的时期是以一神教为主,而如果有其他信仰的人往往会遭到相当残酷的迫害;因此,许多信徒们为了要在这种严格查缉之下生存,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秘密集会仪式、口令和密码,让外人无法轻易渗透入真正的聚会核心中,从而也大幅降低他们被破获的命运(当然也就少了被丢入竞技场或是丢在火堆上烧的机会)。
  另外一个则是知识保存的社群,西方世界的学徒制非常重要。青少年必须要选择自己未来要跟随的师傅,并且藉此而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但是,这些拥有各自专业的木匠、石匠等也希望要拥有自保的能力。不管是在面对当权者、或是在面对各种的挑战上,成群结党总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公会(Guild)就应运而生了。公会基本上是专业人士的集合,但同时也肩负着保存许多专业知识的功能。这些专业知识包括了建筑的秘密、数学、炼金术等等,许多这些密藏的资料被查获之后不但会导致不传之密外泄,甚至还可能导致整个组织被认为是叛教集团,导致全部的人都被牵连处理。所以,不只这些组织有入会的限制,严格的认证,甚至许多秘密都必须要等到该人达到某种层级之后才能够获得。而且,这些秘密本身又都被复杂的密码和责任保护制度给层层禁锢住。所以,这一类的秘密组织一直是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的。
  从中世纪就有名人和贵族加入
  而在这些组织中最有名的又属于目前依旧势力庞大,公开活动的“共济会”(Freemason)。这个组织成立的架构十分类似以建筑和木匠知识为主的结社,其标志就是圆规和一把角尺。(据说他们是中世纪石匠所延续下来的组织)但其内部的运作、规范十分神秘,并不为外人所知。只不过,这个组织从中世纪开始就有许多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名人和贵族加入。莫札特就是共济会的一员,其著名的剧作“魔笛”中就引用了大量的共济会象征,甚至据说目前美国的副总统钱尼也是共济会的成员。而且,直到2003年之前,全世界瞩目的奥斯卡奖都是在共济会的聚会所举办。
  如此拥有众多名人参与的组织当然会受到极大的瞩目。多年以来,共济会一直成为众多社会势力批判的对象。某些一神教指控共济会是反对该教的大本营,甚至参加者死前都不能够请神职人员到床前为他祈祷,因此许多个案或是实证都以这个结社为主题。连希特勒都曾经利用捏造的文件来指控共济会主要由犹太人所组成,意图控制整个德国和欧洲,也藉此展开了恶名昭彰的种族大屠杀。当然,这些误解和指控都只是历史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他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光明会”(Illuminati)的影子政府指控。
  “影子政府”
  所谓的影子政府理论是有一个秘密结社,专吸收社会名人和位高权重的人为成员,希望能够透过影响各国政府和势力的安排,来在暗中统治整个世界。肯尼迪的遇刺、越战的失败等等,都是这个影子政府所安排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动荡不安只要在控制之下,都是他们获利的良机。相信这派理论的人当然有其完整的推论依据,就像是丹·布朗的小说一样精彩。我们就以一元美金的钞票来说吧。 这张钞票背面左边的金字塔和上面的那颗眼睛和美国的国徽、立国精神一点关系也没有,为什么会加上去呢?这是共济会的标志之一,据说是因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也是共济会的成员之一,因此这个标志就这么被悄悄的放了上去。“NOVUS ORDO SECLORUM”这句出现在该徽记旁的拉丁文也是共济会的用语之一,这句拉丁文则是在1782年才被发现与共济会有关。代表是新纪元的秩序,也就是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之后的新秩序,也有人认为这应该是“新世界秩序”的意思。所谓的新世界秩序,自然就是“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
  除此之外,在整个一元美钞上还有许多13这个数字,而这个数字正是共济会和光明会的象征之一。包括了老鹰头上的十三颗星星(这十三颗星星象徵着创始时的十三州,但把这些星星全部连接起来也成为象征犹太人的大卫之星,六芒星)。金字塔上有十三个阶梯,钞票背面的拉丁文ANNUIT COEPTIS(上帝祝福我们的行为)也有十三个字,E PLURIBUS UNUM(众皆为一)也是十三个字,而老鹰所夹着的盾牌有十三条棒状图、所含着的橄榄枝有十三个叶子、有十三个果实、十三枚箭头。编辑本段组织架构
  共济会在全球都有发展,但并没有全球中心。共济会分为两级组织:会所和总会所。会所名称为阿拉伯数字编号和地名的组合。总会所是共济会的最高组织形式,各总会所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多年的流传中,各总会所之间在章程和仪式上会有一些差异。总会所往往是在司法管辖区内以社团的形式注册的公开的合法机构。
  共济会名义上要求会员效忠所在国家的政权。历史上,共济会曾在沙皇俄国、苏联、德国的几个历史时期、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被禁止,现代在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依然禁止其存在。其在1962年主动退出了中国大陆,转到香港和台湾发展。
  现代共济会在服饰和仪式上分为英格兰分支和苏格兰分支。
  1733年组建的总会所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个总会所后来被更名为圣约翰会所(英语:St. John's Lodge)。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31年成为这个总会所辖区内的会员。
  现在确认的共济会会员里,历届美国总统中至少有15位,美国《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至少有8位,1781年的第一部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的美国宪法的40位签署者中至少有9位,乔治·华盛顿的63位将领中至少有31位,以及英国北美殖民地13个州的30名州长中至少有10位。
  共济会成员哈扬·所罗门(Haym Salomon)提供了北美独立运动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并在其后拯救了新政府使其免于破产。哈扬·所罗门前后总共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领导人提供了大约60万美元的资助,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汇率相当于39,264,947,368.42美元,也就是将近400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则已将近上万亿美元。
  英国共济会
  初期的共济会名义上对志愿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当时只有白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可以入会,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贵族入会并且希望能够得到王室的垂青。从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1721年就任)开始,大贵族在共济会中占有一段时间的支配地位。1722年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政策。
  1737年3月5日,英王乔治二世的长子王储弗雷德里克王子在伦敦的临时会所加入共济会。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济会宪章》并且将新版宪章献给皇储。这之后王室和共济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都是共济会会员。
  英国共济会于1753年分裂为古典派和近代派,双方长期对立,直到1813年才告和解,在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的共济会迅速丧失其社会改革的锐意和先驱性。而共济会给英国带来的另一大负面影响则是丧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几乎全部都是共济会会员。
  2005年6月英国国会曾下令,英国上议院及下议院的所有议员必须公开他们是否隶属共济会。当日提出动议的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强调,为了增加国会的透明度,以及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议员必须申报利益。
  法国共济会
  有证据显示法国最早出现共济会是在1688年。1721年,一些英国共济会成员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共济会所。法国共济会总会所建立于1738年6月24日,是欧洲大陆最早成立的共济会总会所。
  虽然罗马天主教皇克莱蒙十二世和本笃十四世分别于1738年和1751年两度颁发教皇禁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然而在法国并未产生足够影响,共济会仍然在发展壮大。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已经建立了很多会所。
  共济会是启蒙运动中瓦解天主教会和反对教皇权威的急先锋。18世纪的共济会组织体现出排外特征,下层的劳动阶层不被接纳,成员主要来自贵族、教士和中产阶层,有些会所完全由天主教教士构成。中资产阶级被共济会自由、平等的思想所吸引,成为主要的成员来源,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与贵族平起平坐。在军队组织中,共济会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很多后来拿破仑军队中的将军都是共济会成员。
  1804年11月6日,拿破仑一世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随后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成为法国共济会总导师。
  德国共济会
  1250年德国第一个石匠总会所在科隆成立,这也是最早使用圆规、矩尺作为石匠行会标志的记录。15世纪末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各地石匠总会的集会上,颁布了第一个石匠行会会徽。从此科隆和斯特拉斯堡石匠总会分管南北德国各地会所。这是石匠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与现代“精神石匠”共济会组织并不相同。
  现代德国共济会最早的会所出现在1737年12月6日。普鲁士的王储,后来国王腓特烈大帝曾在1738年8月在14日夜间出现在会所里,并于1739年接管了总导师的职位。
  在共济会宗教宽容和兄弟间平等的宗旨下,会所不仅仅只是为美生兄弟提供了一个空间,也成为宣传启蒙运动思想的场所。与很多其他国家不同,德国的共济会有女性参与。莱辛、歌德和席勒是三位开创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领袖,他们与共济会也存在密切关系。
  1771年10月14日莱辛在汉堡加入共济会三玫瑰会所,并成为导师。他的《共济会员对话录》被认为是共济会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也是最早倡议接纳犹太人加入共济会的发起者,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底层犹太人不具有公民权,也不被共济会接纳。他的好友普鲁士犹太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发起了的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开启了欧洲犹太社会开放和世俗化进程。欧洲犹太人尤其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开始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接受当地民族的教育和文化,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日尔曼文明史上一些最耀眼的明星都是这一运动的产物,海涅、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哈斯卡拉运动培养了强大的犹太世俗势力,揭开了欧洲犹太民族政治运动的序幕。
  歌德于1780年6月23日在魏玛加入安娜·阿玛丽亚三玫瑰会所。会所名字来自当时在魏玛执政的女伯爵。阿玛丽亚会所与当地贵族建立了良好关系,魏玛公爵奥古斯杜和普鲁士将军费迪南伯爵也是会所成员。共济会在歌德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他的思想和作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最早加入共济会很可能是受到莱辛的影响。歌德著名的遗言是“再多些光!”(Mehr Licht),常被认为反映了共济会和启蒙运动的光明崇拜。1913年成立的 Wolfstieg 协会旨在促进共济会的科学研究。
  现在保存下来的帝国安全办公室记录显示了共济会在纳粹德国时期受到了残酷迫害。一般认为,大约有80,000到200,000共济会会员被纳粹政权杀害。共济会的集中营囚犯被评定为政治犯,戴着一个倒置的红色三角形以识别身份。 蓝色小花勿忘我最早是在1926年被 Zur Sonne 总会所采用作为德国不来梅市共济会年度会议的会徽。生产勿忘我会徽的工厂在1938年被纳粹党选为募捐机构。这个巧合,使共济会会员有机会将勿忘我徽章作为相互识别的秘密标记。 即便在纳粹时代受到了残酷迫害,但共济会会员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在集中营里建立了 Liberté chérie 这样的会所。[33]在二战结束后,勿忘我在1948年再次成为德国总会所年度大会的会徽。
  中国共济会
  有一些证据显示早在1758年,共济会已随瑞典东印度公司传入中国。1768年清乾隆三十二年,英格兰总会辖下的谊庐第407分会在广州建立会所,这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中国共济会会所。据说李鸿章也曾是共济会成员。随着广东和香港交往的日益增加香港共济会于1848年开始在广东活动,1849年开始在上海活动,但很长时间内只允许在中国的外国人参加。附属于美国马萨诸塞总会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864年(英语:District Deputy Grand Master),1877年英格兰分支中国共济会总会正式成立。传自苏格兰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921年1949年三月十八日,在菲律宾总会的赞助下中国美生总会在上海正式成立。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中国美生总会也迁往台湾。
  随着日本战败、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1947年到1962年间中国共济会的活动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一些会所由于外国人的离去造成的人数不够而关闭,另一些迁到了香港和英国。这些曾经在中国的共济会总会目前都已经不存在。中国官方现在对共济会并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根据香港共济会在香港回归中国时向中国政府咨询的情况看,中国政府禁止共济会以慈善基金会和秘密组织的形式向中国内陆扩张,但并没有禁止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存在和发展。
  中国香港共济会
  香港共济会第一个会所在1844年4月29日成立于维多利亚岛,三年之后成立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历史上香港的共济会分别传自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1845年4月3日会所举行第一次集会,之后会所转移至广州、上海,于1952年重返香港。
  共济会香港分会在泄兰街设立的泄兰会所是香港第二个成立的共济会分会,于1846年3月1日获得授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雍仁会馆被日军炸毁,遂于1950年迁往香港岛坚尼地道一号至今,现由共济会香港及远东区的最高代表、前立法局议员黄匡源主持。
  1865年,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在现时新世界大厦所在的泄兰街兴建“雍仁会馆”作为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会所被日军炸毁,遂于1950年迁往香港岛坚尼地道一号至今。
  三位香港总督包括夏乔士·罗便臣、麦当奴及卜公都是香港共济会会员。前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希慎集团利铭泽、国泰航空前董事姚刚、香港赛马会前副主席周湛燊等政商界人物也都是共济会会员。
  中国台湾美生会
  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后,中国美生总会也随之迁往台湾。由于政局因素,1951年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美生中国总会始在台湾复会,并于1955年10月28日经内政部核准成立。共济会在台湾非常低调且神秘,但会员之间非常团结。
  蒋纬国是美生中国总会最有名的总会长,在檀香山及中国的美生会中也流传着孙中山在檀香山时也曾加入此一组织。 到2009年,台湾相继成立了13个会所(又称为分会),其中也有因中国政局因素迫使停会后,在台湾再复会的。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各分会皆以“庐”(英语:lodge)做会所之名,并予以区分,如:谊庐、川庐、自由庐、汉庐、唐庐、明庐、融庐等。其中唐庐为一双语庐,意即其美生仪礼采英语,而庐中讨论事项为国语。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会员非常低调,鲜少有公开对外的场合;黑色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结,是美生兄弟们集会时的标准穿着





第一部 第0001章:也许明天是个好日子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1-14 11:01:52 本章字数:9286

当前:第3/1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